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契丹小字“同圣兵令”令牌释考

新浪艺术

关注

文:契国长老

(直径82.6mm 厚4.2mm 重124.5克)

(图1)所示令牌,出自辽北,为笔者所藏。令牌上的文字为契丹小字,总字数有17个之多,这在辽金令牌中尚不多见。今披露于世,与泉界同好共同鉴赏。

该令牌正面外郭两侧铸祥云纹,中间铸两条立姿龙,两龙之间铸有四个契丹小字,自上而下释读为“同圣兵令”,其意是说见牌如同见到圣上。该令牌背面外郭两侧铸祥云纹,中间铸有三竖行契丹小字。右侧竖行四个契丹小字,自上而下释读为“天德二年”,中间竖行五个契丹小字,自上而下释读为“昭武大将军”,左侧竖 行四个契丹小字,自上而下释读为“越国王封”。将这三竖行契丹小字,由右至左连起来释读则为“天德二年 昭武大将军 越国王封”。众所周知,天德乃是金国皇帝海陵王所建之年号,故此令牌上“同圣兵令”中之“圣”字,当系指皇帝海陵王。而此令牌则应是海陵王御赐给天德二年被封为昭武大将军、越国王的调兵令牌。那么在天德二年(1150年),究竟是谁被封为昭武大将军和越国王?令牌上没有言明,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考证的问题。

笔者学习契丹文字多年,从所翻阅的诸多契丹文专著中发现,这些专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将国内外专家们已经释读的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之语词,都总结归纳成为一个独立的章节,并且对其中每一个词语都要注明一个或多个资料出处,故而查找起来十分方便。经查阅发现,(图1)所示令牌上的“天德二年”、“昭武大将军”和“越国王”等三个词语,均出自《契丹小字萧仲恭墓志铭》,而该墓志铭之摹本载于刘凤翥编著的《契丹文字研究类编》第三册,并且里面附有部分词语的释读。据介绍,该墓志铭1942年春出土于河北省兴隆县梓木林子村。1972年10月,运往保定市河北文物管理处保存。原石现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据该墓志铭记载:墓主人萧仲恭,天德元年(1149年),被封为南京留守。天德二年(1150年)正月,被封为越国王,拜昭武大将军。天德二年五月二日夜,萧仲恭薨。由这段记载可知,(图1)令牌上所说的天德二年被封为昭武大将军和越国王的乃是萧仲恭。而此令牌(图1)则是金国皇帝海陵王赐给萧仲恭的调兵令牌。

对于萧仲恭其人其事,《金史-萧仲恭传》亦有记载:“天德二年(1150年),萧仲恭被封为越国王,任命做燕京留守。金海陵王皇帝亲自写文书,把玉山子赏赐给萧仲恭。这一年萧仲恭死去,年仅六十一岁”。此段记载与《契丹小字萧仲恭墓志铭》所记载的相同之处是:均是在天德二年,萧仲恭被封为越国王,也均是在天德二年,萧仲恭死去。而不同之处是《契丹小字萧仲恭墓志铭》记载萧仲恭任南京留守,拜昭武大将军,而《金史-萧仲恭传》仅记载萧仲恭任燕京留守。

那么对于上述两种记载,哪一种比较贴近历史事实?笔者认为当然是《契丹小字萧仲恭墓志铭》中的记载。因为该墓志铭撰写于天德二年(1150年)九月十九日,距萧仲恭离世仅四个多月,时间短,所记内容应该不会有大的出入。而《金史》则是在金国灭亡111年之后,方由元脱脱等撰修,到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才刊刻成书。相隔时间如此之久,故难免会出现漏载、误载的情况。

关于金朝是否使用契丹字以及天德二年是否还在使用契丹字的问题,对此《金史》有明确记载。据《金史-完颜希尹传》载:“金人初无文字,国势日强,与邻国交好乃用契丹字”。据《金史-熙宗本纪》载:“天眷元年(1138年)正月,颁女直小字,九月,诏百官诰命,女直、契丹、汉人各用本字,渤海同汉人”。又据《金史-章宗本纪》记载:“明昌二年(1191年)四月癸巳,谕有司,自今女直字直译为汉字,国史院专写契丹字者罢之。十二月乙酉,诏罢契丹字”。由此可知,金人使用契丹字,自1115年建国之初一直延续到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十二月乙酉方罢。那么天德二年(1150年)还在使用契丹字,则是毋庸置疑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