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那位胸有成竹的四川画家:1000岁了

更成都

关注

胸有成竹的那位画家,今年1000岁了!

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字与可,梓州(今四川盐亭)人。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诗人。

皇祐元年进士,曾历任太常博士、

陵州太守、洋州太守、湖州太守。

因是文翁后代又称石室先生,

晚年病故于出任湖州太守途中,

后人又称"文湖州"。

文与可是苏东坡的表兄兼好友,

东坡爱竹世人皆知,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他们两兄弟被后人推崇为湖州竹派创始人。

一是湖州竹派即文同竹派,

因文同曾任湖州太守,

素有文湖州之称;

二是苏东坡也曾任湖州知州,

并在湖州弘扬墨竹艺术,

湖州遂成为墨竹艺术的望郡。

湖州竹派以竹为绘画题材,

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为主旨,

以水墨方法为表现形式,

以书法用笔为表现方式,

以诗、书、画结合为艺术内涵,

在中国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代表人物有:

文同、苏轼、赵孟頫、柯九思、吴镇、

倪瓒、王绂、夏昶、文徵明、郑燮、吴昌硕等。

怎么样?这些名字有没有如雷贯耳。

诗画名家辈出。

蜀人之爱竹,更是良有以也——

喝茶的竹椅、乘凉的竹席、

耕作的农具、居家的扫帚……

四川堪称竹文化之乡。

蜀中画竹名家迭出,墨彩风流。

杨志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坚守自己和、静、清、寂的艺术主张,

探索的时间和作品的数量,

已将其墨竹艺术成就推向了一个阶段性的高峰,

成为蜀中当代具有代表性的湖州竹派画家。

濡染蓉城地道风情文化。

得益于家学渊源,

从小就临池练字习画。

自十四岁时与墨竹结缘,迄今不渝。

青少年时期拜蜀中耆宿余兴公为师,

专修宋元墨竹,

然后遍习历代名家,博采众长。

取宋人之形、

追元人之笔、

法明人之意、

悟清人之水、

尚近代之文、

求现代之气、

玩当代之趣,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余兴公师驾鹤后,杨志立又拜山水画大家冯建吴为师。最开始他想跟着冯老学山水,老师却对他说:“你跟着我不一定学山水,因为你在兴公老人门下画墨竹已经小有成就,应该继续画下去,我一样可以指导你。”冯建吴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学艺在专,也在于新。

“作为一名四川的画家,我希望能效仿文同和苏东坡,为湖州竹派的传承发扬略尽绵力。”杨志立称,自己对墨竹的喜爱,最主要是源于它与生俱来的君子之风,“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更需要君子之风,墨竹其实与任何竹子品种无关,它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综合出来的一种心中之竹,是君子的化身,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精神。”

杨志立墨竹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竹子表现得活灵活现。此外,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竹子,通过这位艺术家的神来之笔,也有让人叹为观止的模样: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雾中之竹、雪中之竹。他的雨雪之竹,既不画雨,也不画雪,完全利用高超的笔墨技法来控制竹子的姿态,让人一眼就辨出是雨抑或是雪。

杨志立这次展出的近百幅作品中,主要是继2011年《君子之风》个人画展后创作的新作,有数丈巨幅,也有扇面小品,有风晴雨露,也有春夏秋冬条屏。

作品里更有人见人爱的精美手卷成为了这个画展的亮点,作者以其深厚的书写功力在窄小的手卷上不假思索,随机应变地写出姿态各异的墨竹,心手相应,情境交融,俨然一副"只傍青山不染尘"的旷士之风。

现场还举行了《湖州竹派•杨志立墨竹》画册首发式,该画册是杨志立耗费数年心血编纂而成,由冯其庸、钱绍武、侯一民、王琦、孙轶青、叶毓中六位大家题字,由钱绍武先生写前言,林木先生作序。作为一名学者型画家,杨志立在书中详细梳理及呈现了湖州竹派的渊源和传承。

学者点评:名家看杨志立画竹

林木(中国著名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

杨志立是国内画坛不多的以画墨竹名世的墨竹画家。志立画竹,却胸无成竹,信手而为,随机应变;志立的墨竹,是虚实之间因心造境的别构灵奇。

钱绍武(中国雕塑、绘画大家):

杨志立墨竹画风简约、空灵、气韵生动。作品多源于生活,非常难得。

冯其庸(国学大师):

杨志立墨竹是正在呼吸的作品。

孙轶青(原中华诗词学会会长):

高竹存真气,神笔倍生姿。

画家简介

号七郎,成都人,当代湖州竹派画家。

曾师从余兴公、冯建吴先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主攻墨竹绘画,擅长草书,篆刻、先秦文字、汉代画像、考古、鉴赏、设计均有涉猎。

现为中国汉画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中国画学会会员、四川湖州竹派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成都西蜀印社顾问。

纪念湖州竹派创始人文同诞辰一千周年

杨志立墨竹画展暨

《湖州竹派·杨志立墨竹》图书首发式

日期:2017年9月15日—9月25日

地点: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诗书画院美术馆

来源:成都晚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