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曲璞:篆刻创作小议

新浪艺术

关注

篆刻创作小议

文 / 曲璞

议自己的篆刻作品,比分析或评他人的作品更难,因为很多作品只是随意而为,并无所谓的创作意图。虽然朋友来时会讲得头头是道,自己却无从下手,也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吧。

汉印对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只是到了一定的水准就很难进步了。师古不泥古,创作新思路,则是很难的事。明清印与汉印相比显然要丰富得多,明清印人在宗法汉式的创作思想中,于刀法多有创造,而不同的刀法是各种流派篆刻的重要区分所在,故明清篆刻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刀法。自邓石如起提出“印外求印,印从书出”的主张,把篆刻艺术推向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由凿印、铸印、玉印、封泥印以及砖瓦、石刻文字等表现出不同质感的线条美,把篆刻刀法的创造也推向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然篆刻的创作方式毕竟是以刀刻石,不论追求何种线条之美,也不管志在表现金石效果或是笔墨韵致,都要通过自然地运刀去达到自己的审美理想。以刀刻石在印面形成特殊的刀法之美,是篆刻艺术表现语言的重要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的篆刻是从汉印入手的,起初创作基本是以汉印为基调。在用刀上,我以钝刀硬冲的方法,强调行刀的随意性,力图使线条猛力而厚重。一般来说,印章都比较平整光洁如玉人治玉,用白石冲刀,得牧甫平易正直、光洁挺劲、动静自然、方刚朴茂的风格。于是乎逐步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格调。

我所做印章线条是受到了赵之谦的启发,赵之谦的篆刻线条极富表现力,轻重虚实尽在其中。有时则因石质的差异,相同的刀法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我对文字一向不做大的变化,章法上自然显得平稳。我认为篆刻创作,章法不宜刻意求巧、求媚,否则失掉的往往会比得到的多得多。失掉的是自然随意的理趣,而得到的恰是艺术上的做作;在创作中,我会依据自己的理念,并结合宗法的理念来处理一切,但一定会有根据,有来历。

我的“燕翎”朱文印,二字结字以汉印缪篆体,字体略作变化,无做作习气,大巧入拙,是一方再现古印原貌与现代装饰线条相结合的作品,使全印字体、章法大疏大密,得以统一。印虽小,单其刀法、篆法、章法相辅相成,能构成一个艺术整体。通过对印章的创作,我进一步体会到印文与篆刻、章法、刀法相结合所表现出的意境至关重要。艺术创作是个人性情的抒发,在刻印时也要使情绪保持最佳状态。

清著名篆刻家胡唐文曰:“束身以圭,观物以镜,种德若树,养心若鱼”,印章虽为方寸之地,却包罗万象,要出佳作非精神饱满、全力以赴不可。当然,艺术创作原本就是一条漫长艰辛且又永无止境的路程,思索融捏与转化的实践,能开发出一条既有个人风格,又具有时代特色,并且真正属于“中国人”的篆刻艺术创作之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