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文化学者贾福林中元节讲祖先崇拜与中华文化复兴

新浪艺术

关注

8月25日,是中国民众祭祀祖先的中元节,一大早,许多人都来到首都图书馆乡土讲堂,聆听著名文化学者、首届“炎黄奖·人文国学奖”获得者、重建礼乐文化的倡导人贾福林的讲座。今天的题目是:祖先崇拜与中华文化复兴。

在肃穆的气氛中,贾福林先和大家一起,向曾经在中华大地上走过的善良的先辈表示深情的敬意。然后他简要的讲解了所谓“中国鬼节”和“外国鬼节”的本质区别:中元节是公祭大众先祖的精神活动。而外国鬼节是一种刺激性娱乐活动。

进入正题:贾福林首先用大篆体的“祖先”“祖国”来讲解“祖”字的起源和涵义。然后讲述现代中国人为什么要崇拜祖先。

我们首先把生命个体融入国家民族的命运和未来,然后回答哲学的终极问题:我是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着祖先的文化,要用祖先赐予的智慧和力量,让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绵延长久。民族前进的灿烂之光,就是每个中国人的美好的希望和未来。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这居室我们要崇拜祖先的原因。

贾福林深刻地分析了中华文化的本质与核心。他经过多年的思索,归纳出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仅用十六表述:祖先崇拜、礼乐文化、汉字汉语、中医中药。祖先崇拜是精神的凝聚、礼乐文化是行为的规范、汉字汉语是文化艺术传承的载体、中医中药是生命本体的保障。这四大发明是中华文化最基本的特征,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文化从未中断并除近代衰微以外一直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接下来,他以深广的内容,珍贵的图片,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本质。主要论题有:祖先崇拜的起源、祖先牌位的起源和演变;祭祖的场所宗庙、宗祠、中堂;配享、庙祠和旌表制度;家族祖先和九族五服;宗祠的功能;家谱、家礼、家规、家训;神榜的内涵、传承与变化;乡土和始迁地崇拜;他用刚刚考察的六百年汉族文化的活化石——贵州安顺屯堡文化鲜活的资料和图片,讲述了华夏文化的顽强的生生不息的传承。然后他重点讲述了中华共同祖先的崇拜,炎黄子孙、华夏子孙、中国人、中华民、和龙的传人的来历和内涵;共同祖先崇拜与民族文化认同。

他将翔实的内容上升为理论,探讨了文化遗产和非遗,特别强调了原住民、文化母体与生存环境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一个民族文化生存的命脉和动力的源泉,它既需要传承又需要发展。既要面对过去,也要正视现在,更需要以后,还要面向未来。

他用罗素、汤恩比等外国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同时也分析了当今中华文化传承遇到的问题与危机。他指出是实现文化复兴的极为关键的转折点。他介绍了文化、文明和西方的文化复兴。中国文化复兴的背景、意义和目标。

文化遗产是一种民族文化传承的血脉,这个血脉不能中断。文化遗产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创造新文化的基础,这个基础不能削弱,这些遗产是我们和遥远的祖先沟通的唯一渠道,是人类历史留下的物证,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寻根之情普遍存在于人类。我们珍惜文化遗产,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它更是创造新文化的需要。

中华文化复兴的目标是: 在全球语境下的大数据时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基因,学习外国优秀文化,与现代文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创造出有根脉,有活力,完全融化于现代社会,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走向世界凝聚全球华人,并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元素和动力。

他建议:

1,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不要虚无主义,也不是复古。2,高度认识祖先崇拜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关系,把核心文化融入现实社会。3,祖先崇拜申报国家和世界非遗,保留历史记忆,传承文化基因。4,太庙改国庙祭祀中华共同祖先,实现庙祭和陵祭区分,规范全国祭祖活动。5,传承和创造相结合,重建国家礼乐制度,实现礼乐教化,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6,千年礼仪雅乐艺术保留核心内容和样式,进行现代创新,形成中华特色的国家礼仪制度。 7,认真学习外国优秀文化,充实完善中华文化,走向国际并适于现代化。

贾福林先生的讲座,体现了学以致用,继承创新的精神,在深入研究中华本真文化的同时,展开大视野,他深情地呼喊: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深深地埋藏在我们心中。崇拜祖先,因为祖先伟大而神圣。洪荒中艰难开拓,繁育了勤劳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数千年而未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走出农耕社会,拥抱崭新时代,面向美好未来,血脉在传承。共同的祖先,文化的认同,是根,是魂,是凝聚力;是文化自信之本,是文化复兴之光;是新文化活力的源泉,是融入世界万年永葆的特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

贾福林多年潜心研究中华祭祀和礼乐文化,有《太庙探幽》《中和韶乐》等专著出版,有众多研究论文发表。曾担任中央电视台专题片《探秘皇家祖庙——太庙故事》文化顾问。曾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中国园林大讲堂、太庙国学大讲坛、天坛神乐署等许多地方主讲《中轴线申遗与太庙文化传承》《中轴线与皇家祭祀文化》《礼乐文化的现代价值》《中国的工匠精神》《传统文化与创意策划》等。积极地呼吁重建中华礼乐文化,2018年荣获首届“炎黄奖·人文国学奖”。

今天的讲座,他认真的准备了数月,搜集、考证、研究、立意,不辞辛苦。在讲述中,他还举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配上罕见珍惜的图片,两个多小时,座无虚席的现场观众,被深深地吸引了。认真的笔记,提问和互动,把枯燥的学术问题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演讲,使讲座观点鲜明,生动风趣,引人入胜。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引起了思想上的共鸣。

最后,他朗诵了今年四月为山西炎帝祭祖大典所写的《炎帝拜祖文》。讲座结束后,许多人围拢到讲台前,继续不停地提问、交流、探讨。

这是一次充满正能量成功演讲。对祖先智慧的深情呼唤,为首图乡土讲座这一著名的文化品牌,增加了亮丽的色彩。

附:贾福林祖先崇拜诗作两首。

炎帝拜祖文

贾福林\原创

维农历戊戌年四月初八,公元2018年5月22日。“炎帝故里”山西高平举行海峡两岸万人拜祖大典,值此庄严祈福之际,谨以牲牢之古礼,鲜花之新意,雅乐之和声,更奉虔诚之丹心,恭祭于人文始祖。

昊昊宇宙,苍生人寰。巍巍中华,伟大祖先。

盘古开天,有巢燧人。汉族圣母,华胥遐远。

伏羲女娲,福佑社稷。演绎八卦,炼石补天。

炎黄蚩尤,涿鹿中原。文明肇启,神州光灿。

宝地高平,曲水环山。聚福纳气,风光无限。

民风淳朴,非遗绚烂。历史悠久,古韵悠然。

文明肇始,陵庙相连。炎帝足迹,踏遍青山。

炎帝躬亲,农耕开源。造福于民,八方结缘。

本草济世,救死扶伤。商贾初立,市易始昌。

稼穑养生,治麻为衣。抟土成陶,合榭居安。

光明之炬,以火德王。剡木为矢,兵刃首创。

泽被四方,源远流长。人伦共尊,天下齐仰。

观象授时,科技滥觞。扩土开疆,金瓯初奠。

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五声齐备,八音谐变。

雅乐中和,民人知礼。灵魂熔铸,民族团圆。

中华统序,万年不变。远航扬帆,驶向彼岸。

崭新时代,党廉政坚。国富民强,科技惊炫。

文化自信,追根寻源。祖德福荫,启后承前。

唯一不断,龙脉相传。和谐共进,告慰祖先。

炎黄苗裔,曲折坎坷。多难兴邦,终归久安。

两岸同心,统一台湾。共同命运,大同不远。

血脉融通,叶落归根。天下归心,华夏梦圆。

中华儿女,忠心赤胆。龙腾虎跃,壮阔波澜。

文化复兴,经济繁荣。宏伟目标,一定实现。

绿水青山,美丽家园。灵魂凝聚,千秋万年。

华夏子孙,志存高远。一带一路,立业功建。

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中国故事,精彩呈现。

大礼祈福,永报祖德。大道之行,慎终追远。

昊昊宇宙,苍生人寰。巍巍中华,伟大祖先。

祖先崇拜,礼乐重建。屹立东方,龙腾九天。

巨人肩膀,后人起点。不忘初心,砥砺向前。

吾祖圣德,大爱无边。春雪远去,百花烂漫。

祭礼告成,伏惟尚飨!

2018年4月15日作于北京太庙

梦里的家乡

诗\贾福林原创

在梦里

有两个兄弟深情遥望

在梦里

有两个姐妹牵手相帮

一个

敞开了宽广的胸膛

一个

伸出了柔美的臂膀

我们都是炎黄的苗裔

我们都源于华夏礼仪之邦

中国

这两个字

是海峡两岸祖先的恩典

中国

这两个字

是海峡两岸追求的梦想

中国

这两个字

是海峡两岸凝聚的力量

中国

这两个字

是海峡两岸未来的希望

在梦里

中国

这两个字

变成另外两个字

家乡

仓颉造字

留下神奇

留下启迪

也留下遐想

你看

家和乡就像两幅画

房屋里摆着祭祖的牺牲

就是家的模样

厅堂中摆着祭祖的宝鼎

就是乡的规章

是一家人供奉祖先的祭堂

是一族人供奉祖先的祠堂

家乡

是子孙烟火袅袅升起的地方

家乡

是祖辈血缘诞生繁衍的地方

相同的祖先

相同的家乡

融铸同一个灵魂

永远珍藏在在

海峡两岸每一个同胞

圣洁的心房

让思念不再苦痛

让乡愁不再哀伤

让海峡两岸的民众

凝聚成一个力量

让共同祖先的传承

在新的时代燃烧发光

让我们拥抱在一起

共同创造未来的辉煌

在梦里

我们深情地呼唤着

神圣无比的名字——中国

在梦里

我们永远地尊崇着

魂魄依存的地方——家乡

文字注释:

家:会意字,房子中供奉着祭祀祖先的祭品——特制的乳猪或猪头。

乡:会意字,中间是祭祖的礼器宝鼎,两旁是供案上摆着祭祖的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