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那些电影中的艺术彩蛋 你都看懂了吗

界面新闻

关注

最近,一部由万玛才旦指导的藏地电影《气球》正在上映。在电影《气球》中,观众不仅能看到别具风味的藏区文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度影迷可能更会被他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影像吸引。法国知名影评人、电影史学家让-米歇尔·付东更是评价该片是“威尼斯电影节最美的电影”。

电影《气球》中所截取的画面

我们常说,“不懂艺术的导演成不了大师”,而懂得将艺术性与故事性融会贯通于自己作品中的导演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除了以镜头去展现故事体现艺术美感之外,很多导演还喜欢在自己的电影中以名画作喻推动故事情节,借此契机,小编今天就带你盘点那些年曾在电影中出现或借鉴的艺术名作。

画作态度里的爱情端倪

詹姆斯卡梅隆《泰坦尼克号》

提到泰坦尼克号,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Rose趴在甲板上,抓着奄奄一息的Jack的手,天人两隔的爱情悲剧令人唏嘘……然而这部电影在细节之处的设计,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电影中当露丝上船之后,招呼仆人摆放自己收藏的画作的场景,她手中举起一幅画,然而这时露丝讨厌的未婚夫卡尔进来了,并对仆人手中的画嗤之以鼻。

女主露丝招呼仆人摆放自己收藏的画作

露丝的未婚夫卡尔对画作表示不屑

卡尔口中的“这家伙”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毕加索。这幅画作的名字叫《亚威农少女》,如今价值接近2亿美元,被认为是第一张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然而当之后的场景变换,男主杰克去露丝房间为她作画,刚进屋的时候就被一幅画吸引了视线,两眼发亮。

——“天哪,莫奈!”

——“你看过他的作品吗?”

——“当然了。看看他对色彩的运用,简直妙极了。”

男主杰克对于莫奈画作的喜爱溢于言表

莫奈,《睡莲》系列,1919

尽管《泰坦尼克号》讲述的是一个贵族小姐爱上了穷小子的俗套故事,但是导演卡梅隆却用了种种细节去阐述了他们三个人之后的情感分歧和发展。从最简单的对于画作的不同态度,就基本奠定了三个人之间最后的感情走向。

情节发展中的不谋而合

克里斯托弗·诺兰《信条》

电影中男女主角的相遇总是充满了戏剧化,而在诺兰的《信条》中也不例外,他们之间的火花源自西班牙艺术家弗朗西斯科·戈雅的一幅画——女主作为拍卖行的名画鉴定师,不小心将戈雅的赝品版画以高价卖给自己的丈夫,然而拍卖行怎能允许这种错误发生?为了掩盖真相,同时也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饭碗,女主一度受到了反派即自己的丈夫长时间的要挟和控制。

女主正在鉴别画作中(电影截图)

那么诺兰为何选择戈雅的作品作为故事线索呢?

弗朗西斯科·戈雅《TwoOld Ones Eating Soup》

弗朗西斯科·戈雅《SaturnDevouring His Son》

近些年来,诺兰通过《蝙蝠侠:黑暗骑士》等超级英雄电影将暗黑风发扬光大。故事内容阴郁,选用反派做主角,镜头里面随处可见的宗教性质般的仪式和描绘,将黑暗气质散发得足够入骨。

而戈雅作为西班牙绘画大师,早期作品大多以宗教和风景题材居多,浪漫主义特征明显。但是之后当他开始担任宫廷画师见识到了不为人知的王室丑闻,又遭遇中年失聪、欧洲战乱,黑色逐渐成为他创作的主色调,风格也由浪漫转变为怪诞、阴暗和神秘,与诺兰所传递的电影美学不谋而合,而这可能就是诺兰为何选择戈雅的原因吧。

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互相穿梭

古斯塔夫·德池《雪莉:现实的愿景》

如何把一幅幅画变成电影场景?奥地利导演古斯塔夫·德池的《雪莉:现实的愿景》给了我们答案。

古斯塔夫·德池百分百还原了美国画家爱德华 霍普的13幅名画,并且让名叫雪莉的女主角在不同时间不同身份走进了霍普的画作中。为了打造这部实景真人电影,导演还亲赴美国观察艺术家原画,记录下最为准确的颜色值,这才有了电影中绚烂又不失美感的绝妙场景。

ChairCar,爱德华 霍普,1965

这部独白式的电影让我们走进了霍普所描绘的色调饱满又含着孤独的建筑与城市空间,去感受他独有的光线,他特别的人物与关系塑造,在现实与超现实中来回穿梭。正如日本哲人三木清所说的那样: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面,而在许多人中间,再多的灯红酒绿都像是流亡之地。

Roomin New York,爱德华 霍普,1940

NewYork Movie, 爱德华 霍普,1939

在电影里,导演将霍普画中的种种孤独化为一人——雪莉,TA也许是车厢中的乘客,也许是旅馆中默念十个的旅人,也许是电影院中的领位员,也许是大动荡大萧条又或大繁荣时期中的任何一人,也许是女性,也许可以模糊性别而将最后一点光线投射到每个观众的内心。

色彩明艳的心绪隐喻

让-皮埃尔·热内《天使爱美丽》

影片《天使爱美丽》的整体风格既浪漫又华丽,画面色彩以黄、绿、红为主要基色,是种以暖色调为主,将互补色并列放置的关系处理,并强调了色彩的对比,整个电影构图完全是油画重彩的样式。

电影《天使爱美丽》剧照

在影片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玻璃老人柯林根每年反复临摹雷诺阿的名画《游艇上的午餐》,游艇上有很多人,其中有个小姑娘和爱美丽很相似。

在整个故事里,爷爷和爱美丽就这副画中间端着水杯的女孩的内心状态有过好几次对话,画中的女孩仿佛就是爱美丽的隐喻,她的每一次心态变化,也映照了走出小世界的爱美丽的心路历程。

雷诺阿,《游艇上的午餐》

这幅《游艇上的午餐》画面甜美明丽,以一种空前的新鲜生动和自然的面貌一扫学院派的沉闷和严谨。画家雷诺阿虽然一生贫困,但是他的画大都是明朗、美丽、有着淡淡的暖意。特别是他的“感光”与“点彩”的处理往往使画面生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明丽和朦胧,给人以一种梦幻般的美好享受,正如电影《天使爱美丽》给予人的感受那般,治愈又温馨。

追光逐影中的热爱与致敬

泰伦斯·马力克《天堂之日》

电影《天堂之日》是一部唯美主义电影杰作,其灵感来自安德鲁·怀斯的代表作画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这种对乡野田地的热爱,对大自然报以深情歌颂的强烈的情感,几乎浸透了马力克所有的作品之中。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1948

电影《天堂之日》是导演马利克与著名摄影师内斯特·阿尔门德罗斯的共同合作,两人商定只拍摄日落前那20分钟所谓的“黄金时刻”。他们不在摄影棚里置景,只要求自然光线,房屋、落地窗户、树木等都被饱和度极高的自然光线打上了一层黄金般的色彩。

电影《天堂之日》剧照

电影《天堂之日》剧照

而电影海报的灵感则来源于爱德华·霍普的绘画作品《铁道旁的房屋》。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在《惊魂记》中的“鬼屋”剪影原型也是这座画中房屋,既呈现了空间上的荒僻,又塑造了人物孤立无援的状态。

电影海报:《天堂之日》泰伦斯·马力克1978(左)

世界名画:《铁道旁的房屋》爱德华·霍普1925(右)

每当我们提及艺术,总是会下意识地认为它离自己的生活甚是遥远。事实上,艺术早已化身为不同形式充斥在我们四周。

影视作为大部分人最容易理解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在你心中,有没有哪部电影是你印象最深刻的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