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猴年猴文物大集合:各国博物馆里的大圣归来

新浪收藏

关注

程立雪

[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猴的把戏”]

农 历猴年,纵观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与“猴”相关的展览,值得一提的是,海外的博物馆也适时地推出了有关中国猴年文化的特色展,貌似全世界都来凑猴年春节的热 闹。正在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呈现的“猴的把戏:庆祝猴年新年”小型展览,展期为半年,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各种媒介中猴的形象,包括绘画、陶瓷、金 属制品、玉雕等。通过唐代陶塑十二生肖俑、唐代褐釉猴柄杯、清乾隆时期青玉雕十二生肖、清代水晶雕双猴纹鼻烟壶和清中期玉雕双猴戏桃等中国“猴”文物的直 观呈现,为西方民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生动的图解。

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清水晶雕双猴纹鼻烟壶,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9.5×7×5.1 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江户时代的“秋山游猿”]

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猴年特展则是典型的“日系”艺术特色,名为“猴子的乐园”。展览被分为“拟人的猴子”、“可爱”、“群居”及“毛发”等单元,展出众多知名绘猴画家的作品,如江户时代画家森狙仙的《秋山游猿图》等。

[首都博物馆:距今8500年到7000年的“大圣来也”]

猴年春节期间,首都博物馆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圣来也”猴年主题展览。通过43件与猴相关的藏品,展现传统文化中“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清代手托金元宝的黑木猴、在北京平谷上宅遗址发现的距今8500年到7000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石猴形饰件等“猴”文物。

[南京市博物馆:“如意猴”里有只“呆萌猴”]

南京市博物馆在春节期间举办的藏猴文物展取名“如意猴”,寄托了“新年如意”的祝福展览的文物包括绘画、邮票、年画以及泥塑、玉雕、金属雕塑、瓷器、石雕、砖雕、木雕等,这其中,一件呆萌可爱的宋代猴形玛瑙饰件猴形玛瑙饰件,尤其引人注目,有媒体评论其为“呆萌猴”。

[三峡博物馆:清代十二生肖铜俑集体亮相]

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广州博物馆合作主办的“大圣归来:文物上的十二生肖”新春特展在春节前夕开展,其中,广州博物馆馆藏的清代十二生肖铜俑集体亮相,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昭陵博物馆:首次“露面”的人身石生肖猴]

在猴年各博物馆的展览中,一些首次“露面”的“猴”文物也让观者更近一步的了解到了传统中的“猴”文化。昭陵博物馆首次对外展出唐肃宗建陵出土的兽首人身石生肖猴、马俑两件藏品,这也是首次在唐代帝王陵内城门外发现放置石生肖俑的唯一一例。

[扬州博物馆:猴子图轴宛若看见一群猴子聚会]

在 扬州博物馆,呈现了从未正式展出过的两件猴图,出自擅长猴画的扬州画家顾伯逵。这其中,创作于1954年秋的顾伯逵猴子图轴,画面宛若看见一群猴子聚会。 另外,此次参展的猴文物还有两件来自仪征博物馆,分别为明代石质的母子猴与清代玉质的母子猴。通过这两件文物,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猴的不同观察与理 解。

[敦煌莫高窟:最古老的猴子形象出现于西魏时期]

虽 然不在博物馆,敦煌莫高窟在春节假期也放了一个大招。实行春节“不打烊”,大量猴形象文物“待客”。据敦煌研究院称,敦煌石窟历史久远,题材甚广,所以猴 子的形象也屡屡见诸于壁画、文献、塑像,其中最古老的猴子形象出现于西魏时期(公元534年-556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

[图集:各大博物中的猴文物藏品]

看 过猴年新春期间各博物馆所展示的“猴”文物,无疑为热爱传统文化的观众们上演了一场“猴”文化大餐。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其实不然。经过编者连番打探,发现 各大博物中的猴文物藏品还真是不少,虽然不能在有限的展览中一一直观呈现,但通过相关图像,可以更进一步解除网友们“意犹未尽”之苦。前方高能,海图奉 上。

国外博物馆里的“猴赛雷”

国内博物馆里的“孙大圣”

清代 沈铨《蜂猴图》 故宫博物院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