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刘建军:打造国之重钧的大匠

新浪收藏

关注

刘建军

(新浪·艺术中原  文/王硕  图/任红兵)他被尊称为一声“大哥”,略带江湖意味的称呼,包含着除了年纪之外对其手艺的钦佩和人格的由衷钦敬。

翻阅他几十年来的设计草图,欣赏着展厅一件件线条明朗、釉色瑰丽的钧瓷作品,你总是能感觉得到,构成瓷器造型的直线和曲线,寻找到很好的结合点,或者说是平衡点。曲线点弯曲程度,如何收?如何放?总能使得瓷器显得厚重而不失灵动。如此精准的把握和熟谙于心,来自于几十年的行业经验、个人审美的总结,以及对钧瓷制作工艺的把握。

——前记

刘家钧窑

中华文明,瓷贯始终。

一万年前,当人类的精神文明还处于未知的状态时,陶瓷便因其极为便利的生活实用性,随着人类生活盛水、蓄物等地需要,广泛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从此,陶瓷文明称为精神文明之一。

它神秘,厚重,属于泥与火的艺术,大自然造化神奇的产物。因为其实用性和艺术性备受推崇。众多的陶瓷窑系之中,钧窑作为北方瓷器的重要代表,在其雄浑、苍茫而瑰丽的美丽釉色下,呈现了无尽奥秘和神器的大自然窑变之美。它出现于文化开放的大唐盛世,兴盛于艺术登峰造极的宋代,不俗的起点,使它成为自然哲学和美学探讨下的重要产物。

很少有人知道神垕(hòu)是禹州市一个“大隐隐于市”的古镇。

几千年的岁月过去了,钧瓷的发源地——神垕古镇傲然保持着质朴的本色,明清古街、伯灵翁庙、望嵩门、古民居鳞次栉比,古韵悠悠。

钧,君也。有着国之重器的地位与君子之仪的品德。

谁又让“钧”文化融于泥,又浴于火?泱泱几千年,绵延不绝?

中国钧瓷,一群热爱它的匠人,他们在这里种下毕生的梦想。

钧窑,北方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始于唐,兴盛于艺术巅峰时期的宋代。“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因为寓意“君无双”,深受帝王的喜爱。

器以载道,钧窑承载了时代繁华,见证了历史王朝的兴衰,它的命运也跟随着跌宕起伏。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周恩来总理恢复钧瓷烧制的关怀重视下,钧窑再谱新章。一批批身怀绝艺多老艺人,默默无闻,淡泊名利,为钧瓷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前行。

刘家钧窑,于清代晚期出现在神垕镇,从事陶瓷行业,并很快就发展成颇具影响的窑口。这个时期,不得不提一位女性制瓷人——邢大妮。而奶奶的故事刘建军也从父亲那里听到了一些。由于爷爷去世的早,奶奶不得不扛起家庭的重任,不到40岁的她一边带孩子,一边在家中烧瓷。在<<钧瓷志——钧瓷发展大事记》中就有刘建军奶奶邢大妮制瓷的记载。“1935年,神垕陶瓷匠邢秋生女儿邢大妮冲破妇女不能烧窑的旧俗,学习手拉坯,制作碗、盘、茶杯,以后又制钧瓷”。同时,她也是第一位登入记载的女性。

刘建军的父亲——刘振海,是钧瓷二厂钧窑的创建者,是当代钧瓷制作工艺的奠基者,更是“共和国钧窑时代”钧瓷界的杰出人物。对钧瓷恢复和延续发展到辉煌有着重大的影响。刘建军自幼便对这颜色瑰丽的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14岁的刘建军入厂,苛责的父亲虽然手里握有一定实权,却让儿子去做烧窑这类又苦又累的活。也是在很多年后,他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相比于造型设计、施釉技法,烧窑虽然最不起眼最为辛苦,却也是烧成好的钧瓷的关键所在。

解读宋钧密码

宋代是钧窑艺术的顶峰时期,在科技发达的今日,是谁又在用毕生心血解读宋钧密码

2013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八十周年纪念展,三件仿宋代钧窑经典器型作为展览作品之一,广受瞩目。其作者就是刘建军,介于完美的比例,流畅的线条与稳重的色彩,被选中。这将是刘建军值得骄傲许久的事,因为他为之付出了许多,也失去了一些东西。

宋钧的魂在什么地方?在刘建军看来,还是在于作品的神韵。作品与作者的气质、格调、品味达到天人合一的一种境界,气韵自然而然也就生了出来,这是高于技法的一种精神指引。毕竟从晚清民国到现代,仿造宋代钧瓷之风甚盛。很多仿品比例失真,线条拘谨,火气过重,玻璃感强烈;而且窑变没有过渡,色彩不够稳重。“线条明朗、棱角分明”这个标准说起来容易,实现却很难。而他很好地领悟到仿古的精髓,没有飘摇无定,几易面目。

刘家钧窑的“工” 是钧瓷界出了名的。曾经三次来神垕考察的中国陶瓷大家耿宝昌,对刘建军印象深刻。“御用”是钧瓷的标识,也是急转而下的败因。甚至,因为“御用”,钧瓷迷失了自己的路,时至今日,仿古仍是主要的途径。而刘建军的一些创新作品,却也是不坏的瓷器,具备某种不可言说的力量。

“御用”一度是钧窑的定位。既是为宫中烧的陈设瓷,标准自然是苛刻之极。刘建军多次到故宫博物院考察、学习宋钧,做工精微的外表下,又流露出至广至大的境界,妙不可言,不可道也。

现代钧瓷,无论在实用上,还是在审美上,早已发生了“凤凰涅槃”的迹象。刘建军艺术成熟阶段的系列作品,从《出戟尊》《鼓钉洗》《坤德洗》《雀之灵》《乳钉尊》到《天池印象》《益兽尊》,每一件的问世都足以引发一阵业界波澜。线条灵动,造型在传统的基础上又有适度夸张,契合现代审美。釉色沉稳,质感强烈,变化丰富。翠葱青、葡萄紫、海棠红……引人深入。正如他一直强调的“型有尽 韵无穷”的艺术观点。

触摸钧瓷的温度      

已走过人生一甲子的他,见证了当代钧瓷的整个发展过程。从窑火再次兴盛,从共和国钧瓷、计划经济下的定制瓷器,再到市场经济下的自由发展。同时,他也是钧瓷界首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钧瓷界不朽传奇《寒鸦归林》钧盘的作者;恢复试烧宋代五大名窑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他的《道玄钵》被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耿宝昌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出生于钧窑世家的他,这一生都和钧瓷紧紧的缠绕在一起。少年时期的他,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寻生活,遍尝疾苦;他从进入钧窑,便在窑口前一呆就是十四年,也创下了连烧十七窑不成的记录,度过了生命力最美好的年华;追求上进的他,自学物理、化学,研究釉料的配比以及涉及到的化学元素的名称和换算;在厂里任职管理岗位的同时,也不忘钻研钧窑研究;自创窑口出师不捷濒临绝望,偶然仿烧宋代钧汝官哥定获得的巨大成功;如今仍在不断追求钧窑艺术新意境。

多年与钧窑打交道,他自己也摸索出了一些在制作乃至审美上的规律,甚至精确到了数据。如刘建军总结的在钧瓷实际制作中,一个盘子的足部会占口部直径的68%,这就是总结的一个黄金定律。大花瓶的口部占足部的比例,也总是会控制在一个比例里面。如何获得这些数据?他坦言离不开多年的经验,以及纸上经验,一个不经常画设计草图的人是很难掌握这个规律的。

技与艺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是技术,基本功。艺术需要作者具有思想。刘建军对自己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每到一个地方,刘建军总是会先去当地博物馆参观,区域不同,作品蕴含的文化也不同,借鉴的地方有很多。钧瓷造型充分吸收了青铜的艺术特点。在今日,还有许多未开发的地带。艺术需要深入生活,发现美。如果到一些商场,他喜欢研究造型艺术,揣摩一些灯饰弧线的变化,因为灯饰几乎每两年都有新的造型。而这种趋势带来的弧线变化也常常带来新的灵感。美是善于发现的。除了陶瓷领域,他还会关注类似器物的变化,如玻璃器皿造型的一个变化。

刘建军认为,最近十来年,当代钧瓷进入一个全面的创作时期,造型之广,釉色之多。色彩异常丰富’、绚丽。如果说有美中不足的便是繁华之余却少了些质朴。釉色丰富的外表下,钧瓷最为核心的乳光层次少,缺乏质朴感。既要有玉润般的质感,细细观察釉色,在乳光中又有流动的感觉。正是这种基础上形成的意境美才是钧窑的灵魂所在。

何为工匠精神,何为人文情怀,刘建军用自己的一生都在诠释。

作品欣赏

棒槌瓶

棒槌瓶

禅易

禅易

出戟尊

道玄钵

鹅颈瓶

和鼎

 九龙画筒

九龙洗

坤德洗

盘口乳钉瓶

 乳钉尊

坛子瓶

天池印象

天球瓶(猫)

弦纹钵

摇铃尊

刘建军,1952年出生于禹州市神后镇,钧瓷世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程师、自幼随父辈学习钧瓷烧制技艺,在近五十年的钧陶瓷艺术生涯中,本着自修自研,拜师深造的基础上,系统的学习了陶瓷工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制瓷技艺,较全面掌握了钧瓷造型设计与创作理念,泥、釉料配方的研制及烧成等综合性艺术。先后设计创作各种作品300余种,研制的钧瓷、彩瓷、结晶釉及各种艺术釉等200余种。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1989年首批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首批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

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四、五、六届理事;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

中国陶瓷协会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

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河南省陶玻协会常务理事;

河南省钧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河南省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许昌市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

禹州市钧瓷协会副会长;

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收藏家最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专家评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专家评委。

第二、三、四、五届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定委员会委员;

历届被聘为中国钧瓷精品展评会专家评委;

2006年国家发改委授予全国工艺美术优秀创作奖;。

首届河南省陶瓷行业十大新闻人物;

被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授予“河南省杰出工艺美术家”称号;。

重要获奖:

1984年   本人创作的彩瓷《双龙活环瓶》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      一等奖和全国工艺美术陶瓷行业新产品一等奖;

1986年  《玉兰瓶》、《塔炉》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

1999年   中国钧瓷邮票在禹州发行,作品《双环瓶、鸡心瓶》等被选登在纪念票和原地封上;

2001年   设计的《观音瓶》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在研制钧瓷、彩釉瓷的同时,本人系统恢复研制以宋代官窑(钧官窑、汝官窑、官瓷、哥窑)为代表的古代青瓷,整体研制,系统把握。

2007年  《异兽尊》在中国收藏家喜爱的艺术大师和精英评选中被评为金奖;

2009年   作品《和鼎》在全国陶瓷原创设计电视大奖赛中获一等奖;

2010年   在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中作品《道玄、聚和》两件获金奖;

2010年   作品《坤德洗》在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金。

2010年   作品《天。 玄》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荣获金奖。

2012年   作品《三教九流图》在第七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获金奖。

2006年  《荷口腕》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举办的“大厨房杯”全国陶瓷艺术设计评比中获铜奖。

2008年   作品钧瓷《莲花香薰》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上获银奖

2010年   在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中作品《东方之冠》获银奖;

2011年   作品《道玄》系列在首届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中获银奖。

2014年   作品《九龙洗》获上海首届中华陶瓷大师联盟“豫陶杯”金奖。

2014年   作品《道玄钵》被希腊亚洲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作品数百次获省及国家级大奖,并被有关博物馆收藏。

作品风格:

作品非常重视吸取钧瓷传统艺术的精华和重视民族文化的真谛。并着重从美学形态融入创作,并且不断地追求个人新的感受和意境。因而作品拥有一种深沉凝重而又新颖不凡的内涵,对艺术创作的语言充分表达着它的深度与广度。作品既有传统的意蕴,又充满了浓郁的钧瓷风采并富有显明的艺术个性和特色。闪烁着传统钧瓷作品风采,洋溢着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息,使人领略到一种恬静的美、一种不可言传的精神与品质特性。作品将现代审美与传统技艺融汇在一起。充分发挥钧瓷的材质、工艺、独有艺术语言,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精品。

他创烧的“天玄釉”是钧瓷界的一次创新尝试。是钧瓷发展的一个新突破,从某种意义而言,天玄釉也是对钧瓷艺术的一种延续和丰富,为我国陶瓷工艺·美学开辟 了一个新的境界。

多年来他不论是在创新设计方面或工艺创新方面同是走在行业前面,起到了典范作用,对钧瓷行业发展起到了重大影响。

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 钧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保护工作,采取技艺家传和外招学徒的方式亲自带徒授艺,公开无私的将平生所学手工技艺传授给后人,目前已培养出省级大师、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数人,他们均已成为钧瓷界创作的骨干力量,为传承钧瓷烧制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文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