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展明代陈洪绶画作 包括上博藏《雅集图》等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10月25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术馆和太平洋电影资料馆(BAMPFA)推出“悔僧:陈洪绶艺术幻想与幻灭”展,展出明代画家陈洪绶1616年到晚年的25张珍稀画作,比较完整的呈现陈洪绶各个阶段艺术风格轨迹的变化。
颇为难得的是,展览集中了在美国的比较重要的陈洪绶藏品,展品来自美国各大博物馆和重要私人收藏家,包括美国知名的收藏和研究陈洪绶作品的翁万戈旧藏、学者高居翰旧藏等。“澎湃新闻·古代艺术”获悉,上海博物馆亦有三件陈洪绶精品借展,包括陈洪绶最为代表性的白描作品《雅集图》。
上博陈洪绶代表作《雅集图》等赴美展出
据悉,本次展览虽然只展出25件陈洪绶作品,但是几乎囊括了美国公私收藏机构的重要陈洪绶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展览。其中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术馆的四件馆藏中,有三件是已故伯克利教授高居翰(James Cahill)的景元斋旧藏;来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的是翁万戈捐赠陈洪绶作品;还有上海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十余家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
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凌利中在接受“澎湃新闻·古代艺术”采访时介绍,上海博物馆有三件陈洪绶精品借展此次展览,分别为白描《雅集图》、《花鸟册页》、《扑蝶仕女图》。其中上博馆藏的《花鸟册页》与高居翰旧藏的《山水花鸟册页》差不多完成于同一时期,只不过前者偏重于花鸟,后者更偏重山水。《扑蝶仕女图》则是陈洪绶典型的仕女画,比较古典和高古。而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是《雅集图》,因为它是纯白描作品,比较独特,跟陈洪绶一般的设色、工笔作品不同,画作题材多取自现实人物,描绘当时的社会艺文名流聚首雅集的情景,他们大多为陈洪绶所熟知,如米仲诏、愚庵和尚、袁宗道、袁宏道兄弟等,因此全图用较为写实之法,以米仲诏为中心,展现了特定环境中各个人物的典型特征,是陈洪绶非常见功力的一幅作品。
该卷《雅集图》其上有清方睿益隶书引首:陈老莲居士无上神品真迹。同治十年(1871年)岁在辛未嘉平月上浣,为转画主人题。方睿益记。右上署“僧悔为去病道人作”。钤印:悔迟、弗迟。收藏印:陶渻之印、去病父、沈氏藏印、梅花堂、云门读书处、西遯遯等印。
按史籍记载,图中人物除愚庵和尚外大多生活于明万历年间,曾仕宦明廷。公务之余,雅好读诗说文,挥毫弄墨,在当时颇著声望。从画作中可以看出,人物形象,都经过精心描绘,在形似基础上,力求突出名士风度,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逼真动态。这一形式,与常见陈洪绶夸张画格,躯干伟岸形象殊有不同,显露了陈洪绶精湛深厚的写实功底。可以断定,画家是怀着对这些名士的崇仰感悟,来绘制画幅的。
凌利中说,陈洪绶整个传世作品相对还是比较丰富的,国内的许多博物馆都有收藏,上博馆藏陈洪绶作品约在40余件,曾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合办过“南陈北崔”特展。此次陈洪绶北美首展得以聚集美国比较重要的陈洪绶藏品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比较完整的呈现陈洪绶各个阶段风格轨迹的变化。
悔僧: “岂能为僧,借僧活命而已”
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号老莲,别号老迟,在明末清初曾短暂出家,自称“悔僧”。浙江诸暨人。一生遭受不幸的境遇,因而使他的内心和思想产生极大的痛苦和矛盾。明亡之后,老莲怀念故国,心情沉郁,时而吞声饮泣,时而纵酒狂呼。
老莲于人物、山水、花鸟都极精到,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其绘画特点在于形象的深刻提炼上,既重视形体的夸张,又重视神情表达的含蓄。他的表现手法,简洁质朴,强调用线的金石味。画人物衣纹,清圆细劲,又“森森然如折铁纹”。人物形象富于夸张,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一种追求怪诞的倾向。
凌利中介绍,陈洪绶寿命并不算长,50多就去世了。他身处明清交替之际,轻壮年时期即经历时局巨变,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结交的圈子比较主流,较早的感受到同道们因晚明变局遭遇的影响和应对的姿态,这些都一定程度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
“他周边的许多师友,都在时代的大巨变中做出个人抉择,有毅然决然抗清的,有非常重视气节,宁愿饿死不屈的,这些人物都是当时文化、艺术领域的精英。”凌利中说。
1615年,陈洪绶事师浙东名儒刘宗周,明代灭亡后,刘宗周自杀殉国,陈老莲为防止剃头改服,一度落发为僧,改号为“悔迟”,曾自云:“岂能为僧,借僧活命而已。”
“尽管陈洪绶本人没有走上殉国的道路,但是他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内心复杂的心境,包括他的绘画题材,喜欢描绘高士,如陶渊明等;他的画风人物变形、夸张、追求古意,这些都可视为他对现实的一种回避,也是一种寄托。
入清以后,他也结交了很多清代官员朋友,包括后来我们所谓’变节’的周亮工。他的交友中既有自己的老师辈为国殉难的、不屈被杀的、饿死、上吊的,也有一批做清代臣子的。在这个过程中,陈洪绶实际通过艺术来呈现自己的选择,包括画陶渊明给周亮工,有一种劝意。”凌利中说。
老莲人物画,至今流传的如《隐居十六观图》册、《雅集图》卷、《生鲁居士四乐图》卷、《二老行吟图》轴、《羲之笼鹅图》轴等,都有他自己的艺术风貌。
凌利中说:“陈洪绶的艺术成就以他的人物画为主,但是他带来的变革波及到山水、花鸟。他的画风代表了晚明整个时代的一个艺术思潮,我们称之为晚明变形主义的思潮。他是代表性人物,当然还有其它画家如丁云鹏、吴彬、蓝瑛,包括有’南陈北崔’之称的崔子忠。”
此次展览有加州大学出版社的专著出版,对陈洪绶的生平及绘画有深入探讨。专书搜罗了东京苏菲亚大学名誉教授小林宏光 (Hiromitsu Kobayashi) 的论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助理研究策展人刘世义 (Shi-yee Liu) 对多件作品的评述,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亚洲艺术史副教授班特利 (Tamara Bentley) 的学术研究文章。探讨了这一段关键的中国艺术史,为陈洪绶在中国绘画发展中的关键位置,提供了新的学术见解。这三位学者将于10月28日下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东亚研究所出席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