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尽蕙质女史皆兰心 记女书家田文惠

新浪收藏
浙江舟山,海岛林立。林立的海岛里有个岱山县。岱山县里有一座竖立在岱西、东沙两镇之间、名为“念母亭”的八角园亭。亭中有碑,碑上镌文,记录了当年岱山念母乡诸贤抗日的感人事迹和重建念母亭的目的。那清雅秀丽的碑文字迹,便出自女书法家田文蕙之手。

田文惠

田文蕙的小楷心经

田文惠草书
伊人尽蕙质,女史皆兰心。出身书香门第的田文蕙孺慕习书,迄今已三十余载。无论是起笔的稳健、落笔的优雅,抑或回笔的灵动,她早已谙熟于心。从其游刃有余的迪劲笔锋中,折透出书香浸润的厚重文墨气息,驿动着智慧而温婉的淡定雅韵。
言及与书法的结缘,依然要回溯到她的童年时代——那个生长着美丽的花花草草、有着父母双亲的睿智慈爱、有着一任又一任老师谆谆教诲的岱山县完中校园。
简上见字 书心萌动
田文蕙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亲是六十年代初就读于上海复旦、杭州大学的毕业生。母亲的外公是前清秀才,早年时在浙江余姚小有名气。代代相传,书香之家的美誉实至名归。在她的家里,读书就是件时髦的事儿。说起母亲,田文蕙说她不仅有丰厚的文化修养,行事举止更显出大家闺秀的柔和与雅致度,对女儿的照料和培养也格外用心。幼年时,母亲常常把她带在身边。
“我妈妈的单位就是县里的完中。那个时候,完中就是县里的最高学府了。我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我常常喜欢在校园里遛达,除了看花花草草,也和老师们聊天。有一天,我碰巧走进一位老教师的屋子。他拿着细细的毛笔在笔筒上题字,旁边画了一株苍劲的松树,正在写的是毛泽东主席为李进题的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田文蕙追忆说,虽然自己年幼,不懂得诗句的意义,但是秉性好学的她,见到与内心相契合的艺术,心有戚戚,意在驰往:一看到老教师的书、画,顿时就被迷住了,真心就是觉得特别好。对文字的情怀也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生命内在的土壤里有颗向往的种子在发芽。
那位用毛笔题字的老师,即是田文蕙的启蒙老师——黄信先生。
吸引年幼文蕙的,不仅是黄信老师漂亮精致的字,更有他的大度谦和。她心想,若能跟随这样一位老师学艺,该多好啊。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母亲,母亲一面为女儿发现了自己的爱好而喜上眉梢,一面又为黄信老师“右派”的特殊身份而略有踌躇。她对女儿说,“写字”有一个名词,叫“书法”。思虑再三,母亲还是展示出了她的睿智与气魄:“你跟黄先生去学吧。黄先生不仅字写得好,而且学问非常高,韩愈的古文能够倒背如流。不过,你要学就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年幼的田文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欣喜地是终于能如愿以偿地自己拿起毛笔,去练一手漂亮的字了。
那一年,田文蕙十二岁。

田文惠的草书

田文蕙临王羲之小楷《黄庭经》
名师指津 书艺大进
不知不觉间,跟随黄先生学习书法已过了两个春秋。1978年,被“解放”出来的黄先生调到当地最好的舟山市中学做教导主任。因为路途遥远,从那以后,直接求教黄先生的机会就减少了。但恩师的指点加上田文蕙自身的颖悟与勤勉,中学时代的她在书法方面已崭露头角了。当时,在舟山市一个书法比赛中,田文蕙的书法作品在众多参赛选手里脱颖而出,以绝对优势获得了一等奖。一位从香港回来的老先生高兴地说:“真的写得很不错!这个小孩写得好,很有潜力。”
高中毕业后,田文蕙因为几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但书法的才能已让她在舟山获得了不少老先生的关注和认可,舟山市群众艺术馆通过特招的方式,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舟山文艺》的编辑王道兴先生也令田文蕙印象深刻。虽然王道兴先生的学历没有黄信老师高,但是他的修养很全面,会写字,会绘画,会作诗。王道兴先生担任《舟山文艺》编辑后,非常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对田文蕙影响颇多,让她认识了行、草书,认识了魏碑等,又推荐她去中国美术学院(当时叫浙江美术学院)学习……知识、字体的不断丰富,给田文蕙打开了艺术创作的眼界。抚今追昔,她感叹道:“一路走来,碰到了许多位德艺双馨的老师,虽然他们的名气不是很大,但是学问很高,使我获益匪浅。我是非常幸运的!”
中国美术学院师资阵容太整齐了。班主任刘江老师,上书法史的王冬龄老师,上书法理论的陈振濂老师,上古典文学的章祖安老师,讲起来都是一代泰斗人物。学院还外聘了很多诸如朱关田、祝遂之、金鉴才、李文采、蒋北耿等老师给学员上课。他们有的专门上楷书,有的专门上隶书,有的专门上篆书。这段时光,是让田文蕙既受知识的滋养又十分快乐的日子。
时光荏苒。几十年来,田文蕙在不断地学习、摸索,把新的内涵融入到自己的书法艺术当中。而一路上遇见的诸多良师益友,则使她的眼界渐宽,受益良多。2002年9月,机缘所致,田文蕙调到上海市群艺馆工作。在海派文化的熔炉中,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断为自己的书法艺术添彩。她用行草书写李清照的《渔家傲》词,清丽圆转,似银河流淌,豪放不羁,隐风云之色,夺精巧之工,实在契合词人婉约之中豪放的词风;她以行书写林和靖的诗,则恬然洒脱……

谈到创作体会,田文蕙说:“羡慕当代优秀的中青年书法家于作品中所表现的:在山水间行走、在闹市中飘逸、在人群中转身、在书房里疾书的不同情致,在多种场合的表达显现了令人迷惑的具有多种身份的表象。”抑或申城上海正是这样一座有着现代文化潮流又有飘逸气息的城市,故而使田文蕙的书法作品中,将沪上现代文化的风情万种糅合到传统的艺术笔法中,在实力上增添新意,在糅合中跃动着新的墨迹。
成全他人 成就自己
天道酬勤,耕耘就有收获。笔耕不懈怠的田文蕙成名了!
2002年前后,《书法》和《中国书法》等出版物上都有了关于田文蕙的报道。成名后的田文蕙少有浮躁,更多了一份恬淡、热度与责任:热衷于扶持年轻人。
回首过往,正如她的书法启蒙老师黄信先生所书写的“暮色苍茫看劲松”所表达的意思一样,是因为在与时俱进的时代潮流中能够如“劲松”般从容不迫,执着于书法,从而也因书法而书写了有韵味的生活。在书法的背后,有着并不简单的人生哲学。
写字如做人,做人似写字。如果说田文蕙年幼时对于书法本身的兴趣是天性使然,那么她在从事书法事业的道路上之所以能够走得顺畅,则得益于朴实、严谨的家风,得益于写字背后的做人道理。从小父母就教导她认认真真地写字,清清白白地做人,做一行就要爱一行,要耐得住寂寞,要刻苦勤奋。这是在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调整自身之外,一种不变的精神传承。
人物小档案
田文蕙,女,1964年4月出生。现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书法指导,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七届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女书法家联谊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上海市楹联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静安区、虹口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1976年开始学习书法。1985年进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师从刘江、章祖安、朱关田、王冬龄、陈振濂、祝遂之禇师,书艺大进。作品曾入展第二、第三、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展,第三届全国书展,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会员优秀作品展,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妇女书展,第一、第二、第三届中日妇女书法交流展,第二届中日女书法家代表作品展,第二、第三届全国楹联展等全国性书展,并多次在全国书赛中获一等奖。


来源:微信公众号 周慧珺书法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