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张子康馆长与策展人林梓对谈谭尚勤的油画创作

新浪艺术

关注

引言:2020年12月26日,《羽毛的语言》谭尚勤油画展在北京的戏外美术馆开幕。12月30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亲临展览现场,逐一对展览展出作品给予点评与学术批评,之后与本次展览策展人林梓就谭尚勤的油画创作展开对话。双方谈及了谭尚勤创作中的诸多衍生讨论:从摄影到印象派的本质,从东方审美趣味到何为前卫艺术。张子康馆长不仅对艺术家谭尚勤的作品从艺术史及美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评论及分析,而且也多次援引自己在2019年为谭尚勤撰写的一段批评。这段批评准确概括了张子康馆长对于谭尚勤艺术创作的理解及学术切入点。原文如下:

“绘画并不重视人们已经看到的东西,而是通过创造使人们看到事物。”——保罗•克利

从题材上来说,谭尚勤的表现对象就像其个人艺术履历一样,与广为流行的“当代艺术”趣味毫无共通之处。谭尚勤以风景、建筑、景物、动植物等日常物和典型素材作为创作对象,展现了其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对“主题”的关注与重视。谭尚勤的油画创作既区别于古典绘画方法,又不同于当代艺术的创作状态,他放弃了写实主义美术语言的技法,也没有置身当代艺术诸种潮流中,这保证了他心灵、技法的自由以及创作的纯粹性。在作品中,艺术家捕捉了春雨、晴秋、晨曦、暮韵的季节与时间变化,八达岭、青城山、黄山、张家界、袁家界都有艺术家走过的痕迹。宋代郭熙讲“应时而作”,清代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这虽然是传统水墨山水创作的不二法则,但谭尚勤的油画作品却也正好诠释了这种创作状态,他在写生和观察的前提下,完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当代艺术自觉。

在现象学美学家梅洛•庞蒂看来,绘画之所以包含了全部的文化基础与秘密,是因为“画家的视觉是一种持续的诞生过程”,绘画是画家将自身的观察和体会与自然事物相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说,艺术家不是通过理性而是通过身体来观看事物并感知世界的。谭尚勤的艺术创作虽然题材来自于日常事物,但通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按照既存的事物观念或现有的风景方式来观看世界和绘制对象。艺术家使用可见的手段(如构图、明暗、色彩等)使不可见的事物得以呈现。最为显著的是,谭尚勤以短促的笔触线条塑造了山川、树木、城墙的内在气质,如贡布里希所说的那样,艺术家正是利用这种“写真的界限”引起了观众的心理错觉,使我们可以沉浸其中感受长城的历史与雄浑、黄山葱郁与连绵。

值得讨论的是,谭尚勤作品中的笔触又是无法找寻的,在显性又隐匿的笔触感中呈现了“可见物”的“不可见”状态。不同于艺术创作中普遍的笔触铺陈方法,艺术家没有使用奔放肆意的形式,而是赋予笔触隐含的、内敛的情绪语言,从而使表现对象具有了稳定、质朴的精神品质。同时,谭尚勤改变了自然物的色彩属性,使其具有了诗意的、深邃的内涵空间,那些被“降调”处理的自然对象成为了一种能够超越本身而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艺术手法。

自现代艺术以来,“去图像化”成为了艺术创作的主流价值取向,而正如康定斯基所说: “客观的艺术与美学,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都是无法统一的。”在艺术创作“符号狂欢”的当代语境下,重回“图像”是谭尚勤油画创作的重要价值,也是他的油画作品集出版的意义指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