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摩登春夏,一起来找寻都市桃花源

新浪艺术

关注

2018

福州首场当代雕塑展

融侨中心ART MALL联合国内知名艺术顾问机构,独家引进近百件全球珍藏艺术品及IP艺术展览,构成艺术博物馆式文化体验动线,不仅独创福州乃至海西区域文化艺术新地标,更揭开了中国营造艺术商业主题空间的新模式!

经过数月的精心策划,即将在融侨中心ART MALL呈现出一场平时难得一见的精品雕塑展。本次展览所征集的展品,均是各位艺术家近年来的创作代表作,且数量众多,透过展览,了解国内雕塑创作的最前沿阵地。无论是对于福州艺术创作者,还是艺术爱好者,都是一次观摩学习的好机会。

“都市桃花源”当代雕塑展

本次展览邀请到陈金庆、陈灵平、曹云、高孝午、任哲、王大朋、王立伟、王新宇、吴大伟、谢克、谢远清、尹冰、章华(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共十三位国内知名艺术家参展。这些艺术家多享有国际声誉,作品被广大海内外知名机构所收藏。其中部分艺术家作品首次亮相福州。

开幕式当天,除了邀约参展艺术家代表前往现场,还将邀请多位在福州辛勤耕耘的在地艺术家代表出席,制造福州的艺术大事件,从而促进艺术界的交流,推动福州本地艺术创作的深化,为福州艺术而发声。

展览名称

都市桃花源-当代雕塑展

开幕时间

2018年4月29日14:30

展览时间

2018年4月28日-7月27日

展览地点

融侨中心ART MALL 4F融侨艺术空间

参展艺术家

(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序)

陈金庆、陈灵平、曹云、高孝午、任哲、王大朋、王立伟、 王新宇、吴大伟、谢克、谢远清、尹冰、章华

主办单位:融侨集团、融侨中心ART MALL

承办单位:厦门时代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福州融侨皇冠假日酒店

展 览 前 言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的梦想,但现实中的有地理位置的桃花源不存在。那么“都市桃花源”又该指向何方?也许我们就该遥指“艺术村”了。因为艺术指向于审美,指向于灵性,指向于精神。

雕塑是空间的艺术,是艺术家凝聚于指尖的生命感悟,用刻刀去雕琢美的化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文字激发了对“幸福与美好”生活的想象,而艺术家用实体的形象,去碰撞内心那不可言喻的感觉。

雕塑展作品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人与自身”,藉由人体去表现人类精神向的追求;二是“自然和谐”,动物形体优美舒展,神态怡然自得,展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三是“诙谐喻世”,卡通式的变形和局部夸张,在幽默轻松中将艺术家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注入其中。

正是以艺术为名,从思考本身出发,执着于审美,最终才能得以回归内心真正的桃花源。

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198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

职业艺术家 现居北京

代表作有:《寻》系列、《菩提》系列、《为人民服务》系列、《人之初》系列、《逍遥游》系列、《喜羊羊》系列、《灵猴记》系列、《草木知春》系列、《无住生香》等系列。其作品富含东方哲思,被中国、德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以色列、美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各国藏家广泛收藏,在东南亚被马六甲州长博物馆、玻璃市州皇储、马来西亚沈氏集团、创价协会以及马来西亚国际艺术博览会、马中友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并在2017年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

在陈金庆的艺术世界,悠闲憩于苹果枝叶上的孩童,沉静于冥想之中的沙弥,亦或是快乐赤足的追风者,都是拥有赤诚之心的儿童或少年,因未经过世俗的沾染,表达也最为真挚诚实。近期最新系列作品《无住生香》,陈金庆不仅延续了对苹果、孩子的塑造,还加入了对鲨鱼、鹿、北极熊、海浪、树等动植物的表现。作品名称也格外具有东方意。

1984年生于浙江江山

2008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学士学位

现居北京 职业艺术家

古典的形与意,现代的艺术表达,桃花枝与鹿与马,幻化成为陈灵平的个人艺术符号,这既是中国式的理想生活,也是艺术化的精神世界。其雕塑作品,近年饱受藏家喜爱,北京保利第20期现当代艺术精品拍卖会活动现场,陈灵平上拍的作品全部以高于起拍价的两倍成交,多位买家轮番举牌,对于这样的未来潜力股势在必得。其作品《梦寻桃花源》《又见桃花缘》被成都万达瑞华酒店收藏,作品《梦寻桃花源》《独梦桃芳》被德美艺嘉艺术机构收藏,作品《待那春暖花开时》被鹭江·佲家酒店收藏。

1986年生于湖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攻读学士及硕士学位

后赴东京艺术大学雕刻科就读研究生

她的作品姿态灵动、线条流逸,连带着周围的空间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家庭到社会到自然,每一次主题的转变都是惊喜。在她宁静的作品之下,潜藏着她对雕塑的执著,以及不畏前路的探索。曾有多件作品参与嘉德拍卖,作品《云羊三叠》、《慧馨》、《迷Ⅰ》、《迷Ⅱ》、《迷Ⅲ》等均以高价成交。她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为国内外藏家和艺术机构喜爱,曾多次受邀参加日本、马来西亚等地的展览。汉白玉博物馆、杭州嘉里中心、山东花博园等都收藏有她的作品。2018年,曹云在厦门时代美学馆举办个人雕塑展览。

她从小生活在家庭作坊,把玩父亲的木工工具是她雕塑人生的起点;她熟悉地头田间的泥土,烧制过建房子的红砖。她早已熟悉雕塑这样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不同的主题与材料,在她的手中被雕琢得更为立体生动。她的作品带给我们的是在中国传统雕塑语言骨架之下,当代雕塑艺术之灵性。

1976年生于福建三明 现居北京

1999年毕业于福建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

200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高孝午一直秉持”当下即是”的观点,在艺术上实践”凡人艺术”。其作品多以轻松幽默, 温和无戾气的方式,透露隐喻的、非极端的理性思考,表达对社会的关注、批判和反思。早期代表作有《标准时代》、《城市梦想》、《我们这一代》、《软暴力》、《出入》等系列,近期作品《再生》系列,着眼“日常”现象,以平等心邀约大众,“用再生唤醒最初的自然”,善巧于心、方便于人,力图发挥艺术作用于社会的最大有效性。2016年曾在磐基中心举办高孝午“再生”个展,全球首现再生群像。

曾获《罗博报告》2017年度艺术家、胡润当代艺术特别贡献奖(2014)、新加坡首届 国际华人文化周文化与艺术大使(2016)等。 作品被纽约MOMA 、澳洲白兔艺术基金会、南京艺术学院、新加坡星展银行、凯德置地(新加坡)、台湾昇捷建设、香港侨福集团、上海外滩18号、上海万达瑞华酒店、三亚柏悦酒店,美国高盛投资银行总裁、伯爵表亚太区总裁、刘嘉玲、杨澜、张叔平等国内外机构及个人收藏。

1983年生  现于北京生活与创作

毕业于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

中国雕塑协会会员

任哲是一位在新世代成长起来的雕塑新锐。他善于从传统思想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把东方禅修的神韵和西方现代气质做桥接,将传统中国文化和西方当代艺术完美融合,巧妙地转化为自己独特的雕塑语言。

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和静园艺美术馆、龙德轩美术馆、十三陵美术馆、北京2008奥运会组委会、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金融总公司、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金融财富中心、北京侨福芳草地、法国尼斯博瓦瓦隆宫殿酒店、韩国艺术银行、新加坡Ion Orehard、香港阳明山庄、香台湾工业银行总部、等收藏。

1983年4月13 生于河北保定

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二工作室

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

王大朋的作品注重抽象的形式美,弱化现实主义的题材与内容,注重以三维立体空间为画布的绘画感,而非仅仅追求建筑感的团块与厚重,重在表达满腔的情感与状态,而非诉说某种或励志或批判的情愫。其作品近年大放异彩广受藏家热捧,作品曾被著名导演赵宝刚收藏,曾被劳特思辰艺术空间、鹭江·佲家酒店等机构及个人收藏,在参加高雄艺术博览会时深受台湾藏家喜爱与收藏。

《紫气东来》这件作品,能够体现艺术家王大朋的作品种对空间中的线条的追求。也是一种独立、自信和生活态度,致力于各个元素的结合,比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东方与西方的结合,雕塑与绘画的结合,还包括青铜雕塑做法与玉雕技法的结合。

1983年生于黑龙江

2009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学士学位

201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硕士学位

现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艺术系教师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作品被筑中美术馆、中间美术馆、和阳美术馆、中心美术馆、鼎立艺术馆、0艺术中心、梅江美术馆、中国雕塑学会、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及私人收藏。

青年雕塑家王立伟的“皮质雕塑”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创造。这种具有独创精神的材料选择和形式表现,以一种柔软温馨、更接近生命本体的语言形态,一下子拉开了和硬质的传统雕塑的距离,使其在当代雕塑领域中独树一帜。——贾方舟(著名策展人、批评家)

1983生于中国辽宁锦州

2008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学士学位

2012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硕士学位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王新宇说:创作《如是我闻》的时候,我会感到马非马,物非物,随着形象越做越模糊,我领悟到这尊马应该是另一种智慧和存在的化身,马身的佛光中,我创作了一些佛的手印,手印随着佛光若隐若现,可能我总是把话说的不那么直白,也许我也说不明白。就如这尊马,是马亦非马,也许你我也亦非你我,正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982年出生于内蒙 现居北京

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

在当代艺术语境中,雕塑本身的表达范围及再定义一直是吴大伟所思考的问题。他注重雕塑语言本身,在艺术实践中保持着个体的自觉性,善于对知觉材料重组和再创造,他的作品时常对存在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一切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在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在吴大伟的作品中,想象与现实的互动,仿佛在表明现实世界不过是思维的产物。——《重新想象》吴大伟个展策展人林松

1955年生于香港

1980年毕业於香港大一艺术设计学院

并赴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修读中国传统装饰艺术

1996年移居新加坡

2007年移居北京并设计修建个人艺术工作室

1979 香港包装纸图案设计公开比赛获得冠军

1980 《香港插画会联展》 香港艺术中心

1985 编著《中国木版年画》 香港出版

1987 编著《中国浮屠艺术》 台湾出版

2004 《中国当代艺术家联展》 法国马赛美术馆

2008 《新加坡艺术博览会》 新加坡、《艺术北京》 中国北京

2009 《新加坡艺术博览会》 新加坡

谢克虽脱胎于设计师,但是却怀揣自由创作的梦想,他加入“艺术北漂”的大队笑称自己是“高龄创作新人”。谢克身处的香港文化现实,使他拥有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潜质。除了创作视角的独特,谢克的绘画和雕塑还深得一种设计师、建筑师的语言气度。单纯、简约的画面图像往往具有层次分明的寓意和象征主义色彩。

1975年生于广东澄海

199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文学硕士学位

专业从事雕塑创作,并策划艺术展览,撰写艺术评论,收藏与研究中国民间木雕。曾任教于广东省艺术师范学校(现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现为广州美术学院讲师,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委员,亚洲现代雕塑家协会会员,广州市公共艺术家协会会员,广州雕塑家协会理事。

谢远清的“胖子”雕塑的面貌持续有一些年头了,它们经常得到的评价是“好玩,有意思”,只有少数观者看穿我背后的寓意和隐藏的严肃。对此他倒不觉得奇怪,艺术本来就是一种语言和形式的魅力,既然作者致力于雕塑语言的强化和塑造,观众就不可避免首先感受到这一层。

1982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现居北京

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讲师

80后新锐艺术家,当代艺术策展人

长期从事国内外艺术展览的策划及文化项目运营,在北京798艺术区有7年的艺术馆管理经验,艺术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1985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雕塑专业

19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要研究生课程班

现为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

中国当代雕塑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获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0866

北京市城市规划公共环境艺术与城市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章华的作品遍布全球,已被超过50家的机构、企业所收藏,作品被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北京体育博物馆、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银泰置业、廊坊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财富中心大厦等机构及个人收藏。

章华的雕塑就其整体风格而言,清新、明快、唯美。与那些沉稳、厚重、强调大体量的风格相比,他的作品充满张扬、流动的大线条,充满动感,充满青春的活力。为此,他用拉长的造型手法,夸张了人体的四肢和腰身,尽情让其伸展、延伸,从而产生一种冲向未来、冲向希望、冲向梦想、冲向那条一定要撞到的“红线”的感觉。——贾方舟(著名策展人、批评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