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梅:英年早逝的天才画家 唐寅以后第一人
来源:雅昌艺术网
在中国现代画坛,陈少梅被公认为是成名最早的画家。画界老一辈画家用“当代唐伯虎”,“唐寅以后第一人”,“马夏再世”等赞语来称赞他。
1923年,14岁的陈少梅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 , 成为北平画坛盟主金城最小但最为得意的弟子。那时,金城就发现了他是个天才,曾言:“余弟子累百数,少梅超诣绝群 , 必以过我。”
启功也曾说:“我比少梅先生虽仅小两岁,但学画时望先生的作品,已如前辈名家,可见他成就之早。”可惜,天妒英才,陈少梅与他喜欢的明代著名画家唐寅一样都在45岁过早的离世,更引得启功叹惜“百身何赎”!
陈少梅四十年代杰作《西园雅集图》将现北京匡时秋拍
即将于12月4日举槌的北京匡时2017秋拍“澄道——近现代绘画夜场”中,一件陈少梅作于1945年的《西园雅集图》将再次上拍,此前曾在 2014年5月18日中国嘉德春拍中以2721.5万元成交,并创下其作品的拍卖纪录。另外,陈少梅于1941年先绘制了《西园雅集》扇面,与此件同一题材,同为重彩。这件扇面由北京匡时在2014年秋拍中释出,拍出了362万的高价,创造了陈少梅扇面作品的最高纪录。
此次上拍的《西园雅集图》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此图为陈少梅传世画迹中的代表作,20世纪50年代首次发表于《中国画》杂志创刊号上,便引起世人瞩目。作品取材于宋代文人聚会的典故,记录了元丰年间,苏轼、苏辙、米芾、黄庭坚、李公麟、秦少游等一行人在驸马都尉王诜家别业西园宴集的场景。
在艺术家儿子陈长智眼中,“此画中人物共二十一人,共分五组,陈少梅将赋诗、作画,弹琴、问道的几组人物安置于大自然之中,营造出深远、幽雅的意境,体现“文人志在山林”的主题。其中,赋诗、作画三组代表儒家、弹琴代表了道家,问道代表了佛家,画中蕴含着儒释道的思想和精神,这些正是南宗文人画所追求的意境。在技法上,陈少梅将仇英秀丽雅致的笔法,与夏圭劲爽刚健的“小斧劈皴”交互使用,人物用中锋笔钩勒,气韵超然。人物很自然地融入山水之中,充分体现了他驾驭复杂构图和处理众多人物的出色能力。”
本幅《西园雅集图》于1945年作于天津,共有两个稿本,一为淡彩,完成于是年春季;一为重彩,完成于是年夏季。本幅即为后者。此画作于日本投降前几个月,战火纷飞,但陈少梅所绘《西园雅集图》处处透露出淡雅、平静的气息,在如此乱世,竟能够处变不惊,感慨时事之艰难,又怀想往日的美好时光,可见其理智非常人能及。
天资聪颖 大器早成
陈少梅,清宣统元年己酉闰二月十九日 (1909年4月9日)出生于福建漳州,三岁跟随父亲回到家乡湖南。在湖南,陈氏家族在当地称得上是名门望族、书香门第,拥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威望。他的父亲陈嘉言、伯父陈兰松同榜高中进士,叔父陈范等三人同中举人,当时被称为‘五凤齐飞’,于朝堂草野尽皆传为佳话。陈少梅自幼在父亲陈嘉言的熏陶下学诗练字,尤喜绘画。1922年,13岁的陈少梅随父北上,寓居北京宣武门外湖广会馆,陈嘉言于1926年被推为该会的第一位董事长,董事中熊希龄、刘揆一等。而旧时的会馆是外省学子、官员进京安歇、聚会的场所,借着会馆的文化氛围,陈少梅得以向名人学习,与他们一起吟诗作画。
随后,陈少梅在1923年(时年15周岁)加入由金北楼、陈师曾等人创建中国画学研究会,为金北楼的入室弟子。著名工笔重彩人物画大师刘凌沧曾回忆道:“我加入‘画学研究会’时,少梅早已是会员了。当时他年龄很小,画得却很好。他对艺术很忠实,说话极痛快,每提到国画总是侃侃而谈,很有见地。”
而金城毕生力倡以“精研传统,博采新知”,采用临摹为主的教学方式。分别于1914 年及1915年成立开放的古物陈列所、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古代书画展览是中国画学研究会组织教学的重要场所,所以他可以看到许多名画真迹,绘画进步神速。陈少梅17岁已成名噪一时的“湖社画会”之骨干;22岁主持“湖社画会”天津分会,从此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天津。
1930年,23岁的陈少梅获“比利时建国百年国际博览会”美术银奖。自此之后,陈少梅开始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而陈家家境衰落,全靠陈少梅卖画养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
继承发扬金城的绘画理念,形成“北骨南风”的山水面貌
陈少梅的不凡之处在于,好多画家取法比较近(当时比较流行学“清代四王”),他上来就追得比较远,从宋元入手,走摹古的、传统的路子,借鉴当时被冷落的北宗(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但在当时,宋画并不多见,可能更多的是传承北宗画风的明代浙派戴进、吴伟以及吴门唐寅、仇英等人的作品。陈少梅从中借鉴了很多,在山石的处理上,以中锋入笔勾勒外形,行笔或急或缓,张弛有度,再以大块面的斧劈皴表现山石的阴暗面,但不似刘、李、马、夏那般厚重,他多以淡墨皴成,再加以浅淡的赋色,这样就形成了整体俊朗清丽的风格特点。
“南风”在于陈少梅的构图并不似北宗画家那样更注重“高远”的表现,他在“平远”上也是下足了功夫。除此,他还借鉴了南宗画家倪瓒构图上的留白,因此,画面干净、错落有致。陈少梅对倪瓒十分推崇,他除了学习倪云林的构图,更是花大功夫学习他的书法,在后世学倪字的画家中陈少梅首屈一指。
启功主动请缨为其画册写序言 数次易稿修改
在翻看资料的过程中,还有一件事令人印象深刻:启功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陈少梅画集》写序一事。当时陈少梅的女婿米景扬应启功先生之邀请去全聚德吃饭,饭桌上谈及,“明年是陈少梅先生去世30周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准备出一本《陈少梅画集》,我正在收集和翻拍陈先生的画……”。
启功先生十分感兴趣,主动请缨,为这本书写序言,主要因为他是陈少梅的至交好友,亦十分钦佩陈少梅的为人和绘画艺术。开始,天津人美编辑担心写毛笔字占用版面,让启功先生用毛笔写文章题目和末尾署名,其他铅字印刷,启功同意了。经过米景扬的协调,天津人美最终同意序文全部用毛笔字,这一消息还未传到启功先生的耳中,他便草拟了一份钢笔序言稿子,另付一封信,具体细节如下:
景扬同志:
《陈少梅先生画集序》已拟出,请过目:因为有许多话想说,我自问所说足以对得起陈先生,也就不能再减,这样便占地方较多,恐难用毛笔去写,如用毛笔写小楷,至少须用三或四面版的地方,不知容得下否?不然就采取变通的办法,用毛笔写个篇题《陈少梅画集序》,末尾用毛笔写“启功谨序”,
不知如何?如果版面许可,我当然仍愿用毛笔抄写全文二阅毕请寄还,并示下具体办法、版面尺寸、行款,以便着笔一因手下未留抄底稿,所以仍须用这份稿子。
敬礼!
弟功上言十六日
陈少梅画集序(启功撰文并书)1986年版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