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谷子自叙

新浪收藏
自叙
文/洪谷子

洪谷子
大自然是壮美的,它那晨曦、落日、山风、浩波、雨雪、晴霾,变幻莫测、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无限陶醉!我爱大大自然、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用我的画笔再现自然之神,为中国画奋斗终生。50 年间我出版了数本画集、挂历、教科书。通过画集对自己50 年在中国画艺术道路上的艰辛探索和追求做了回顾和总结。也是向中国画爱好者及朋友们和同道的汇报。
我出生时,说要用一块砚台埋在东南方,取名长砚,没想到此生真的和砚台结下缘分,我也雕刻一印“此身丘壑是前缘”。幼时我即喜爱绘画、到处东涂西抹,特别喜欢画烟画纸上的古代人物,三国、水浒中的武将画得最多。我祖父、祖母是河北保定人,父亲洪汉章参加学生抗日宣传队南下,我母亲是镇江人,外祖父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后做私塾老师,亦擅长书画,所以对我到处涂鸦也不在意,而且鼓励。常说你三叔画画很好,三叔洪汉清于 1947 年在南京考取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后任台湾海军将领。二叔洪汉民1949年前是南京孤儿院老师。我在小学时,图画成绩为班上最好,大部分成绩都是满分,我的语文、算术书上有空白的地方,都让我画满了。有一次上语文课时,我在书上又画,被老师发现,他一看我书,气得把书当堂撕了,后经父亲和校长交涉,校方又重新发了一本语文书给我。六年级时,我得到一本胡佩衡先生写的《我怎样画山水画》一书,兴奋异常,把书反复看了,画了一遍又一遍,而后又把书上的山水画放大画好,贴在家里的中堂和两边的墙上,得到了父母和亲朋的赞许。我们家的前面有一店铺,卖中堂画、对联和一些杂货,店里有许多裱好的空白中堂,拿来让我画,画好一张给我四角钱,那时一般人工资只有二三十元,四角钱可以买十块烧饼,能锻炼画画,对少年时的我是非常高兴的事。我祖籍是河北保定,我生于江苏泗阳,祖上是大清保定行营二品大员、武将。有次带兵打仗,行于郊野,见一小孩,饥饿倒在路旁,甚是可怜,即收为义子,此后此义子领兵驻守上海。“文革”前家中还藏有清代官服,翎帽,每到夏季时都拿出来晒一晒,“文革”时都付之一炬。

《春雨声中绿树浓》 65cm×45.5cm
金陵形胜之地、帝王之气。江南的明山秀水、烟雨蒙蒙、六朝胜迹、秦淮风月都让我陶醉、让我沉迷,画了许许多多的速写。钟山雪霁、合城烟柳、九华晚照、栖霞秋色、牛首春韵、长江轻舟……金陵风光反反复复,不知画了多少遍。我的学校在钟山麓下,天天可以看到钟山的四时变化,朝阴夕晖,阴晴雨雪。云雾在山间起伏,溪流在石壁间流淌,景物变幻,气象万千。我们同学还常常结伴,夜登紫金山,在山顶看月色、观夜景,别有一番景致和情趣,这一切都使我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为山水画的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于 1965 年从泗阳中学考至南京,“文革”停课,1968 年我在上海姑母家住了近一年,她家临近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家,海老住在复兴中路复兴公园旁,我时常去看望海老,拿画请教他,那时海老受到批判,在这种时候竟有一位青年敢去接近他,求教他,使他感动不已。198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和南京电视台联合摄制了九集电视连续剧《沧海一粟》,海老要我为剧中的刘海粟代笔作画。我在黄山十几天,按海老作画的用笔用墨方法,泼墨泼彩,纵横用笔,挥洒勾写,画出一幅幅刘海粟在黄山作画的情景。上海著名电影导演鲍芝芳主导,著名演员张闵、凌子风等参加了拍摄。以前总认为拍电影电视很好玩,但是真拍起来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有时晚上爬山拍夜景,有时天未亮就起床,往山顶爬去,吃的是带上去的干粮,特别是在黄山上没有电源,气候变化大,有时一阵云雾来,什么也看不见,只好停机等,有时一等就是大半天,但大家的热情都非常高,不怕爬山、不怕苦,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后来《沧海一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收视率非常之高,海老看后非常满意。
1969 年从我学校毕业,我们同学大部分分配到东北、四川等边远地方,我们班留在南京,分配进工厂,在那个年代进工厂是最好的、最令人羡慕的了。工厂里的领导知道我会画画,分配我到工会搞宣传工作,那时画毛主席像,搞大批判专栏是主要工作,我有一间大的工作室,写字画画都在里面,给我绘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工厂系统每年搞美术学习班、组织到外地写生。1971 年开始我每年参加南京市的美术创作组,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创作组画了一批全国有影响的美术作品。在这期间,我临摹了大量的石涛作品,四大本线装版石涛画集反复临摹,重点作品临有十几次,通过学习古人,对传统的用笔用墨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去了皖南、连云港等地写生。
“文革”后,南京市恢复成立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我调入其中,任南京市美术家协会驻会干部,后又兼任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在专业岗位上组织美术创作工作。其时,我作的《共植常青树、友谊万代传》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前进中·中国青年美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画中云横崇岭,群山起伏,一道飞泉遥挂云端,前面一群人在植树造林,绿化大地。后又参加“全国八大城市十位中青年山水画联展”,我画的十幅作品,都以石涛笔意写之,万丝柔痕、苍苍墨点、水墨交融、清新明快,表现出江南一带山水胜境。在北京艺术活动时,中宣部部长朱穆之,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接见了我。

《万山红遍大江美》 69cm×68cm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南京评选出《金陵四十景》,我和同道汪澄、宋玉麟、章炳文、毛逸伟、范保文、张尔宾、魏万清共同创作了金陵四十八景,在南京展出后,又在日本名古屋展出,并由日方出版了画集。我画了《白鹭芳洲》《石臼渔歌》《鸡鸣春晓》《植物阆苑》《明宫晨曦》《渡江史碑》六幅作品,从对景写生到小构图,几十余稿,反复琢磨,大胆创新,有的用工笔淡彩写出,有的在用浓墨的基础上,整幅画用石绿变化点出,新颖别致,生机盎然,表现出金陵山水秀美景象。1989 年 3 月,我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观者如潮。
上世纪 80 年代末,我参加由著名画家亚明率领的“江苏山水画写生团”赴四川、贵州、云南写生作画,当时大家情绪特别高昂,坐在火车上就拿出速写本,速记车窗外一瞬即逝的动人风景。亚老名扬海内外,虽年岁已高,仍能带领我们登山临水、访木楼石屋、攀崇山峻岭、观大丘大壑、不畏艰险,这在全国没有先例,其崇高精神非常之可贵。其后几年时间里,我们又随亚老去东北、西北写生作画,越白山黑水、跨秦岭华岳,令江南画家胸襟开阔、气质增强。我能为亚老磨墨理纸、观其作画、聆听其教诲、不胜荣幸,终身受益难忘。
上世纪 90 年代初,我调入江苏省美术馆,在新的环境里,创作工作另是一番气象。我和馆里六位画家去西藏写生作画,得到了西藏军区副司令董贵山的大力支持,他派了两部越野车给我们,从藏南到藏北,历时一个月。到达珠峰 6000 米处,像到了外星球,山势千奇百态、高低错落,也是高处不胜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刮了一样,呼吸困难,我们也抓紧画些速写,抢拍些照片,我还幸运地采到一朵雪莲,非常高兴。在藏北无人区,雪域的博大雄奇、神秘使人为之倾倒,缺氧、干燥、高原反应也使人难受。回来之后,我创作了一批西藏题材的作品,出版了《洪谷子西藏之旅》画册,在美术馆举办了“西藏之旅”展览。西藏题材的画用笔用墨,和我以前的方法有所不同,因地域变,笔墨随之变。不论画什么地方都是一个模式,我认为不妥。石涛曰“笔墨当随时代转”,不同地貌也应用不同处理方法。
1998 年,我应邀为北京中南海绘制的《春江初雪》,在技法上有所创新。虽是初冬,江南的山水还是一片绿色,传统画雪景,最多点上少许赭石,我在绿色山石上留白,又洒上白点,这样初冬的江南有了雪意,又有绿意,更显生机和活力。此后还应邀到钓鱼台作画,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万山红遍》巨幅画。

《轻舟已过万重山》 68cm×45cm
我第一次出国举办个人画展是在马来西亚,到了吉隆坡,托运的行李和画没有了,画展要开幕,没画怎么办?经朋友多方查找,数天后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找到,运回来刚好是开幕前一天,真是有惊无险!画展很成功,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一秘张玉安先生和大马政界、商界要人前来剪彩,观者如云,购者甚众。在泰国举办个人画展,得到泰国佛教领袖仁得上师的大力支持,泰国是佛教国家,僧人最受尊重。泰国三军总司令阿空、警察总长、侨领郑明如等政要、商界领袖出席画展并剪彩,盛况空前。带到南洋的画以江南山水为主,另带一些西藏牦牛图,非常受欢迎。
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我在西欧多次举办画展和讲学,去了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卢森堡等国家,其中瑞士山水为西欧最美,阿尔卑斯山的主峰海拔4000 多米,在其境内,终年积雪,夏天许多国家人到此滑雪,我在瑞士各地画了大量的速写,深深被这里的美景吸引,雪山、冰川、急流、森林、峡谷、草地、雄奇山峰、蓝天碧水、真是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能到西欧办展讲学,要感谢瑞士大使馆文化参赞,他在北京买到我的《西藏之旅》画册,他说 :“在中国看了许多山水画,洪先生的山水画与别人的不一样。”他介绍许多外国学生来跟我学习中国画和书法,帮助我去欧洲讲学办展,学生们也帮助我到各国访问,特别感谢曾在联合国任翻译工作的埃毕安玛女士,她会六国语言,不顾近八十的高龄和她弟弟为我翻译、旅行、办展、讲学做了大量工作,她弟弟是瑞中友好协会理事,为中瑞友好做了许多事。我在马来西亚、瑞士、泰国、法国、日本、美国六个国家举办个人书画展,先后赴英国、俄罗斯、阿联酋、丹麦、瑞典、澳大利亚、挪威等 20 余国家进行艺术考察交流。
有许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起号谷子,谷乃山谷之意,子是做学问的人,亦可说是山谷之子。五代时大画家荆浩,隐居太行山洪谷,取号洪谷子,历史上同名同姓者数不胜数,不必计也。?
2016 年 5 月 18 日于金陵松雪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