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古扇收藏价值仍处洼地
南方收藏眼
“一把乾隆年制的精品象牙扇,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格可以轻易推到六七十万元。”广州文物总店原总经理、著名收藏家曾波强日前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虽然艺术品收藏行业整体回调,但古扇市场却火热依旧。
中国扇文化底蕴深厚。在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的时代,扇子一直是国人最主要的纳凉工具之一。在战国以来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成千上万的达官显贵文人百姓,为当代收藏界留下了无数造型各异、题材丰趣的古扇,其中又以名扇最受资本的青睐。
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古扇玩家高鹏飞和曾波强两位先生获悉,近年来,一些扇面扇骨制作精良、艺术水准较高的成扇(扇面),尽管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成交纪录,但与书画、瓷器等其它主流拍品相比,其仍属相对小众的收藏门类,部分精品尚处在价值投资洼地,市场前景有待藏家进一步去发掘。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冯善书
▶▷历史
四大名扇只是中国扇文化的缩影
玩过扇子的人或许听过江苏檀香扇、广东火画扇、四川竹丝扇、白江绫绢扇这四大名扇的名称,实际上,中华民族在过去几千年给后代留下的扇子远远不只这四种。
日前,在广州文物总店原总经理、著名收藏家曾波强家里,南方日报记者亲眼见识了对方多年来收藏的十多把古扇。“单从制扇的主要材料来讲,中国的古扇就有竹、木、纸、扇、象牙、玳瑁、飞禽翎毛等许多种,而像棕榈叶、麦秆、蒲草等其它植物材料,也可以在能工巧匠手中编成形式各异的扇子。”曾波强向记者介绍,收藏界一般把扇子的种类分为羽扇、蒲扇、团扇、折扇等几个主要品种,其中真正广泛流通到市场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两种。这主要是因为折扇和团扇更便于保存和携带。
今年50多岁的收藏家高鹏飞说他从20多岁起就开始收藏扇子。“实际上现在被玩家纳入收藏视觉的扇子有两种:一种是古扇,一种是当代名家制作或写绘的扇子。”他告诉记者,扇子在中国的可追溯历史非常久远。文史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在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的。不过,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扇子却是战国的竹编扇。
大约从汉代开始,中国出现了绢制的团扇(又称为罗扇、纨扇)。记者在曾波强家里看到的一把团扇,形如满月。团扇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由羽扇和竹编扇维持单调形制,紧接着,中国人又发明了方圆形、腰圆形、梅花形、葵花形等其它扇种,使得扇子的形式更加丰富。直到11世纪折扇从日本传入中国前,团扇在中国的使用都是不分男女的。
记者查阅史料发现,折扇经高丽传入中国后,迅速被中国人接受,从而有了折叠扇、聚头扇和撒扇等不同称呼。到了明代,这类新的扇种开始广泛流行。“明代的制扇手工作坊遍布全国,流传下来的名扇有杭扇、吴扇、川扇、歙扇、青阳扇、溧阳扇、夹纱扇、金陵柳氏扇等许多种。这一时期,折扇的扇骨、扇叶和扇面的做工越来越讲究,题材特色也越来越丰富,涌现了许多知名的扇庄和匠人。”高鹏飞说,不仅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而且制扇的行业也开始衍生出扇袋、扇坠、扇盒等附属扇子的工艺品。
▶▷发展
清代扇子从实用器转化成工艺品
中国的制扇文化登上历史的高峰是在清代。
据曾波强介绍,清代是折扇从纳凉工具真正转化为一种艺术品的关键时期。当时的皇宫贵族和文人墨客,开始把折扇当成一种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特别是一些用象牙、玳瑁等名贵材料制作的折扇,成为贵族进行财富攀比的玩物,出口到欧洲后,基本演变成了西方贵妇争相把玩的奢侈品。
“常见的扇骨材质以竹、木居多,牙、角是比较稀缺的,只有皇族和商业巨贾能玩得起。”曾波强举了现在市场上比较关注的古代象牙扇的例子来说,象牙扇主要出口欧洲市场,生产时间大概在康熙晚期至道光,此后就极少生产。这类材质的折扇已经不是实用品,而是单纯的奢侈品和工艺品了,由于受人珍视故大多能较完整地保存至今。
从工艺风格来看,曾波强说,其所知道的清代象牙扇大体分三个时期制作,各有特色:一是康熙雍正时期,扇长26厘米左右,展开边骨交叉80至100度角,扇心局部镂空,大面积彩绘图案,用丝线连接扇叶,边骨彩绘图案,一般为26至28档;二是乾隆时期,扇长26厘米左右,展开超100度,扇心大面积镂雕,中间一般为双心形开窗,用丝带连接扇叶,边骨深雕花鸟纹或山水人物纹,一般为26至28档,扇叶很薄,基本为单面雕工;三是嘉庆道光时期,扇形缩小,长一般为19厘米左右,出现双面雕工,扇叶变厚,工艺较粗,一般23档上下,纹饰为“华人家居”“岭南水乡”等大型人物水乡生活场景为主。
在业内专家看来,明末清初到民国这段时期,中国的扇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最繁荣,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扇骨扇叶的雕刻技艺水平达到了鼎盛;二是文人和艺术家大规模参与,造成一种“流派迭创、名家辈出,精品纷呈”的百花争艳的局面。
“扇骨的雕刻工艺,从其对扇头扇尾那些复杂的称呼就可见一斑,如和尚头、葫芦头、乌鸦嘴、猴子头、琵琶头等,就连用来固定扇叶的扇钉也非常讲究,常见的有牛角钉,大户人家、皇亲国戚就用银泡钉、玳瑁顶,扇面还要专门请名家写字画画。”高鹏飞说。“清代杭州有几家扇庄非常有名,像王星记扇庄等。而做扇的名家,余姚地区有名的如李锦山、陈英、陈寿福等。他们不但制扇,还在扇骨上面刻字画。”
据了解,晚清民国时期的大家灿若繁星,有刻人物的余伯雨,刻金文的丁二仲,刻古泉的吴迪生阳等,还有海派竹刻家徐素白、盛丙云、支慈厂、徐孝穆、沈觉初等,他们还与吴湖帆、江寒汀、唐云、谢稚柳等艺术大家合作,极大提升了扇子的艺术内涵。
▶▷市场
古扇价格取决于四大方面
在曾波强看来,一把古扇的价格高低,主要取决于其保存状况、工艺水平、外观品相和艺术题材。综合这四方面,越是稀缺、难得的东西就越贵,譬如康熙的象牙扇就特别少,同等质量下肯定比后期的贵。而乾隆时期的,其在公开拍卖市场见过的比较贵的一把是雕刻广州十三行题材的象牙扇,起价就是七八万英镑。
曾波强提醒初入行的收藏者,一把同等年代和水平的扇子,完整的和残缺的价格可以相差四五倍。“拉丝有两条断裂很正常,图案却一定要完整。若存在大的破洞或少了扇叶,就是大毛病,必定影响价格。”他进一步说,“雕工对价格的影响同样明显,譬如扇叶越多,对工艺要求就越高,不仅要求打磨更薄,而且增加了雕刻的难度。我见过最多的有30档,除了边骨,里边有28档扇叶,扇叶打磨得简直跟纸一样,局部镂雕精细到要用放大镜来看,足见其工艺水平之高。”
实际上,明清两代留下来的精品名扇数量并不多。高鹏飞说,主要原因是越是高技术含量或带有名家书画的成扇,其保存要求就越高。上海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古扇藏品就不轻易公开展示,打开又折上,容易氧化或者是损坏。这也是古扇市场历来比较热门的原因。
记者查阅公开的市场交易信息,目前,拍卖场上出现的最大“年龄”的扇面是2010北京保利春拍的南宋画家夏珪的《松岩静课图》、马麟的《茉莉舒芳图》、叶肖岩的《苔矶独钓图》,三幅扇面均以336万元成交。2006年,北京匡时春拍举办扇子专场,齐白石的大尺寸成扇《红梅蜜蜂》和《蝴蝶兰》分别以46.2万元和44万元成交,创下当时的拍卖纪录。去年,北京保利春拍“好风相从——中国近现代成扇夜场”实现了总成交额2452.95万元,成交率100%,获得“白手套”的佳绩。
不过,尽管从交易来看古扇市场比较火热,但高鹏飞认为,从玩家数量来看,这仍然是一个小众市场。其认识的大藏家玩扇子的就没几个,主要是京沪和苏浙一带的人比较多,既讲究工艺,也讲究名家的书与画。
曾波强也认为,与动辄以几千万、上亿元成交的书画、瓷器等其它品种相比,古扇的价格还处在洼地,未来还有待藏家进一步去认识和挖掘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