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基于自由主义的文化理念和经济主张,1791 年美国《权利法案》( Bill of Rights) ,即前十条宪法修正案通过,这其中的第一条就是著名的宪法第一修正案。“美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框架下,自由与监管不断博弈,努力建立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36 这条法律规定了人民有宗教、言论、出版、集会和请愿的自由,宪法第一修正案成为美国新闻自由的发端和基础,以宪法的形式保障了人们的言论自由,这是人们最重要的一项文化权利。通过法律确立了自由主义的政治制度对于经济制度介入,形成精神性文化实现市场化的制度保障。一般认为强化思想表达和传播的自由,正是这条法案对于美国文化产业和产业政策的形成和发展来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7 从而为现当代美国形成以传媒和艺术为核心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奠定了法律基础。18世纪文化政策的推动,直接“导致了文化生产比以前更为复杂的劳动分工。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工业国家中休闲时间和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发行中介和生产中介更加高度资本化。”38 因而使得文化生产发展从早期的“资助”时代(雷蒙·威廉斯语),进入了“专业市场”的时代(雷蒙·威廉斯语)。从而直接触动了艺术消费的规模化,推动了艺术的市场化进程。 20世纪后期文化产业的高速成长是与新自由主义的文化政策有密切的关系。随着1979年和1980年英国和美国选举的新政府对于自由市场的思考的极端形态,使得在19世纪中“强调人类需求只有通过无管制的自由市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一观点也获得了重生,这种市场化是引出文化产业变迁的一整套问题的基础。39 英国政府正是“用经济和统计学的工具(如价值链、职业地图),集中作为整体的部分是如何作为一个完整系统而起作用的——包括那些重要的商业的和技术的、艺术界必要的‘非创造性’行为。同样,它表现了文化政策的‘产业’手段。”从而提出了“艺术和市场不是相互敌对的——市场是分配资源和反馈选择的非常有效的方式。”40 英国建立的创意产业理论,将艺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创造力资源纳入了产业创新的体系之中,在政策上清除了艺术进入消费的认知阻碍。“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澳大利亚、欧洲、英国和北美生产的‘艺术和文化’政策涉及到一系列日益复杂的政策工具。”“由于它们把经济和文化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些工具才在经济和文化动力方面进行干预。当地的经济大众被认为紧密地关系到当地的文化发展。”41在完全市场化的文化政策的驱使下,艺术成为消费资源,使得艺术消费成为艺术现代性的文化表征和社会认同。注释:1。(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刘建基译,三联出版社,2005年版,p172。(英)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刘建基译,三联出版社,2005年版,p101 3。(法)维克多·埃尔著《文化概念》,康新文、晓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p39 4。(法)维克多·埃尔著《文化概念》,康新文、晓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p58 5。(英)特瑞·伊格尔顿《文化观念》,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p176.Judy Pearsall and Patrick Hanks, eds。 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8。 p.447。7.Wendalyn R。 Nichols, et al。 eds。 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9。 p。 3238。(英)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780-1950》,高晓玲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版,p19。(英)雷蒙·威廉斯《漫长的革命》,倪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p50-5110。(英)雷蒙·威廉斯《漫长的革命》,倪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p5711。(英)斯图亚特•霍尔《文化研究:两种范式》,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p52-53 12。(英)斯图亚特•霍尔编《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导言》,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13。 理查德·约翰生《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p4714。 理查德·约翰生《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p241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科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p4816。李益荪《试论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基本要点》,《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17。理查德·约翰生《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p24 18。理查德·约翰生《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p1519。理查德·约翰生《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p1820。(英)贾斯汀·奥康诺《艺术与创意产业》,王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p8721。(英)斯图亚特•霍尔编《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p2822。(英)斯图亚特•霍尔编《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导言》,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3。(英)斯图亚特•霍尔编《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徐亮、陆兴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P6324。(英)斯图亚特•霍尔编《编码,解码》,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P34525。(英)斯图亚特•霍尔编《编码,解码》,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P347-35326。(英)贾斯汀·奥康诺《艺术与创意产业》,王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p10927。(英)贾斯汀·奥康诺《艺术与创意产业》,王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p11528。(英)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780-1950》,高晓玲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版,p31229。(英)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780-1950》,高晓玲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版,p31230。(英)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780-1950》,高晓玲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版,p131。查尔斯·泰勒《公民与国家之间的距离》,汪晖、陈燕谷主编《文化与公共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p20032。 吴强、王公龙《变动不居的平衡——试论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美国自由主义政治文化》,《世界历史》,1999年3期33。(英)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780-1950》,高晓玲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版,p4434。亚当·斯密《国富论》草稿,P344,转自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780-1950》,高晓玲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版35。(英)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780-1950》,高晓玲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版,p4536。张慧娟《美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6期37。张慧娟《美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6期38。(英)大卫·赫斯蒙德夫《文化产业》,张菲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5839。(英)大卫·赫斯蒙德夫《文化产业》,张菲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p10140。(英)贾斯汀·奥康诺《艺术与创意产业》,王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p12241。(英)贾斯汀·奥康诺《艺术与创意产业》,王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版,p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