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微博人气文物榜评选:湖南省博物馆馆藏青瓷对书俑

新浪收藏

关注

新浪收藏、微博携手国家文物局在2016年暑期推出 #约会博物馆# 微博活动,活动期间特别推出“微博人气文物榜”评选,各大机构选取自家经典馆藏供网友欣赏品鉴,欢迎大家的参与,选出你心目中最喜欢的文物。

1958年长沙市金盆岭9号墓出土

高17.2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

迄今所见唯一的对书俑。器物中的两俑头戴进贤冠,身穿长袍,相对跪坐。进贤冠是古代一种文儒书生常戴的冠,冠上的梁可以代表身份等级,也就是说,梁就是这冠上的横脊。一般的来说,公侯三梁,士两梁,小吏私学弟子则是一梁。这二俑冠上只有一梁,由此可以推测他们只是当时普通的文吏。两者之间有一书案,案的一头放有一长方形的砚台,中间有一四叉笔架,架上还有两管笔。案的另一头则放了一个书箱,箱上还有一个十分精巧的提手。坐在书案两边的文吏一位双手捧着一个小书案,案上堆了一些简册之类的东西;另一位,则是一手执笔,一手托板状物,仿佛若有所悟,正要下笔的样子。从案上的简册,手中的板状物可以得知,当时简牍仍然是主要的书写工具。两俑的身子都微微前倾,头部靠近,仿佛正在窃窃私语。他们的神态塑得惟妙惟肖,充分体现了当时陶塑艺术的精湛与高超。那么晋代陶塑的艺术风格是什么样的呢?那便是简要、自然、传神。因为晋俑多为手工捏制,并未进行细腻的雕刻,所以脸部往往会有千人一面之感。像这两俑眉目之间就十分相似,仿佛一对双胞胎。此外,晋朝塑造的人物,身材各部分的比例也往往不够精确,这两位就有些头大身子小。但晋朝工匠却能牢牢抓住人的心理特征,并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这种塑造特点与当时所提倡的庄子的美学思想有关,《左子》中有这样一句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也就是说,物体的神韵是最重要的,神韵一旦具备,形象自然就会逼真。这与我国传统绘画中所讲究的重写意而非写实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在晋人的心目中,怎样的神韵才称得上美好呢?这就要谈到当时所流行的士族文化了。在东汉兴起了评议之风,至魏晋时期已形成了人物品评,即对人物的外形,风度,气质等进行概括与赞美。当时人们口中所传颂的或是“神情散朗,有如林下之风”的悠然,或是“布衣粗食,粗酌郊野”的潇洒,所以这种风流倜傥的神态也就成为了晋朝工匠制作瓷俑时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而这两位文吏脸上所呈现的正是古人口中所称颂的那种悠然恬静,正可谓“大抵南朝都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