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上海种子第二章“时间的种子”开幕

新浪收藏

关注

2017年4月22日下午,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由远景能源和证大集团赞助的上海种子第二章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幕。

上海种子第二章由李龙雨与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联合策划,主要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展览题目取自同名纪录片——“时间的种子”(Seeds of Time)。该展览响应该纪录片对即刻行动改善气候状况的呼吁,“时间的种子”展览试图通过融合艺术、文学(科幻)、科技、社会学、环境科学、生物学、医学等,更好地理解当下紧迫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探索一种可持续的解决之道。

启动于2016年的“上海种子”是一个实验性的思想平台,旨在检验既定的边界,并探究思想如何能够突破知识在单一领域的界限。其第二章“时间的种子”将持续100天,除去最为核心的展览部分,还将包括一本出版物,以及一系列与上海这座城市及公众息息相关的放映、表演、工作坊以及社群参与活动等。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上海种子以跨学科的视角来讨论可持续发展,以期就22世纪将迎来怎样的世界做出探讨、反思并即刻付诸行动。

上海种子第二章延续“根基研究员”(Root Researcher)及“研究员”(Researcher)的体系,第二章“时间的种子”在内容上包括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根基研究员组建并率领各自团队,共同创作完成的全新项目;以及甄选自40多位(组)个体研究员,从不同领域及视角回应主题的作品或展项。

“时间的种子”将呈现一系列概念线索,其中五个主要节点由五位上海种子的根基研究员所提出,他们是:布鲁诺•拉图尔、索菲亚•阿尔-玛利亚、邱黯雄、奥托邦戈•恩坎加、张海。他们来自于不同的领域,组建各自的跨学科团队来完成全新的委约创作,以共同的关怀和迫切的心情来讨论可持续性问题。

人类学家、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的团队带来《重置现代性!上海站》,它包括一个填入了丰厚文献的展厅空间,以及在其间发生的一场连续4天的讲座和工作坊(5月4日-7日),展开与本地学者、知识界代表之间的讨论,探讨在生态与人文环境均已发生剧变的今天,如何重新审视“现代性”这一概念。

艺术家、作家和电影制作人索菲亚•阿尔-玛利亚及其小组成员联合创作的《执迷之物》,则结合了影像、舞蹈与文本等多重形式,以预演“未来”并祝福2116。

视觉艺术家邱黯雄团队希望在一辆公交车上实现的公共艺术项目《未来线路》,则巧妙地与另一位研究员——科幻小说家刘宇昆(Ken Liu)特别为上海种子所撰写的《上海48小时:国际游客周末观光指南,行星漫游者出品,2116》相呼应,两者分别以影像装置与文本的形态,讲述一趟发生在百年后的“上海之旅”。表演艺术家奥托邦戈•恩坎加小组的“土地对话”。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张海濛及其小组成员所开发的线上游戏《玩出未来2116》,分别已经在2016年秋天得到完满呈现,其成果将以直接而生动的形式在第二章的展览中得到再现。

在由根基研究员所提供的跨学科视角下,上海种子所邀请的其他个体研究员们,则从不同领域进一步回应了展览的题目——“时间的种子”,探索生态变革的因果,呼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迪勒•斯科菲迪奥+兰弗洛设计事务所(Diller Scofidio + Renfro)带来的《出口》(巴黎卡地亚艺术当代艺术基金会收藏),在接近360度的全景式荧幕上呈现“转译”自大量调查数据的动态图像,直观地还原人口迁徙(移民)、气候变迁等发生在地球村的一系列“运动”(Movement),并揭示数据变化背后的深远影响。艺术家刘窗以自己的三件作品分别对应两组科学家——托马斯•哈东(Thomas Hartung)和戴维?帕米埃斯(David Pamies),以及金斯顿(Stuart Kim)的研究成果,四件展项的并置有趣而耐人寻味:一方面,科技意味进步,是问题的解决之道;另一方面,科技也滋生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得到修正和治愈……

展览的多样性,在更多的研究员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展项中得到体现,其中一些也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小野洋子,作为一名视觉艺术家与文化偶像,在过去数十年间也是“和平与爱”(Peace and Love)的传播者。

她为上海种子传送来三件不同形式的作品:一场《献给上海的铃铛》表演,于开幕式当晚由杨福东参演呈现;一件声音装置《我们都是水》,以及一个长期项目《许愿树》,这些作品都给人以慰藉和面对未来的希望。

展览也首度在国内呈现古斯塔夫•梅茨戈尔(Gustav Metzger)的作品。这位前不久刚去世的艺术家,是一位反消费主义、反资本主义的不懈行动者,他和他的作品也依然在敦促我们对气候变化采取必要的行动。正如他所引用的诗人威斯坦•休•奥登(WH Auden)的诗句,“我们必须要么成为理想主义者,要么死亡。”

展览开幕期间,另将举办“关于未来的愿景”论坛(4.21),上海种子马拉松访谈第一辑(4.22), “时间的种子”展览背后故事分享会(4.23),以及特别策划的开幕式(4.22):杨福东将走出幕后,呈现小野洋子作品“献给上海的铃声”;新晋普利策音乐奖得主上海女孩杜韵与爵士钢琴家黄健怡、浦东本地社区沪剧演员开展合作,结合香港建筑师Thomas Tsang的投影符号图,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盛宴;挪威北极剧院、易卜生国际、挪威能见度零米舞团联合打造的《冰冻之歌》舞蹈节选,将在开幕式首演,以舞蹈、多媒体、实验音乐为全人类共享的末日粮仓——种子银行打造出一次艺术与科技、环境生态的碰撞。预展现场,研究员王旭将带来“糖伞”行为表演,此次他为上海种子制作了多把“糖伞”,观众有机会撑着这些焦糖“雕塑”而成的伞漫步“时间的种子”;米利亚姆?西蒙(Miriam Simun)则带来充满仪式感的表演“被使用、破坏、丢弃的一切。。。。。。”,观众一边享受着鸡尾酒,一边受邀穿上阿多罗(穿戴式设备)去感受生长时的阿加尼斯•阿库塔——一种一年只开花一天的非常脆弱的物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