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蜀汉文物青铜摇钱树是怎么来的

新浪收藏

关注

在四川等地出土的东汉、三国、魏晋时代的砖室墓和崖墓中,常常会发现一种随葬明器——青铜树,因青铜铸就的叶片上有各式各样的钱币图像,民间多称其为“摇钱树”。实际上,它们所含的意义远远超过“发财高升”的表层涵义,而其真正起源至今还扑朔迷离。

摇钱树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其中以四川为最多,此外,云南、贵州、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青海等省邻近四川的地区,也有摇钱树发现。一株完整的摇钱树由树座、树干和枝叶分别铸造(塑造)后组装而成。树座多为陶质,亦有石质,形状多为上小下大的山形,也见动物造型;树座顶部有插孔以插树干,树干系由青铜铸造,分节插挂数层叶片,每片叶片除铸有人物、神兽外,其边缘无一例外均铸有方孔圆钱。当一株完整的摇钱树矗立在人们面前,数十枚枝叶层层重叠、高低错落的悬挂在树干四周,结构复杂,且给人一种神秘的印象。摇钱树体型高大,一般高达1.5米以上,最高者当属国家博物馆近年来收藏的摇钱树,高达2.01米。

这种造型奇特的铜树是如何产生的呢?四川省盐源县战国至西汉初期墓葬出土的树枝形铜片,或许是其起源的线索之一。这类叶片并不大,长不到20厘米,宽不足10厘米,呈树之形状,主干两侧有分枝,其上铸璧形物、人物、动物等。有学者推测它是《山海经》的若木,也有学者认为是“祭祀枝片”。在我看来,虽然这种树枝形叶片比摇钱树的体量小得多,也无座,但是与成都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铜树和济源出土的陶树相比,它与摇钱树的树枝相似之处更多:两者形状相似,其上有人物、动物等,最为接近的是,两者多铸挂有孔圆形物为饰。不同的是,前者为圆孔圆形,后者为方孔圆形。从树上悬挂璧形物演变成方孔圆钱,可能反映了摇钱树从萌芽到诞生的过程。

1996年,晋宁石寨山西汉墓出土一件贮贝器,通高42.5厘米,器内贮满货贝,盖面铸二牛与一虎搏斗场面,其正中铸立一树,树枝分上、下层,上层两枝,一枝端坐一猴,另一枝挂一猴;两猴背向,二尾相交。下层亦为两枝,枝端各立一飞鸟。 来自网络

探索摇钱树起源的另一条线索,就是云南晋宁、江川西汉墓出土的铸有树或柱的青铜贮贝器。贮贝器是滇池一带特有的随葬遗物,它是利用青铜器(如铜鼓)改装而成,其内装满海贝,盖面铸有战争、祭祀或生活为题材的群雕场面。有一种杀人祭祀场面中部铸有立柱,其上或有蟠蛇,或立虎。贮贝器所装之贝,一般认为是货币,即贝币。早在西汉王朝的金属铸币传人滇池地区以前,这里的商品交易就已流通贝币。显然,贮贝器存放大量贝币,有储存财富之意。如果将贮贝器与其盖面所铸立柱或树这两个现象联系起来考虑,就不难看出,钱币与树已有某种程度的结合。看来,这距摇钱树的产生大概只有一步之遥了。

最早的摇钱树出现于西南地区恐非偶然。云南昭通曾出土一件红砂石摇钱树座,刻有“建初七年(公元82年)三月戊子造”铭文。这是摇钱树最早的确切纪年,但时代已是东汉中期偏早。而目前发现最早的摇钱树出现在成都和新都一带,时间为东汉早期。从战国到西汉时期,西南已存在以树为造型的文化传统,树上悬挂璧形物(盐源),树下有储满钱币的贮贝器(晋宁)。随着西汉王朝势力的入驻,金属铸币——方孔圆钱(半两、五铢)也随之传入,加之当地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对金钱财富的追求,于是,摇钱树造型便应运而生。

“摇钱树”的名称是20世纪40年代中央博物院发掘四川彭山汉墓时冯汉骥提出的。虽然,我们不知道古代人将摇钱树命为何名,但是,基于摇钱树造型是树与钱结合这一基本特征的事实,再加上树上直观、形象的取钱画面,“摇钱树”正确地表达了这类文物的在汉代的涵义,可谓名符其实。

摇钱树的一些题材表达了人们追求吉祥的愿望。例如,摇钱树有一种类型的树座上部往往塑一圆雕羊,有一仙人骑于其上;另外,重庆国有博物馆、安县文管所收藏的摇钱树上挂有猴形小枝叶,三台县胡家 钱树叶片共铸48只猴子,均有一定寓义。汉墓出土的“元嘉刀”铭文有“宜侯王,大吉羊。”羊通祥,猴通侯。动物在表现浓郁生活情趣的同时,也寓含了升官发财、吉祥如意的愿望。不仅如此,在汉墓中与摇钱树伴出的一些其他文物,也有与其相似的涵义。1970年代,三台县永安电厂附近发现一座东汉崖墓,出土文物多件,其中钱币106枚,摇钱树1株,树干已朽,树座尚存,其上有摇钱树图;同墓出土铜洗1件,内底有双鱼纹和“富贵昌宜侯”铭文;铜镜1件,有“长”、“乐”铭文。上述文物反映了时人祈望富贵、岁岁有余(“鱼”)的美好心愿。

摇钱树追求财富的世俗涵义是显而易见的,它盛行于东汉时期,有其广泛的社会背景。《后汉书?李固传》云:“古之进者,有德有命;今之进者,唯财与力。”同书《仲长统传》也说:“以财力相君长者,世无数焉。”崔寔《政论》:“上家累巨亿之资,户地侔封君之土。”按照当时观念,财富甚至与政治地位密不可分,无怪乎人们要梦寐以求了。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墓便有这样的题记:“上有龙虎衔利来,百鸟共持至钱财。”该墓和山东沂南画像石二鸟衔着五铢钱的图像便是极好的注脚。

摇钱树大多出土于四川,这反映了独特的地域背景。早在西汉时期,成都附近的临邛便出现了因铸铁经营成为巨富的有名人物卓王孙和程郑。《史记?货殖列传》载,卓王孙“即铁山冶铸,运筹策,倾滇蜀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程郑“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巴蜀之地自古便有善于经商的传统。汉初,朝廷封锁了蜀郡边关,但蜀商仍“窃出商贾,取其笮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巴蜀地区的织锦、漆器、铁器、枸酱等远销全国各地,甚至销往国外。《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后,向汉武帝报告:“臣在大夏(今阿富汗)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国人往市之身毒(今印度)’。”由于商业发达,作为交易的媒介——钱币,在人们心目中与财富划上了等号。汉文帝宠臣、蜀人邓通便因铸钱之利而致富。《史记?佞幸传》言文帝“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

上古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生老病死这一自然现象,一方面,人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苦苦挣扎;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迫使其向大自然寻求帮助。人们看到,在他们四周的树木、森林,虽经风雨雷电,仍然傲然挺立,树繁叶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于是认为树上必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庇护,人们借助这种神秘的力量,才得以顺利繁衍后代,延长寿命,人类由此产生树崇拜。树崇拜的实质就是生殖崇拜。同样也是为了生存,人们希望赖以生存的粮食(庄稼)象大树那样子满果实,获得丰收,于是在春种秋收之时建立神社,施以祭祀,社祭由此产生。树寿命长的特点早已被人们所认识,在此基础上,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观念,就与树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的神话,如不死树、天梯等,便应运而生。至于从摇钱树上取钱的追求富贵吉祥的世俗观念,那只是晚至方孔圆钱流通频繁的生产力较为发达的时期才出现的。

人们在崇树、社祭、追求长生和祈求财富的时候,无不期望冥冥之中的神灵满足自己的要求,当然,人们也知道,依靠神灵的帮助,并非毫无代价。意欲求之,必先与之。在礼拜神灵之时,人们自然而然虔诚地奉上供品。钱币出现后,人们便凑钱从事祭祀活动。出钱祭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富、神灵的保佑,满足人类的要求。这或许就是摇钱树产生的缘故吧。这种质朴的观念显然是来源于西南地区民间,与重视礼仪的官方思想有显著的差别。

由于去古代太远,我们还无法清晰地勾勒树崇拜、祭社、天梯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轨迹,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或许有所交错、平行。例如,原始树崇拜和社祭,难以截然分开,因为祈祷子孙繁衍和农业丰收,目的是一致的,都为了人类的生存;加上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地势复杂,各个民族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较大,他们之中的树崇拜和社祭之树,孰早孰晚,殊难确定。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从树上取钱的“摇钱树”观念的形成,较为晚出,可能出现于两汉之际,或稍早。至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摇钱树是一种文化积淀深厚、多重内涵交织、独具地域特色的特殊文物。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