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靖江王陵保护刻不容缓

新浪收藏
靖江王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陵墓数量最多的明代藩王墓群,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广西桂林郊外的尧山西南麓,超过8平方公里、拥有320多座古墓的明代靖江王陵,是至今岭南最大的考古遗址公园。国内考古界称“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王陵”,可见其地位不一般。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私坟挤占,成为名副其实的乱坟场。2016年4月初,这里更是因为当地村民的卖坟狂潮受到广泛关注。两个多月过去了,靖江王陵的保护状况如何?当地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效果如何?6月底,本报记者在桂林采访中发现,就靖江王陵而言,谁来保护,怎样保护,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仍然是相关政府部门和当地群众需要急切破解的问题。
事件:上万私坟挤占核心区
今年4月初,素有“岭南第一陵”之称的广西桂林市靖江王陵,再次因遭私坟侵蚀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320多座古墓如今被万座私坟重重“包围”,整个王陵已成一个乱坟场。更有村民成群结队地推销墓地,明目张胆地开具盖有村委公章的“收据”,买卖“业务”热火朝天。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国家规划建设的7.5平方公里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内,乱埋乱葬的私坟数量在2011年已经有2万多座,并且每年还在增加,对靖江王陵遗址及环境风貌造成严重破坏。
桂林市殡葬管理处副主任罗逸更是指出:“尧山区域内乱埋乱葬的数量达6万至8万座,近两年在尧山发现了很多座占地200平方米的豪华墓,浪费了大量土地,令人痛心。”
据桂林市有关部门初步调查和统计,靖江王陵重点保护范围内共有散葬民坟26700余座,遗址本体范围内有散葬民坟8549座。其中,被私坟侵蚀最为严重的是明朝第五任靖江王朱约麒的端懿王陵,43亩的陵园内私坟数量竟然多达8349座,触目惊心。
应对:民政牵头起草迁坟方案
记者近日在桂林市文物、民政等多个部门采访了解到,最近两个月,国家文物局和广西文化厅,桂林市委市政府快速行动,多次调研和会商,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并明确时间表和目标效果。
4月14日,桂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了桂林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对整治靖江王陵保护范围内散葬民坟问题及相关文物保护等作出了明确部署。29日,广西文化厅专门工作组赴桂林市实地调研靖江王陵保护工作和保护范围内民坟散葬问题。30日,由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带队的督察组对靖江王陵保护范围内民坟散葬问题进行督办。
5月4日,桂林市市长周家斌专程前往尧山调研靖江王陵区域文物保护情况。他强调,靖江王陵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相关城区和部门要按照文物保护的相关要求,结合尧山大景区的规划,尽快对文物保护范围内的散葬民坟进行迁移、清理,同时积极推进芳香东路延长线的建设和尧山大景区的旅游开发,实现文物保护与景区开发的良性互动和持续健康发展。
6月24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桂林市的整治方案由民政部门牵头起草,迁坟工作首当其冲。目前,方案在征求文化、国土、林业、公安、农业等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已改了三稿,并已上报市政府。按照桂林市的整治方案(征求意见稿),在成立领导小组、加快立法、加强管控和宣传的同时,要求全面摸清和掌握乱坟和非法墓园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完成散葬民坟调查核实工作;完成靖江王陵重点保护范围土地权属调查,明确土地征收划拨范围及数量,履行报批手续,安排资金,逐步开展靖江王陵保护范围内涉及土地的征收和划拨工作。下一步,桂林市将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散葬民坟整治。为确保民坟迁出进度,作为配套工程,一座城市公益性公墓将同步建设。
尽管市政府最后的整治方案还没有下发,记者从桂林市文物局和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得到证实,至6月底,王陵保护区内散葬民坟调查核实工作已基本完成,土地权属的调查也正在启动。
“在推进迁坟的同时,启动于近两年的靖江王陵文物安全防控体系基本建成,并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广西文化厅博物馆与文物安全督察处一位工作人员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