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官窑的反省:这才是国家软实力
杨永年文·图
新浪网“收藏”频道2016年12月1日刊发的拙作《瓷器考据:北宋官窑确实存在定州红磁不应否定》,我是在2017年1月25日才知晓的。那一天香港《明报》的编辑电话通知我,他们准备刊发拙作《对宋官窑瓷的再认知及其他》,问我是否有寄他处,有无发表?我答,应新浪网所约,但未见刊用。请《明报》编辑查一查。一会儿来电话了,新浪网改了标题已刊,并有多家网已转载。《明报》只刊首发,拙作不用。
我当即在谷歌上搜索(百度上也有,但不及谷歌丰富),果真如此。拙作的后面,已有三、五条评议。措辞虽然尖锐,在我看来压根儿未说在点子上。倒是当天我在雅昌网的“论坛”频道上看到几则对《崇宁五年汴京官窑张家造》模印的评议。我以为此款是不可信的,因为“官窑”姓公,“张家造”姓私。当时没有“公私合营”,所以此款不可信。网友的评议则指出:“崇宁五年时没有‘汴京’一词出现”,“北宋朝应为汴梁,汴京是金灭北宋后的称谓”。对此,我坐不住了。拙作认定的官窑琮式瓶为北宋之物,其证据之一,便是器底有“汴京官窑”模印款。
我上网求证,越查越是“剪不断,理还乱”。且看以下摘抄:“北宋的都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大的城市”,“北宋的都城汴京,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城中店铺达6400多家”,“赵匡胤改国号为宋,定都汴梁(河南开封)”,“北宋首都‘东京’,宋以汴梁之地为东京,名开封府”,“金灭北宋后,改东京为‘汴京’,元明时代,开封又曾称为‘汴梁’和‘北京’”。等等。这“汴京”到底是何人,何时,何地的称谓?我拨通开封市的一位分管北宋收藏论坛的文化官员电话,回答是“汴京”是“金”的称谓。金的记年跨越北宋王朝灭前和灭后,我这“汴京官窑”之物是产自北宋灭前呢还是灭后?乙酉鸡年春节,笔者足不出户,反省那个“汴京官窑”。
其一,落印“汴京官窑”的拙藏青瓷琮式瓶,在造型、胎体、釉面和釉下的微痕特征都与80后的“新成官窑”根本不同的前提下,有可能是北宋时期的产品。是北宋王朝的一种软实力显示和输出。北宋官窑的成熟期在宋徽宗政宣年代,是这位艺术皇帝“新成礼器”的政治抱负,和他的崇青尚玉的艺术追求的完美结合,是整个北宋王朝在制瓷领域中的顶峰作品。是一种国家软实力。而这个时期正是北宋与金在联合抗辽结盟中的蜜月期。北宋在向金显示实力的过程中,展示或输出官窑瓷器是符合情理的。另一方面,整个宋王朝的对外政策是执行“岁币”“岁赐”,以金钱物质换和平。北宋官窑瓷作为那个时段的“国礼”出现,也是符合逻辑的。而器底出现印款,出现指示并加以广告之,顺理成章,是为“亮肌肉”这个目的服务的。但为什么要用“汴京官窑”而不用“东京官窑”呢?笔者以为可能是服从于受众的阅读习惯,或许在金人的眼中,“汴京”比之宋人眼中的“东京”,更好观察更便认知。金人称北宋首都为“汴京”应始于金灭北宋之前。《金史》(元至正刻本,下同)记录金太宗时代的第三(七)和(十三)中说:“进师围汴”、“汴京乱”。或许算是一证。基于此“汴京官窑”款之器,产自北宋应是可能的。
应该看到,用顶级瓷器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代表,其首发权不在赵宋王朝。以文献为考,或许出现在北宋之前的北周,北周的柴窑瓷被当今誉为中国瓷器皇冠上的明珠。由于迄今未找到窑址,也无一件器物获得主流学术界的认可,至今仍是一个争议不休的谜。但文献说它“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已表明它的迄今也无法复制的技术高度。对于这样的国家软实力,柴世宗明确它的主要用途是“御瓷虽小,威仪事大”。即是说以此高档瓷器的技术高度,作为一种国威的震慑力量。宋太祖赵匡胤是柴世宗的老臣、近臣,对柴世宗思想有所把握,有所借鉴。北宋将自己生产的名瓷输出,展示软实力,同样作为一种震慑力量应在情理之中。笔者收藏有件马蹬壶。其造型应是辽金地区十分流行的器物,其品质则大大超过辽金地区的产品(图1、图2、图3)。孰先进孰落后,谁强谁弱,使用者立马能断。软实力的作为亦如吹糠见米。还可举出一例,2016年圣诞节笔者一家在越南首都河内渡过。儿孙带夫人在逛商场,我又是独自逛古玩街,在一处积满灰尘的店家库房中,我竟翻找出一件紫定盏。(图4,图5)店家不识货,我算捡到漏。收藏界把紫定说得玄乎其乎,笔者看来不过两点。一,器是定窑器,二,釉是紫颜色。第一点在乎把握准了鉴“定”器的几个看点。第二点很简单,只要不是色盲!关键是你要弄明白为什么北宋的定窑会在越南北部沉淀为古董?笔者第二天去了越南国家博物馆。博物馆的展示说,公元981年,公元1076-1077年间北宋军队多次入侵越南北部,实施统治。这个时段离文献所述的宋仁宗挥仗击红定之后近50年,就是说,这个时段中,诸种颜色的定瓷应已发展成一种尖端产品,成为一个具有璋显强大,具备震慑作为的软实力,它随着军事入侵和实施统治进入越南北部是讲得通的。随着那时叠变不定的政权转移,这样的瓷器被窑藏,直到现今才被发现,也是有可能的。
其二,落印“汴京官窑”的拙藏青瓷琮式瓶,也有可能是金王朝晚期的作品。笔者的观察是:1127年金破东京,灭北宋。一座金碧辉煌的王朝倾刻倒塌,但这座中原王朝的基石,即那些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无非只是迎来了又一次的涅槃。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开始了又一次对外来文明的包融再造。这一天或许从金兵攻入开封城那一刻便开始了。《金史》七十(三)载:“宋汴京破,众人争趋府库取财物。宗宪独载图书以归朝庭议制度礼乐”。金朝的发展证明了这点。当今研究者指出,“女真统治者时常自称中国,如‘太祖,太宗威制中国’。女真人也自称‘华人’。尤其在章宗和宣宗朝,为确立正统的地位,命群臣讨论王德终始的理论。经过仔细论辩,最后放弃金人本土的金德,而确定土德,继承宋朝的火德。”这个时段,金朝已将首都迁到北宋的故都开封,使“汴京”的称谓便加符合实际。《金史》叙述宣宗时代的第十七(三)中,就有三处提“汴京”,二处提“汴”。这在金史中是唯一的。京城搬到开封,礼制复原宋朝,金人在开封再起炉灶烧制“官窑”瓷是可能的。《金史》披露,在“汴京”的政府职能部门中,设有管理“百工营建”、“诸色器皿”的部门。这是沿袭了北宋政府烧制“官窑”的官办、官管原则。笔者在前文中出示的青瓷琮式瓶,琮器作为礼器之一,在《金史》中也是有所记载的。而器上出现款识也是一种顺理成章的时尚表现。考古出土的金代瓷器,已有多种私家款,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惜学术界和收藏界至今还没有想到在金一朝也有“官窑”器的可能。笔者以为“汴京官窑”款的出现并不唐突。官窑姓官,最大的官是皇帝。史载:金章宗善诗文书法,又爱好绘画。他仿效宋徽宗也在作品上题签钤印。皇帝有“钤印之好”,官窑落印顺理成章。
应该看到,金朝对官窑器的需求量可能很大。金朝晚期,元兵多次兵临城下。金朝如何激励士兵斗志呢?物质刺激。《金史》第十七、十八节中,三次提到“以御用器皿赏战士”、可见其时对“官窑”器之类的御用器需求量是何其之大,而且是须印上“汴京官窑”一类的“御用”身份,才可让卖命的士兵得以信服。当然这样用途的官窑,不一定都是礼器,笔者还收藏了一件有“汴京官官”印款的花口瓶。(图6、图7)
鉴于上述,笔者以为现今我们去观察和研究北宋烧成的官窑瓷,应该建立三扇视窗三条思路,即北宋的、金朝的和南宋的。
其三,会不会是当今的仿品呢?在无所不仿的今天,有可能。笔者以为既便出现,是容易识别的。从造型、开片、手感、细节等方面,只要细心一点,只要对宋官窑瓷的发生发展有所领悟,是不难区别的。特别是已有便携式仪器可在现场观察器物的微痕表现,断新旧应该八九不离十。看印款,更是显而易见。如前面提到的“汴京官窑张家造”,还有“元佑元年臣庶勿用章家窑”一类无半点常识的印文,还有什么值得犹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