梵高也曾将浮世绘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浮世绘是版画,所以总是希望在背上文浮世绘。
浮世绘的风格多样,尽管它并不够精致,它甚至有点野蛮和粗犷。
和中国的版画不同,中国的版画总是带着点枯藤老树昏鸦的文人气质,浮世绘是完全开放的,它能把春宫图批量生产,也是旧时代给别人解闷的方式。
在17世纪,中国的努尔哈赤践踏着草原,势必要拿下中原王朝。
浮世绘只安安静静的记录着故事,历史,想象,和一些慰藉。尽管也有不少手绘的作品,那是为了赋予画作更加鲜明的性格。
大抵因为浮世绘太享盛誉,所以当外界提到日本传统的绘画形式,总会忽略其他。
日本也有唐朝的画风,那些佛寺菩萨像的壁画,也有囊括了源氏物语的大和绘风格。
贵族的奢侈画风,会在水墨里大量运用金片及银片等。
而在商品的运输中,浮世绘对国外的艺术也有着属于它的影响。
梵高可能是著名画家中受浮世绘影响最深的人。1885年梵高到安特卫普时开始接触浮世绘,1886年到巴黎时与印象派画家有往来,其中马奈、罗特列克也都对浮世绘情有独钟,例如马奈的名作《吹笛少年》即运用了浮世绘的技法。同样地,梵高也临摹过多幅浮世绘,并将浮世绘的元素融入他之后的作品中,例如名作《星夜》中的涡卷图案即被认为参考了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
即使是在音乐方面,古典音乐的印象派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亦受到《神奈川冲浪里》的启发,创作了交响诗《海》(La Mer)。
说回浮世绘,我最喜浮世绘里面展现出的日本文化的恐怖基因,也就是那些虚构的恐怖妖怪形象,是我最难以从浮世绘中舍弃的部分。
比较经典的形象是《四谷怪谈》中的女鬼“阿岩”。传说阿岩是一个军官的女儿,在十几岁时得了天花,后来虽然拣回了一条命,却变得奇丑无比。后来阿岩的父亲去世,临终前将她许配给一个叫伊右卫门的手下。没想到不久后伊右卫门骗光了阿岩父亲的遗产,逃到外地去了,阿岩知道了又气又恨,不久愤愤而终。伊右卫门逃到外地后,又重新娶了个妻子,并用阿岩父亲的遗产置办了产业。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三年后的某天,先是家畜得病死去,接下来是妻子染上怪病死去,不久伊右卫门和三个孩子也染上相同的怪病。
伊右卫门散尽千金也没有人能治好自己和孩子们的病,不久孩子们也死了,留下他独自一个在病中呻吟。
这时,他看到已经死去的阿岩出现在他面前,口口声声说要夺走他的性命……
第二天,邻居们发现伊右卫门已经死了,满脸都是惊慌之色。
传说阿岩的怨念至今仍然存在,一些导演到阿岩故事的发生地想要拍阿岩的故事,却怪事连连,不是机器坏掉就是演员病倒,也给这个形象蒙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和思悟有关的则是地狱太夫。地獄太夫悟道の図地狱太夫是“从地狱来的女人”。她原本是日本的一个妓女,在照镜子的时候突然顿悟了,她没有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倒影,而是看到一副骨骼在对望着她。
完成兽化的形象如笑般若,但只有葛饰北斋的浮世绘代表作‘百物语’以“笑いはんにや”最为有名,描画了手持小孩子的头,长著弯角和獠牙的狂笑不已的女鬼形象。其将小孩子的头像石榴一样握在手中,给人以凶恶厌恶的感觉。
此刻比较神奇的就是,日本的鬼怪故事,最为出名的反而是鬼怪的形象,而非故事本身。那单独的一个个人物一个个小故事被剥离出来,但中国,则独特在故事本身。
从聊斋志异到平妖传。然后再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天书奇谭》,也是故事的鬼魅。大概这一点也可以窥见中国根深蒂固的文人盛世。
来源: Cc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