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五十始学画 金农的习古出新与梅花情怀

澎湃新闻

关注

张彬

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金农精于书画、篆刻、鉴定,从五十岁始学绘画,但山水、人物、花鸟皆在行,尤精于墨梅,“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习气” 。究其原因,盖源于金农学问渊博,书法底藴深厚,善用笔墨,且有机会过目赏鉴前贤名迹,融会贯通,形成其诗心画语的独特艺术风格。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书法丛刊》2019年第4期就金农的诗书画及相关话题进行了考证。

随着康乾盛世的出现,继石涛、八大山人之后,在经济发达的扬州地区,涌现出一种新的艺术潮流,代表人物如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被称为扬州八家。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感受,形成孤傲不羁的性格,放浪形骸,常常借书画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感;在书画艺术上注重诗书画印的结合,以书法笔意入画,亦将绘画技法融入书法笔意,且画毕自书诗跋,形成了个性鲜明、标新立异的书画风格,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金农。

金农不但过目前贤名迹众多,并有鉴考,且付之实践;而且对画史、画论、画家的传记也有研究。

一 金农和漆书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杭州)人。金农一生用过很多号、别号,印记也很多,据秦岭云考证,金农号有:冬心、司农、吉金、竹泉、古泉、老丁、耻春亭翁、寿道士、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莲身居士、龙梭仙客、金二十六郎、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诗老、百二砚田富翁、心出家庵粥饭僧、金牛、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枯梅庵主、龙梭仙馆旧客、荆蛮民、小善庵主、老金、惜花人、之江钓师、三朝老民、十九松长者、朱阳馆主、纸裘老生。所钤印记有:寿、农、寿门、古泉、金农、竹泉金吉金、莲身居士、金农之印、金吉金之印、冬心先生、金老丁、生于丁卯、金农印信、金寿门氏、努力加餐饭、寿道士、明月入怀、乐此不疲、布衣雄世。某些字号、印章颇具生活气息,其晚年多用佛门别号。

图一: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二开

如“苏伐罗吉苏伐罗”一号,见之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二开(图一)中自署:“于无忧林中,己卯八月苏伐罗吉苏伐罗画佛一躯。”边题:“苏伐罗,梵语云金也,苏伐罗吉苏伐罗者,即金吉金也。健庵识。”潘延龄,号健庵,广东番禺人,清咸丰至同治年间著名收藏家,所藏宋元名家书法颇富,赵孟頫《行书十札卷》(上海博物馆藏)亦经其收藏。

图二:金农《花卉图册》第八开

金农《花卉图册》第八开(图二)画斜枝上两只仙桃并列,桃花数朵盛开,自题:“绥山仙种。心山家盦粥饭僧,苏伐罗吉苏伐罗画。”

图三:金农《山水人物册》第六开

金农《山水人物册》第六开(图三)自题:“树阴叩门门不譍,岂是寻常粥饭僧。今日重来空手立,看山昨失一枝藤。山僧叩门图。昔耶居士并题。”

图四: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七开

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七开(图四)款署:“心出家盦僧画记。”

此外,金农在晚年 “金老丁”一号,见于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五开 。

图五:金农《绘佛像轴》故宫博物院藏

金农的一生都笼罩在科举的阴影中,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被举荐应博学鸿词科之试,次年再次被举荐,皆不中。科举不顺,仕途无望,遂颓废生活,于种种打击和浪迹江湖、阅尽名迹的历练下,晚年的金农开始信仰佛教,“写经满百纸,画佛亦千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楷隶相间的写经体。金农《绘佛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五)自题中写道:“予画菩萨妙相,奇柯异叶,以状庄严,恍如佛光上下,隐见在方寸也。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年)三月廿二日荐举博学鸿词杭郡金农图画并记。”乾隆二十五年金农七十四岁。其晚年生活清苦,以鬻画为生,这种人生的颓丧、失落的心情在他的绘画和题跋中常有表现。

图六:金农《梅花册》第三开

金农《梅花册》第三开(图六)自题:“冒寒画得一枝梅,恰好邻僧送米来。寄与山中应笑我,我如饥鹤立苍苔。昔耶居士画诗书。”钤印“金农印信”。这段写实的自由诗道出了金农生活的窘态,充满了自嘲和无奈。此诗见之于下文提到的罗聘行书《金农题画诗册》中“冬心先生画梅题记”内。

图七:金农《梅花册》故宫博物院藏

金农《梅花册》(故宫博物院藏)(图七)第十二开自题:“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应举至都门,与徐亮直翰林过张司寇宅,司寇出观赵王孙墨梅小立轴,冷香清豔,展视撩人,大似予缁尘染素衣也。今二老仙去,予亦衰頽,追写寒葩,不觉黯然自失,恨不得令二老见我横枝满幅,作简斋诗句一题其上也。七十二翁杭郡金农记。”钤印“金农”。这首诗和题记被抄录在罗聘行书《金农题画诗册》“冬心先生画梅题记”内。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金农五十岁,此段题记为其七十二岁时追忆前事所记。在他风光地去京城参加词科考试失败后,痛苦不堪地体验了天寒地冻和人情冷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飞雪游帝京,栖栖苦面谁相倾。献书懒上公与卿,中朝已渐忘姓名。十月坚冰返堠程,得行便行无阻行。小车一辆喧四更,北风耻作鶡旦鸣。人不送迎山送迎,绵之亘之殊多情。”这段题跋和这首诗互为印证了金农那段人生经历。

金农精于书画、篆刻、鉴定,从五十岁始学绘画,但山水、人物、花鸟皆在行,尤精于墨梅,“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习气” 。也有人认为金农早岁便会画画。究其原因,盖源于金农学问渊博,书法底藴深厚,善用笔墨,且有机会过目赏鉴前贤名迹,融会贯通,形成其诗心画语的独特艺术风格。金农博学多才,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悟性。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在读过他的诗后夸赞道:“吾年逾耄耋,景迫崦嵫,忽睹此郎君,紫毫一管能癫狂耶!”并收其为徒,金农又同时拜于书法家何焯门下,研读经史、金石碑帖,在诗文书画、金石考据方面皆有很大收获。

图八:《天发神谶碑》

早岁金农曾随其师何焯习“二王”及顔真卿书法,怀有文人的情怀,亦想在官场有所发展。但随着科考的失利,金农将入仕无望的情绪倾泻于书法之上,遂以反传统、不流于世俗为艺术主张。金农的书法以行草书和隶书擅长,晚年他的隶书尤其别具特色,其书法得力于《天发神谶碑》(图八)和龙门造像碑文等,融合了汉隶、魏楷的体式,形成一种独特的隶书书体,后人称之为“漆书”。金农《漆书轴》(故宫博物院藏)(图九)中这样评论自己的书法:“外不枯,中颇坚,五岳在目前。得汝与游,恍骑白龙上青天。享太羹,进明堂,圣人上寿安且康。千万年,颂无疆。予年七十始作渴笔八分,汉魏人无此法,唐、宋、元、明亦无此法也。康熙间金陵郑簠虽擅斯体,不可谓之渴笔八分者,一时学郑簠者,亦不可谓之渴笔八分也。乾隆丁丑正月杭郡金农书记,时年七十有一。”钤印“金吉金印”“冬心先生”。金农虽未称自己的隶书为“漆书”,但他自称为“渴笔八分”,并且自负地认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乃为自己独创的新书体。他也曾用这种书体为郑板桥写下《八分书横额册》(故宫博物院藏)“耕田谷口人家”六个大字,款署:“乾隆己卯九秋,板桥先生自题,嘱杭郡老友金农以八分书之,农今年已七十三岁矣。”钤“金吉金印”“生于丁卯”。题跋:“此金冬心为郑板桥书额真迹,考《汉书》有谷口郑子真,修身自保,扬子法言有谷口郑子真耕于岩石之下,名著京师语。板桥题额意当本此,用以自况。冬心先生为作八分书,古穆遒劲,具汉魏风骨,晚年精到之笔至为可宝。两公在清代同负书画盛名,久为世重,今展读遗墨,缅想当日文字应求之乐,益令人倍增景慕。壬辰岁首得此于宣南,墨缘眼福窃用自憙,原额庋藏不使,因装治成册,俾前贤手迹得以流传久远也。叠倸敬识。”钤“王季馆印”“叠采山民”。题跋中也讲到八字横额是写给板桥的,虽仅有八个字,对于认识金农的书法和与郑燮的交往十分重要。“生于丁卯”一印,印证了金农的生年,丁卯为清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金农的弟子们也未言及“漆书”一说。杨岘在《迟鸿轩所见书画录》中记载了金农隶书兼有楷书的体式,用笔扁方,墨浓如漆,故称其书为“漆书”。

图九:金农《漆书轴》故宫博物院藏

实际上元吾丘衍《学古篇》释科斗文云:“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而”;宋代米芾曾言“臣书刷字”,“竹简以竹聿行漆”;所以,漆书无论是从书写工具,还是从行笔方法来说早已有之。金农在结合了隶书、楷书的基础上,将漆书发扬光大,创作出笔法丰富、笔力雄强、墨实浑厚、古朴逸宕的漆书,成为金农书法中最具特色的、标志性的书体。“截毫端作擘窠大字” ,即剪去毛笔的锋毫,以笔当刷,以致字体棱角分明;由于笔端吸墨充实,所以又有点画浓重之特点。其用笔方正,结体紧凑、横粗竖细,端正中有欹侧之姿,古朴中藴天真之趣;“以拙为妍,以重为巧”,“苍古奇逸,魄力沉雄” 。金农漆书这种结合了绘画笔墨技巧和金石篆刻之气的异态风格,可以算作是对隶书的一种创新。板桥郑燮称赞金农的诗书:“乱发团成字,深山凿成诗。不须论骨髓,谁能学其皮。”这是对金农书品诗格最高境界恰如其分的评价了。然而这种偏离传统的书体,从书法艺术角度看,当时并不为世人所趋,但映射出当时扬州地区一些士人的生存状况和求变心态。康有为说:“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法,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然“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正如金农与郑燮。

二 摹古与鉴考

康熙五十九年(一七二〇年),金农作诗:“内史书兰亭,绝品阅世久。风流翠墨香,得之独漉叟。楮烂字画全,光华神气厚。旧传七移民,淋漓跋其后。惜为老黜工,名迹已割取。椟去珠尚存,何伤洛吾手。少日曾临摹,搴帷羞新妇。自看仍自收,空箱防污垢。”这一年金农三十四岁,在书法上临摹过王羲之的《兰亭序》。金农的绘画题材丰富多样,人物、道士、鞍马、花卉无不精通,尤善于梅、竹;这和他鉴赏前贤珍迹多,揣摩临倣学习是分不开的。清张庚《画徵录》记载:“年五十余,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进画家之习,良由所见古迹多也。”所见古迹多,此话属实,金农的绘画处处以古人为模,其自题即可印证。故宫博物院藏金农《山水人物册》多为精品,所画内容与题识内容极其丰富,《虚斋名画录》卷十五著录,共十二开,徐邦达先生将其定为“珍甲,意境新鲜,笔法生秀,金氏亲笔代表作杰作”。十二开之中既有其早年习画之作,也有其晚年绘画风貌等,画上多有其自题,是研究金农及其绘画发展变化、传承有序的重要物证。

图一〇: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二开

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二开(图一〇)自题:“《马和之秋林共话图》,用笔疏简,作浅绦色,有杨妹子题诗,同乡周穆门徵君曾藏一幅,余赠以古青磁出轴装之。徵君下世,为梁少师芗林所得,进之内府矣。今追想其意画于纸册,是耶非耶,吾不得自知也。稽留山民记。”马和之,南宋画家,高宗时画院待诏,擅画佛像、界画、山水,人物师法吴道子、李公麟,创柳叶描(一作蚂蝗描),有“小吴生”之称。杨妹子,宋宁宗杨皇后之妹,或为杨皇后本人,书法似宁宗,清姜绍书《韵石斋笔谈》评其书“波撇秀颖,妍媚之态,映带漂湘”。

图一一:金农《山水人物册》第四开

金农《山水人物册》第四开(图一一)自题:“画舫空留波照影,香轮行远草无声。怕来红板桥头立,短命桃花最薄情。金二十六郎画诗书。”边题:“此境此笔,大似云林,健庵题。”据金农自题可知此为其最早年作品了。而根据第五开(图一二)自题“金老丁”,确信该画是金农晚年绘画作品。

图一二: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五开

图一三:金农《山水人物册》第八开

金农《山水人物册》第八开(图一三)自题:“迴汀曲渚暖生烟,风柳风蒲緑涨天。我是钓师人识否,白鸥前导在春船。曲江外史画诗书。”钤“冬心先生”。此画为典型的小景画,一河两岸,垂柳依依。笔墨简淡、清丽儒雅。画中虽不见人物、白鸥与春船,但足可以意会,可看出北宋著名小景画家赵令穰对他的深刻影响。

图一四: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九开

金农《山水人物册》第九开(图一四)自题:“吴兴众山如青螺,山下树比牛毛多。采菱复采菱,隔船闻笑歌。王孙老去伤迟暮,画出玉湖湖上路。两头纤纤曲有情,我思红袖斜阳渡。此诗余题赵承旨《采菱图》之作也。与诗有合,故复书之。冬心先生笔记。”钤“冬心先生”。此画虽为应景写实作品,但设色清润处有赵孟頫遗风。在题跋中,金农已经很明确地指出了“此诗余题赵承旨《采菱图》之作也”,印证了他鉴赏前贤真迹的可能。此为先有诗而后又作画,说明金农对赵孟頫《采菱图》的喜爱,同时也是其习古出新的尝试。

图一五:金农《山水人物册》第十一开

金农《山水人物册》第十一开(图一五)自题:“宋龚开善画鬼,余亦戏笔为之,落叶如雨,乃有此山魈林魅耶。悠悠行路之人慎莫逢之,不特受其所惑也,观者可以知警矣。龙梭仙客记。”钤“金农”“莲身居士”印。潘延龄将其定为“《鬼趣图》粉本”,边跋两段:“罗两峰山人《鬼趣图》题咏如林,名重天下。余秘弆有年,惜已通灵飞去,今复得此帧,其笔墨之妙更为神化欲絶,可以知两峰师承所自矣,欣幸奚似。健庵记于石妙楼。”“罗两峰山人《鬼趣图》其精采夺目令人不可思已!今得之叶南雪太丈,余从得借观,鉴赏不已,归之并将题咏书出,欲剞劂成帙,俾画图之所由来矣。今不能保守此图,日观此诗,未尝不略解余怀,刻守此帧,其精妙入神两峰者可知之焉,己亥润生记。鬼趣图粉本。丁丑孟夏廿二日健庵题。”又题:“此册擕入都门,有人酬以三百金未忍割爱也。”据两段题跋可知,金农或曾亲见宋龚开《鬼趣图》而“戏笔为之”,画此“鬼趣图粉本”;其弟子罗聘(两峰)发扬光大,亦作《鬼趣图》而闻名。所以,此开册页不单单是金农的摹古之作,也证明了其与罗聘之间的师徒传承,其史料价值不亚于艺术价值。金农《山水人物册》在上海博物馆、无锡博物院、渖阳故宫博物院等处亦有收藏,开数、内容有别。

金农不但过目前贤名迹众多,并有鉴考,且付之实践;而且对画史、画论、画家的传记也有研究。

图一六:金农《自画像轴》(故宫博物院藏)上长题

金农在《自画像轴》(故宫博物院藏)(图一六)上长题:“古来写真,在晋则有顾恺之为裴楷图貌,南齐谢赫为濮肃传神,唐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于刺史亭,宋之望写张九龄真,朱抱一写张果先生真,李放写香山居士真,宋林少藴画希夷先生华山道中像,李士云画半山老人骑驴像,何充写东坡居士真,张大同写山谷老人摩围阁小影,皆是传写家绝艺也,未有自为写真者。惟《云笈七籖》所载唐大中年间,道士吴某引镜濡毫,自写其貌。余因用水墨白描法,自为写三朝老民七十三岁像,衣纹、面相作一笔画。陆探微吾其师之。图成,远寄乡之旧友丁钝丁隐君。隐君不见余近五载矣,能不思之乎?他日归江上,与隐君杖履相接,高吟揽胜,验吾衰容尚不失山林气象也。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立秋日,金农记于广陵僧舍之九节菖蒲憩馆。”钤“金氏寿门”朱文印。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这一年金农七十三岁。

图一七:金农《丹竹玄石图轴》(故宫博物院藏)自题

金农《丹竹玄石图轴》(故宫博物院藏)(图一七)自题所写:“唐王右丞画竹用双鈎法,江南蜀主李氏继其馀风,作金错刀⑩。至宋,石室先生、东坡居士,乃变为泼墨流派。于元,若吴兴赵魏公夫妇、蓟丘李衎、天台柯九思,惟能承习宋贤,而双鈎法絶响矣。李衎同时有沛郡张逊,颇擅勾勒,行笔独称一时,然亦不过磨麝煤为之。予近日追摹右丞遗意,研点易之朱,戏写幽篁数竿,枝叶浓淡,不黑而红,令观者歎羡此君虚心高节,顔如渥丹也。七十四翁杭郡金农画记。”

图一八:金农《花卉图册》(故宫博物院藏)第四开

此外,金农的一些源于生活的小品画饶有趣味,是其生活原貌的纪实。如金农《花卉图册》(故宫博物院藏)第四开(图一八)画新笋四只,自题:“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昔耶居士。”金农《花卉图册》第七开(图一九)画西瓜一角,自题:“行人午热,此物能消渴,想著青门门外路,凉亭侧瓜新切,一钱便买得。金髯戏作。”

图一九:金农《花卉图册》第七开

三 梅花情怀

金农以梅花为题材的作品很多,画毕每题诗于上,常作“画诗书”等语,反映出他寄情于梅、冰清玉洁的高尚人格。故宫博物院藏金农《隶书画梅诗轴》《梅花扇》《墨梅图轴》三件作品相映成趣,同一首诗出现在不同的书法和绘画作品上,在罗聘行书《金农题画诗册》“冬心先生画梅题记”中亦有收录,体现了金农以梅会友、因梅相知的情怀。

图二〇:金农《隶书画梅诗轴》

金农《隶书画梅诗轴》(图二〇)写道:“砚水生冰墨半乾,画梅须画晚来寒。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近作画梅诗,丙子三月书为允植老长兄,金农。”钤“金吉金印”“生于丁卯”。收藏印“李一氓五十后所得”。丙子为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金农七十岁。也就是在这一年,金农收罗聘为弟子,从其学诗作画。

图二一:金农《梅花扇》

金农《梅花扇》(图二一),画一枝老榦从右上向左下伸展斜出,虯曲苍老的主榦上有枝枝杈杈穿插俯仰,星星点点的梅花散落于其间。扇面上方诗题:“砚水生冰墨半干,画梅须画晚来寒,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七十五叟金农画诗书。”

图二二:金农《墨梅图轴》

金农《墨梅图轴》(图二二),整幅画面以淡墨润笔勾画繁密梅花朵朵,生机盎然,姿态横生,繁而不乱,空灵清逸,使人感到暗香涌动。右侧自题诗:“香雨三兄良友以前明内库纸乞予画江梅小直幅,因仿元人王元章法,奉其教益,茶熟香温时定多物外之赏也。并题一诗:砚水生冰墨半乾,画梅须画晚来寒。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稽留山民金农,时年七十。”钤印“金氏寿民”。

图二三:金农《梅花册》(故宫博物院藏)第六开

金农《梅花册》(故宫博物院藏)第六开(图二三)自题:“画梅须有风格,风格在瘦不在肥耳。扬补之乃华光和尚入室弟子,其瘦处如鹭立空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客窗仿拟以寄高流,稽留山民记。”钤印“冬心先生”。此诗亦被罗聘行书《金农题画诗册》“冬心先生画梅题记”所收录。

图二四:金农《梅花册》第七开

金农《梅花册》第七开(图二四)自题:“吾杭西溪之西,野梅如㯤溪中,人往往编而为篱,若屏障然。余点笔写之,前贤辛贡王冕之流却未曾画出此段景光也。曲江外史记。”钤印“金吉金印”。

从以上题跋中可以看到金农对扬补之、王冕的临习心得,并对自己所画梅花颇为自得。

图二五:汪士慎《梅花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当时扬州地区画家多有诗画往来,善画梅花者甚衆,如汪士慎。汪士慎(一六八六—一七六二年),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安徽歙县人。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喜梅花,擅书画篆刻,其古朴瘦硬的八分书和细劲的治印刀法对其画风产生一定影响。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六十七岁双目失明。与金农友善,金农曾评:“巢林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其诗评贴切,画面感甚强。从汪士慎《梅花图轴》(故宫博物院藏)(图二五)与题识可略知画家群体间诗画交游的情况。本幅画老榦新梅,浓墨画榦,淡墨勾花,画面清新淡雅,梅花生机盎然。款署:“雍正乙卯秋七月八日近人汪士慎写于巢林书堂蕉阴之下。”程恭寿题记:“巢林先生与昔耶居士、樊榭山民⑪以诗相淬厉,居士晚年始画梅花,佳画不多□,亦善自矜重。如居士此幅藏之五年矣。偶见于任太僕座上,李复堂⑫胆瓶折枝,爱入骨髓,遂有香山林镜之清。太僕不以为俗,志数语归之,我同□又增一重翰墨缘也。道光壬寅重九日,人海小隐恭寿识。”乙卯为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汪士慎五十岁。

四 罗聘行书《金农题画诗册》——师徒情谊的见证

图二六:罗聘《双色梅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罗聘(一七三三—一七九九年),字遯夫,号两峰,居扬州。博学好问,二十五岁时随金农学习,其《冬心先生画佛歌》云:“冬心先生真吾师,渴笔八分书絶奇。”得其神似,常为其代笔。画《鬼趣图》闻名。山水、人物、花卉无不擅长,画法受金农、石涛、华喦等人影响,技法全面。夫人方婉仪,子允绍、允缵宗其学,有“罗家梅派”之称。见《冬心自写真题记》:“初仿余江路野梅,又学余人物番马,奇树窠石,笔端聪明,无毫末之舛焉。”其“笔情古逸,思致渊雅,深得冬心神髓,墨梅兰竹,均极超妙,古趣盎然,人物佛像尤奇而诡于正,真高流逸墨” 。真是青出于蓝。其画《双色梅图轴》(故宫博物院藏)(图二六),画风简朴,笔墨嫺熟,金农意趣足以见端倪。翁方纲评道:“两峰已足傲金农。”

图二七:罗聘行书《金农题画诗册》故宫博物院藏

罗聘向金农学诗并得到金农的夸赞:“得予风华七字之长。”翁方纲说:“冬心之诗,以含蓄见味,而两峰能尽发其所欲言。”⑮金农逝世后,罗聘到各地搜集金农的诗作,编辑为《冬心先生续集》,其与项均刊印了冬心的诗文。故宫博物院所藏罗聘行书《金农题画诗册》(图二七),封面隶书题“罗两峰书冬心诗册”,又附题签:“罗两峰书冬心先生诗句,予向。”钤“黄宾虹”印,收录内容系金农鉴赏、摹画前贤画马、画梅名迹或心得,题跋印证了罗聘为金农搜集诗文付梓刊印之事,同时也反映出金农与罗聘之间的师友关系与情谊。

“冬心先生画梅题记”目下有对其自号由来的诠释,有对历史上画梅名家及作品的考订,有和老友、弟子之间的书画往来及品鉴等,内容广博,生动入微,读来能感受到金农的才情并举,摘录有关章节或兼有注释,以进一步了解金农和扬州地区文人的艺文活动。

“白玉蟾善画梅,梅之戍削几类荆棘,着花甚繁,寒葩冻萼,不知有世上人。玉蟾本姓葛,名长庚,弃家游海上,号海琼子,又号蠙庵、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殆乎仙者也。昔年曾见其小幅题诗,亦清絶,今想像为之,颇多合处。予初号曰冬心先生,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邪居士、龙梭仙客、百二砚田富翁、心出家庵粥饭僧,可谓遥遥相契于千载矣。惜予客游无定日,在尘埃中羽衣一领,何时得遂冲举也。”白玉蟾(一一三四—一二二九年),原名葛长庚,工书画,书法擅篆、隶、草;博览群书,诗词高绝。创立道教南宗宗派,所著《道德宝章》被收入《四库全书》。此段中自述其所用字号大多在其作品中可见。

“世传扬补之画梅得繁花如簇之妙,徽宗题曰:‘村梅。’丁野堂画梅,理宗爱之,野堂遂有江路野梅之对,二老皆蒙两朝睿赏,而品目之千古,艺林侈为美谈。今予亦作横枝疏影之态,何由入九重而供御览也。画毕戏言可发观者一笑。”扬补之(一〇九七—一一七一年),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汉扬雄之裔。寄居豫章(今属江西)。诗、书、画兼长,所画墨梅影响深远,其时有“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匹”之说。《图绘宝鉴》记载:丁野堂,南宋道士,擅画梅竹,理宗召问:“卿所画者,恐非宫梅。”对曰:“臣所见者,江路野梅耳。”遂号野堂。

“吾乡龚御史田居先生家有辛贡粉梅长卷,丁处士钝丁家有王冕⑯红梅小立轴,皆元时高流妙笔,予用其二老之法画于一幅中,白白朱朱,但觉春光满眉睫间,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
“径山道人岂画梅,写此寄之,并自度新词书其上。三五溪翁谓陈仲父镏,巨生诸隐君也。山僧送米乞我画,墨池游戏极瘦梅花,……”

“吾家有耻春亭,因自号耻春翁。……”据此可知其“耻春翁”一号的由来。

“耻春翁,画野梅,无数花须颠倒开,舍南舍北,处处石黏苔。辄难写,天寒欲雪,水际小楼台。但见冻禽上下,不见有人来。”
“乾隆丙子初春峨眉山中精能院漏尊者遣僧丁阿钝持书相讯,予作此诗,……”

“蜀僧书来日之昨,先问梅花后问野鹤。野梅瘦鹤各平安,衹有老夫病腰脚。腰脚不利尝闭门,闭门即是罗浮耶。月夜画梅鹤在侧,鹤舞一回清人竟。画梅乞米寻常事,那得高流送米至。我竟常饥鹤缺粮,擕鹤且抱梅花睡。”此处描写的场景颇似宋代诗人林逋隐居西湖、结庐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意境。不同的是,金农的生活时常处于窘迫状态,就像此时。

“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汪士慎)画繁枝,高西唐(高翔)画疏枝,皆是世上不食烟火人。予画此幅居然不疏不繁之间,睹者拟我丁野堂一流俨然在江路酸香中也。”此处有对老友画技的赏评,更多的是自我肯定、自信满满。

“宋释氏泽禅师善画梅,尝云:用心四十年纔能作花圈稍圆耳。元(笔者按:此处有圈,应为宋)赵子固亦云:浓墨点椒大是难事,可见古人不苟。败梅秃管岂有轻易落于纸上耶。予画梅率意为之,每画一圈一点处深领此语之妙,以示吾门两弟子也。”此跋系金农将对古人画梅理论的理解付诸实践,并将其方法传授弟子。

“宋扬补之自号清夷长者,工写瘦梅,一变华光和尚流派。予亦作细笔如织綫,着花甚繁,又一变清夷法也。不但今人无能为此,即古人亦不多见者,质之老友巢林,定以为然,巢林虽盲于目,不盲于心也。”这段题跋不单单是对自己画梅技艺的承袭和肯定,也证明了金农和汪士慎的交游,“巢林虽盲于目,不盲于心也”这句话,正是他们之间晚年交往的证据。

“扬补之甥汤叔雅,宋开喜间与弟叔用皆工墨梅,各出新意,谓之‘倒晕花枝’,时有茅进士汝元亦擅名当世。叔雅画梅曾见之于吾乡梁少师乡林家,不愧逃禅叟法派;而叔用及汝元之疏枝萼瘦未尝睹也。今予追想叔雅之笔写此一幅,冷冷落落,大类深山絶粒人。”
“以诗为贽游吾门者有二士焉,罗生聘、项生均,皆习体物之诗。聘得予风华七字之长;均得予画微五字之工。二生盛年躭吟勿辍,无日不追随杖履执业相亲也。二生见予画梅又复学之,聘放胆作大榦,极横斜之妙;均小心作瘦枝,画简贵之能,可谓冰雪聪明 ,异乎流俗之趋向也。今均袖纸一蓄,请予作疏影横枝一帧,因就其所俗而画之。天空如洗,鹭下寒汀,可拟也。”根据这段题跋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金农的两个学生罗聘、项均画梅的不同特征及他们之间的师徒之情。

“冬心先生画马题记”目下记录了其鉴赏古画的活动、心得和艺术见解。其间写到“乾隆十五年,在吴门谢林村宅见随胡瓌《番马图》”,“唐贤画马世不多见,元赵魏公名蹟尚在人间,储藏家皆是粉缣长卷,马之群五五十十,自八至百,或柳阴晚浴,或花底滚尘,芳草斜阳中,交嘶相啮之状也”。“写此老骥尚有壮心,比之于人,不无日暮途穷之歎,世间罢羸者睹之,踌踌然同一伤感乎。”“予摹唐人画马,皆画西域大宛国种,用笔雄俊,别开生面。” “秃笔扫骅骝,韦侯画马之妙也。”“世传韩干画马,一日有人诣门,自称冥使,请马为坐骑,公乃画马一匹,焚之后,于寝室见前冥使来谢,云:关山道远,赖公无跋涉之苦矣。甚感召遂若是乎。今予写此,颇亦通灵,安得有求之者入梦而相告也哉。”后接题跋:“此本为仪徵老友吴让之熙载手抄,仅得画梅、画马题记。今传世虽有全刻,余宝此册盖以书重也。光绪十年六月兰味老人记。让之归道山忽忽已十馀年,展卷为之怆然。”

尾页黄宾虹题跋:“此罗两峰手抄金冬心题画诗也,虽未署款及年月、地址,其笔蹟秀逸苍劲,确为真虎无疑。后人跋语指为吴攘翁所书,非但不知两峰,并未审攘翁书法为何如耳。今观行楷整齐,前后不懈,相传冬心身后梓行诗文集及营宅兆,皆两峰之力,可于斯册见敦古谊焉。甲申之春,予向。”该册虽系抄录,但行笔流畅自如,行书中间有魏楷体势,确信是受了金农的影响,据此可信黄宾虹的判断。

罗聘行书《金农题画诗册》是考证金农与罗聘、汪士慎之间师徒、师友关系的重要依据,其间有金农的习古、摹古、考评,有自出新意的艺术观,有对弟子准确的评价。其内容翔实,不仅反映出金农的人生哲学,也从侧面领略了金农在艺术领域的才能,从中为我们还原了一个诗情画意的金农,一个才华横溢的金农。

金农的诗书画艺趣深受宋元文人书画家影响,他一生都在创作上寻求变化出新,这些与他的人生际遇和当时扬州地区的艺术风向不无关联,这种艺术潮流对后人从艺标准与追求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当希望幻灭之后,这个理想主义诗人、书画家也逃不过冷酷的现实,成为一个充满禅意的、以卖画为生计的现实主义者。吴昌硕以诗句评金农一生:“禅语灯前粥饭,天游笔底龙蛇。香色最宜供佛,凭渠浩劫虫沙。下笔一尘不染,吟诗半偈能持。”齐白石对金农诗书画才艺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想见毫端风露,拈来微笑迟迟。读书然后方知画,却比专家迥不同。删尽一时流俗气,不能能事是金农。”

《书法丛刊》第4期封面

(本文原刊于《书法丛刊》2019年第4期,原题为《金农诗书画琐考》,原文有注释,本文未予刊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