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进宫看赵孟頫书画特展

新浪收藏

关注

9月的京城

注定要成为书画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9月的故宫

注定要成为千万网友关注的焦点

这一切

只因一位在中国艺术史上

闪耀了9个世纪的超级网红

赵孟頫

9月6日,故宫博物院年度重磅大展—《赵孟頫书画特展》,在武英殿拉开大幕。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赵孟頫超级大展,也是一场中国艺术爱好者的饕餮盛宴!

我们将有幸近距离观摩欣赏,中国艺术史上的超级大碗赵孟頫及其朋友圈的传世之作。

这些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由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提供,共计107副,全面涵盖了赵孟頫一生中书法、绘画等经典作品。

行书《秋兴诗》卷、行书《归去来辞》卷、行书《酒德颂》卷、《秋郊饮马图》卷、《水村图》卷等重要作品均将展出。

其中,《秋兴诗》卷是当今存世赵书最早的作品,为其三十岁前所作,而《水村图》卷则是其直接开启元四家画风的代表之作。

鲜于枢、钱选、黄公望、吴镇、文徵明、董其昌等名家作品也将同时展出,嘉宾阵容可为豪华至极!

本次展览于9月6日开幕,12月5日闭幕。

展览分两期,换展时间预计在10月下旬。

这样的一场展览

恐怕得三进宫才能看完

还等什么?

准备好干粮和农夫山泉

速速进宫

看!

看!

看!

展品清单

第一期:2017年9月6日—10月 第一单元:溯本清源——赵孟頫的艺术渊源 1 国诠 楷书善见律卷 2 鲜于枢 草书杜甫魏将军歌卷 3 赵孟頫 行书秋兴诗卷 4 赵孟頫 行书致季宗元信札卷 5 钱选 八花图卷 6 邓文原 章草急就章卷 第二单元:书画交辉——赵孟頫的艺术成就 书法艺术 1 赵孟頫 草书跋保母砖卷 2 赵孟頫 行书归去来辞卷 3 赵孟頫 行书国宾山长帖卷 4 赵孟頫 行书二赞二诗卷 5 赵孟頫 小楷无逸篇卷 6 赵孟頫 行书宗阳宫帖册页 7 赵孟頫 行书违远帖册页 8 赵孟頫 行书近来吴门帖册页 9 赵孟頫 行书过蒙帖册页 10 赵孟頫 行书纨扇赋 11 赵孟頫 行书洛神赋卷 12 赵孟頫 行书为中庭老书七绝册页 13 赵孟頫 行书酒德颂卷 14 赵孟頫 楷书帝师胆巴碑卷 15 赵孟頫 行书千字文卷 绘画艺术 1 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卷 2 赵孟頫 浴马图卷 3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卷 4 赵孟頫 水村图卷 5 赵孟頫 洞庭东山图轴 6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卷 7 赵孟頫 竹石图轴 8 李衎 墨竹新篁图轴 9 高克恭 墨竹坡石图轴 第三单元:松雪遗韵——赵孟頫的艺术影响 1 赵孟頫、管道昇、赵雍 赵氏一门墨竹图卷 2 赵麟 行书衡唐帖册页 3 赵孟頫、黄公望、徐贲 快雪时晴书画合璧卷 4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轴 5 吴镇 渔父图轴 6 倪瓒 古木幽篁图轴 7 王蒙 夏日山居图轴 8 王蒙 行书爱厚帖册页 9 顾安 风雨竹图卷 10 文徵明 临赵孟頫兰石图卷 11 董其昌 仿赵孟頫水村图笔意册页 12 董其昌 仿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笔意册页 13 王翚 仿赵孟頫笔意山水图册页 14 王原祁 仿赵孟頫山水图册页 15 弘历 临赵孟頫行草书卷 16 弘历 仿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卷 17 乾隆款雕漆百什件匣(内存乾隆御笔题浴马图诗卷、钱汝诚书赵孟頫诗帖册等) 18 乾隆帝御铭仿赵孟頫澄泥斧砚 19 “王易”款竹雕滚马图笔筒 20 乾隆帝御题青玉浴马图插屏 21 仿“子昂”款白玉刻诗臂搁 第四单元:云泥有别——赵孟頫书画辨伪 1 赵孟頫 真草二体千字文册 2 赵孟頫款 六体千字文卷 3 赵孟頫 行书临定武兰亭序卷 4 赵孟頫款 行书临定武兰亭序卷 5 赵孟頫款 行书致德俊茂才书 6 赵孟頫 小楷黄庭经卷 7 赵孟頫款 小楷黄庭经卷 8 赵孟頫款 行书鸥波片玉册 9 赵孟頫款 山水图卷 10 赵孟頫款 天马图并书歌卷 第二期:2017年10月—12月5日 第一单元:溯本清源——赵孟頫的艺术渊源 1 智永 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册(2开) 2 李邕 宋拓云麾将军李秀碑(3开) 3 杨凝式 草书夏热帖卷 4 米芾 行楷书破羌帖跋赞卷 5 张即之 楷书杜甫戏为双松图歌卷 6 鲜于枢 楷书道德经卷 7 赵孟坚 墨兰图卷 8 程钜夫 行书薄云之谊帖卷 9 戴表元 动静帖页(1开) 10 李衎 四清图卷 第二单元:书画交辉——赵孟頫的艺术成就 书法艺术 1 赵孟頫 草书千字文卷(上博版) 2 赵孟頫 行书高峰禅师行状卷 3 赵孟頫 行书杂书三段帖卷 4 赵孟頫 行书与达观长老札册页(1开) 5 赵孟頫 楷书昆山淮云院记册(赵书11开) 6 赵孟頫 行书诗文卷 7 赵孟頫 行书万寿曲卷 8 赵孟頫、赵雍 行书上中峰札卷 9 赵孟頫 小楷洛神赋册 10 赵孟頫 草书千字文卷 11 赵孟頫 行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卷 12 赵孟頫 行书杂书四帖卷 绘画艺术 1 赵孟頫 吴兴清远图卷 2 赵孟頫 人骑图卷 3 (传)赵孟頫 平远图卷 4 赵孟頫 杜甫像轴 5 赵孟頫 枯木竹石图轴 6 李衎 沐雨竹图轴 7 顾安 竹石图轴 8 赵孟頫 幽篁戴胜图卷 9 赵孟頫 自画像册页 第三单元:松雪遗韵——赵孟頫的艺术影响 1 管道昇 行书秋深帖页 2 赵雍 行书鄣南八咏诗卷 3 赵雍 青影红心图轴 4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轴 5 吴镇 墨竹坡石图轴 6 倪瓒 秋亭嘉树图轴 7 王蒙 夏山高隐图轴 8 张渊 行书五古诗帖册页 9 李倜 行书赠笔工范君用册页 10 郭畀 行书青玉荷盘诗卷 11 赵奕 行书梅花诗卷 12 俞和 行书自书诗卷 13 盛懋 坐看云起图页 14 文徵明 临赵孟頫兰石图卷 15 董其昌 山水图册·仿赵孟頫水村图笔意页 16 董其昌 山水图册·仿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笔意页 17 王翚 仿古山水图册·仿赵孟頫笔意山水图页 18 王原祁 仿古山水图册·仿赵孟頫山水图页册 19 弘历 仿赵孟頫红衣罗汉图卷 20 弘历 临赵孟頫行草书卷 21 乾隆款雕漆百什件匣(内存乾隆御笔题浴马图诗卷、钱汝诚书赵孟頫诗帖册等) 22 乾隆帝御铭仿赵孟頫澄泥斧砚 23 竹雕滚马图笔筒 24 乾隆帝御题青玉浴马图插屏 25 仿“子昂”款白玉刻诗臂搁 第四单元:云泥有别——赵孟頫书画辨伪 1 赵孟頫 真草二体千字文册 2 赵孟頫款 六体千字文卷 3 赵孟頫款 行书临定武兰亭序卷 4 赵孟頫款 行书致德俊茂才书 5 赵孟頫 小楷道德经卷 6 赵孟頫款 小楷道德经卷 7 赵孟頫款 临黄庭经附绘王羲之像卷 8 赵孟頫款 松下听琴图轴 9 赵孟頫款 秋江钓艇图轴

赵孟頫,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是中国书画史上难以绕开的牛逼人物。

他出生在南宋末年,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同时又深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在元朝做了30多年大官。

逝世之日,仍观书作字,谈笑如常,至黄昏,逝于吴兴。那年他69岁。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他开创了元代新画风,他开启了文人画的新时代,宗师地位无人撼动,被称为“元人冠冕”。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图上方自题:“洞庭波兮山崨嶪,川可济兮不可以涉。木兰为舟兮桂为檝,渺余怀兮风一叶。子昂”。钤“赵子昂氏”(朱文)印。 

本图绘洞庭东山景色。太湖水天浩淼,远山逶迤,近坡杂树稀疏;湖中一叶扁舟,已经初步具备了两岸一水的构图样式。作者承续江南董巨画派清润柔婉的笔意,主要以稍加疏放的披麻皴,并略约赋染青绿色,开元代设色山水之新的风尚。赵氏另有《洞庭西山图》,惜已佚去。 

图中有清乾隆所题七绝,及董其昌的题跋。 

赵孟頫一生曾以各种书体多次书写《千字文》,草书之作存世不止一件。此次画展共展出两件,一件为上海博物馆藏,一件为故宫博物院藏,相互对照,此作风貌爽利硬朗,功力纯熟,然点画略显单调,且多硬峭之笔,结字亦少虚和柔润姿致,而多章草体势。

赵孟頫绘竹石,强调“以书法入画”,此幅绘古木新篁生于平坡秀石之间,以飞白法画石,以篆书法绘树,纯用水墨表现,是其“书画同源”之理论在绘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元代文人画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尾纸自题七言绝句:

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于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

方知书画本来同。

这是赵孟頫关于绘画与书法笔墨相通之理论的名句,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至深。

图中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盘腿坐于大树下面的青石之上,左手前伸,神态安详坚毅,似在说法。根据作者题记所言,因常与西域僧人往来,“耳目相接”,故能对西域僧人的神态特征刻画入微。

图中罗汉取梵相,人物的造型及表现手段取法唐代阎立本,以铁线描勾勒,用笔凝重;设色浓丽,以赭石、土黄、石绿与大红袈裟形成鲜明对比;构图采用由左向右的开合形式,引人联想。

“红衣罗汉图”卷后有董其昌题跋“赵文敏曾画历代祖师像,皆梵、汉相杂,都不着色,不若此图尤佳,其自题知为得意笔也”。董氏评语值得商榷,但“红衣罗汉图”堪称赵之代表作之一毋庸置疑。

枯木竹石图是历代文人善画的题材,约始于唐代,至北宋文同、苏轼有较大的发展,南宋、金元间继有作者,至赵孟頫加以强调,形成一时风尚,终元一代盛行不衰。

赵孟頫画枯木竹石,在继承文、苏的基础上,将书法的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他主张“书画同源”,即以书入画,其驰名古今画坛的名诗句:

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于八法通。

此图即体现了这一理论,用书法的“飞白”写出石及枯树干,章法简洁,笔法苍健洒脱,透出力度。竹以流畅的笔调,以“个”字或“介”字,一笔一笔撇捺,既有力又含蓄,富笔墨情趣,体现了文人画家的风雅韵致。

从此图署款和绘画风格推断,当是赵孟頫晚年之作。清内府《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本幅绘一戴官帽腰系玉带的红袍青年男子骑于马背之上,男子微有髭须,左手牵缰,右手持鞭,右脚轻踩马镫,神态优雅自足。马匹孔健有力,左前蹄微起,呈行进之势。画面布局、人物形象和马匹写实画法,都深受唐代画马图影响。

此图元代收藏情况不明。赵孟頫弟赵孟籲在作于大德三年(1299年)的题跋中说“每一展卷,不能去手”,此卷似曾经其收藏。赵孟頫孙赵麟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的题跋显示,元末此卷藏于平江(今苏州)城内。

入明后,有安国、袁梦鲤、项元汴等人收藏印记。明清之际入王时敏之手,又经其子康熙朝大学士王掞收藏,后入清内府。此卷汇集了赵孟頫弟赵孟籲、侄赵由辰、子赵雍和赵奕、孙赵麟赵氏家族五人的题跋,在赵孟頫的书画作品中并不多见。

后隔水自题一段,又有赵孟籲、赵雍、赵奕、赵由辰、赵麟、倪渊、宇文公谅、也先溥化、程郇、陈润祖、何颐贞、释文信、朱景渊、清乾隆帝等题跋。有安国、袁梦鲤、项元汴、王时敏、王掞等收藏印记。著录于《寓意编》《穰梨馆过眼录》。

本幅款识:“大德六年十一月望日,为钱德钧作。子昂。”下钤“赵氏子昂”朱文印。本幅有清乾隆皇帝诗题两段,乾隆、嘉庆内府藏印及“楞伽真赏”等收藏印26方,半印8方。

引首为清乾隆皇帝弘历所书“清华”二大字,并钤乾隆印鉴4方。前后隔水有“宣统御览之宝”、“古稀天子”等收藏印9方。

尾纸题跋:“后一月,德钧持此图见示,则已装成轴矣。一时信手涂抹,乃过辱珍重如此,极令人惭愧。子昂题。”钤“赵氏子昂”、“松雪斋”印二方。

并诗题:

向来写意思卜居,

住处只今成画图。

胸中本自渺江海,

主人相挽写分湖。

邓楀题。

钤“觉非斋”朱文印。另有觉非叟、无名氏、顾天祥等人题记总计56段。

此图卷作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赵孟頫时年49岁,这是他最后一幅可靠的纪年作品。赵孟頫以水墨写江南水乡平远开阔的景色,从用笔到构图都受到董源的影响,但董源的画法已完全融入赵孟頫的个人风格之中,于不经意间表现出来。

山用披麻皴画出,景物以平远的形式展开。渴笔较多,用笔松秀含蓄,“写”的意味较浓,体现了书法的审美趣味。画家借景抒情,表现了一种静穆的心态和对“平淡天真”的追求。

此图重要之处在于其对元画独特风格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赵孟頫在开创元、明、清文人画潮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此图卷曾为董其昌所收藏,后收入清内府。《铁网珊瑚》、《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本幅右上方自书“秋郊飲馬圖”五字,左上方署款“皇慶元年十一月,子昂”。知此图为赵孟頫59岁作。

赵孟頫擅长人马图,总体追求刻意写实,一笔不苟。此图属仿唐人的工笔设色画法。清秋郊野,一唐装圄官在池畔牧马,红色衣袍在大青绿的草坪映衬下显得尤为夺目,有力地突出了主体人物。所率十匹骏马均骨肉停匀,活跃多姿,它们或奔腾追逐,或徐步缓行,或俯首就饮,或引颈长鸣,意态生动。

此图在布局上富有特色,以中景露地不露天及右开式构图,把平视、仰视、俯视三种造景方式有机地加以揉合,灵活地处理景物,使画面开阔舒展,疏密有致。画法亦将唐人的青绿重彩法与宋以来的文人笔墨法加以融合,别具新意。

如人物线描工细劲健,又类似篆籀用笔,古朴中见隽秀;树石、坡陀行笔凝重,勾、皴、破、染并用,工谨中含清逸;青绿、大红重色中又兼施赭石、水墨,于浓丽中显清雅。总体风格行、利相兼,妙、逸并具,精逸技巧与文人雅韵结合,反映了赵孟頫晚年成熟的人马画面貌。

此卷后幅有元代柯九思及清代的弘历、汪由敦的题跋,元以来曾经诸名家收藏。汪砢玉《珊瑚网》、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等书著录。

图中绘夏日疏林间,奚官在水塘为骏马洗浴纳凉的情景。人物与马各具姿态,生动自然,相互呼应,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人物衣纹流畅,树木坡石勾勒简练,色不掩墨,青绿与浅绛结合,色彩清丽雅致。

本幅款识:“子昂为和之作”。另有清乾隆帝御题诗一首,钤“几暇怡情”、“乾隆宸翰”印。引首为乾隆御书“青溪龙跃”。尾纸有王稚登、宋献题跋。

此幅绘一只戴胜鸟栖于竹枝之上,回首顾盼,神情警惕。竹枝采用双勾法,戴胜采用没骨法绘出并淡设赭黄色。画面敷色明净,笔法谨细。

工致的画风秉承了北宋画院的画法,但“幽篁”的画法采用了书法用笔,显示了画家对文人情趣的追求。在赵孟頫的流传作品中花鸟画最为少见,此幅应为其早年之作。 

此件作品曾经清初大收藏家梁清标和乾隆内府收藏,《石渠宝笈续编·御书房》著录。

其他展品

此幅以清淡的色彩写兰竹,为元人兰竹画中所罕见。图中危石耸立,石间生出一枝修筠,枝条如弯弓曲弧,竹叶纷披多姿。作者将书法笔意融入画里,反映出文人画的艺术趣味。

图中署款“仲穆”,钤“仲穆”朱文方印。诗塘上有清顾莼、唐翰题、蒋因培、李兆洛诗题和观款。曾经明文徵明、项元汴、清张玉书,近人黄仲明、吴湖帆收藏。

没有参展的作品

赵孟頫书画特展

时间:2017年9月6日-12月5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 武英殿

票价:60元(门票)

来源:文博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