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艺术者的旅途|梵高与歌川广重的风雪雨夜

新浪艺术

关注

来源:梵高博物馆

早在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来自日本的浮世绘受到了巴黎人狂热的追捧。1886年,梵高来到的了巴黎,这一时期的他开始开始对日本的艺术风格着迷。

自此之后的两年,他的许多画作中便有了浮世绘的元素,这些作品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显得十分特别。他在自画像中也巧妙地融合了浮世绘元素。

《包扎着耳朵的的自画像》

1889年1月创作于阿尔勒

现藏于伦敦考陶尔德美术馆

歌川广重作为日本最传奇的浮世绘画家之一,他的画作风格也深深的影响着梵高。

虽然歌川广重和梵高从未曾见面,但他们之间又有着某种奇妙的关联——他们都独自步行途径江河山川或喧闹城市,将遇到的风景与人呈现在画作中,用画笔记录一些平凡的瞬间。

歌川广重《歌川广重的死绘》

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他们不只是画家,而是在属于自己的岁月长河中,做艺术的旅行者。

对于浮世绘风格,梵高经历了从临摹到痴迷再到淡去的阶段,而在钟情于日本艺术风格之时,亦创作了多幅经典之作,从《开花的李树园》到《雨中大桥》,从《唐吉老爹》到《星月夜》,东方浮世绘元素与西洋笔触的融合,像是穿越时空一般的奇妙。

歌川广重擅长表现自然风光,描绘世间风情。而梵高更善于用色彩表现浓重的故事感。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着以风、雪、雨、月为主题的创作,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梵高与歌川广重画中,关于风雪雨月的不同解读吧。

|风|

《蒙马特采石场的小山丘》与《洗马》

风无形,却过有痕   

画中不用特意呈现风的形态,但飘摇的树枝和云朵的形状就足够表达风的样子。

对我来说 ,梵高的《蒙马特采石场的小山丘》这是他关于平静起风日的最美解读。这幅画创作于1886年。蒙马特对他来说是特别的存在,梵高在巴黎期间,蒙马特仍是农村和城市的分界线。如果你从高地向南看,便可以看到一连串的菜园和棚屋,更远处是默顿山丘。

画中的郁郁葱葱的夏日山坡,矮旧的农舍与篱笆,天空中是舒展的云朵,风车缓慢地转动,而农民在田野间悠然踱步,踏着景色去往家的方向。这时的风一定是微微吹动着篱笆旁的青草与空中的云朵的。

这是我觉得梵高最温柔的画作之一,色彩平和,美好轻柔。

梵高《蒙马特采石场的小山丘》

1886年6-7月

现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而关于风,在擅长表现风花雪月的歌川广重笔下,则更为浪漫。

最喜欢的是他创作的《木曾海道六十九次》系列中的《洗马》,这也是他最为经典的系列作品之一。在洗马驿站西侧的奈良井川,运送薪火的小船在水中前行,满月挂天,夜色湛蓝,夜里的细风吹动着杨柳与树下的杂草,河流泛起阵阵波澜,把月光揉碎浸没在水波之中。

明明风动云动,画中滋味却让人平静。

歌川广重《木曾海道六十九次 洗马》

1836年 - 1837年创作

现藏于中山道广重美术馆

图片来源于中山道广重美术馆

这一幅《洗马》与《蒙马特采石场的小山丘》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幅画的创作时间相隔将近50年的时间,却好似有着一样的心思。采石场绿意盎然的山丘与奈良井川河畔的岸坻,蒙马特的农舍与驿站远方的群山,去往家中的农民与漂泊在水面上的运薪人,这些生活中平凡而浪漫的景象,被两位画家诠释的淋漓尽致。

平静的风,柔和的色彩,想必当时的他们,也是一样温柔的心思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