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张荣高级研究班之珐琅彩课程回顾

新浪艺术
来源:微信公众号-果识艺术 文:果识

2018年5月5日-7日,迎来了张荣老师的第一期杂项课程。这三天讲关于珐琅的鉴赏评估课,先看看课程的具体安排:

三天的课程安排很满,前两天以课堂讲授的形式为主,结合张老师及同学们提供的各个年代珐琅实物及鉴赏器材,在听张老师讲珐琅理论内容的同时,又可以进行实物上手观察;第三天由张荣老师带着同学们去北京珐琅厂,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亲身体验珐琅的详细制作工艺,并且亲手参与制作珐琅的过程。打破了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模式,使同学们对元明清时期宫廷御用的珐琅器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及沉淀感受更加深刻。

DAY1:
元明清掐丝珐琅及世界各地掐丝珐琅
珐琅一直是宫廷御用及仕宦商贾珍藏,张荣老师是故宫著名的杂项专家,从事杂项研究已有三十来年,故宫的每一件珐琅藏品,张老师都如数家珍。张荣老师从珐琅器物的纹饰、图案、器型、色彩、釉料、款识等方面详细讲解了元明清时期各个朝代珐琅彩的区别与辨别的标准与世界各地掐丝珐琅的工艺特点。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深感珐琅的学问可真不少,经张老师这样一指点,同学们顿时觉得茅塞顿开,很多在收藏中遇到的疑问迎刃而解。

▲ 张荣老师讲珐琅

▲ 同学看实物为珐琅断代

▲ 课间讨论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鼎式炉

▲故宫錾胎珐琅太平有象
DAY2:
画珐琅与广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按工艺看掐丝珐琅比画珐琅的工艺要复杂而繁琐得多,但如今的市场上画珐琅器的价格却远远超于掐丝珐琅器,张老师用珐琅实物讲解掐丝珐琅与画珐琅的区别,帮助同学们迅速理解。

▲掐丝珐琅

▲画珐琅

▲ 张老师教同学们辨别珐琅
广珐琅包括掐丝珐琅、画珐琅、錾胎珐琅。广珐琅是指在广东制作的珐琅,广珐琅是宫廷珐琅的一部分,类似于景德镇官窑瓷器。清宫旧藏广珐琅仅仅讲述的是广东画珐琅。张老师独到的见解给同学们在收藏中遇到的迷惑指明了方向。

▲ 故宫清中期画珐琅缠枝莲托八宝纹攒盒
DAY3:
实践活动——参观北京珐琅厂
经过了两整天理论知识加实物上手的学习后,同学们已经对珐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与了解,但所见之物都是珐琅的成品,虽然能够欣赏并且断代,但是对珐琅的制作工艺却不甚了解。为了迅速推进同学们的学习,我们走进了北京珐琅厂,参观掐丝珐琅的每一项制作工艺,从制胎、掐丝、焊接、点蓝,到烧制、磨光、镀金。同学们走进珐琅制作车间,近距离地观察师傅们的制作过程,并且亲身体验了一把珐琅制作中最重要的点蓝工序;在感叹师傅们高超技艺的同时也深感珐琅艺术价值的珍贵。

▲北京市珐琅厂

▲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

掐丝

粘丝

点蓝

烧制

磨光

上亮白

▲学员参观珐琅工厂

▲学员参观珐琅工厂
看完珐琅的制作工艺,我们还参观了博物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更进一步了解珐琅的文化与底蕴,珐琅一直是国之重器,经常被做为国礼赠送给其他国家,珐琅也是中华文明宝贵的财富,在国家重大会议的场所做为建筑装饰展示给世界。

▲景泰蓝博物馆

▲景泰蓝博物馆

▲参观博物馆

▲APEC会议的珐琅建筑装饰

▲”第一夫人“繁花似锦瓶

▲掐丝珐琅花瓶
最后,珐琅厂的老师傅们教学员们体验点蓝这道工序,点蓝是在掐丝完成之后,根据纹案给胎体表面涂上釉色,这道看起来简单的工序,实际上难度非常大,一是考验点蓝师傅的艺术审美及配色,二是考验耐心。学员们听完老师傅的讲解后,兴致勃勃地撸袖上阵,小心翼翼地按师傅传授的方法进行点蓝,时间很快过去,这一期的课程也就要结束了。在火热的7月,张荣老师将带领大家感受玻璃与鼻烟壶的奥妙,下次课程见!

▲学员体验点蓝前听讲

▲点蓝师傅讲解点蓝技巧

▲学员专心体验点蓝

▲学员专心体验点蓝
想加入张荣老师杂项鉴定评估导师班的同学,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更多课程内容,欢迎加入我们!
咨询电话: 4000-330-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