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英国的当代艺术《遥不可知》登录上海

新浪收藏
遥不可知——来自英国的当代艺术
策 展 人:姜节泓
艺 术 家: 艾萨克•朱利安
科妮莉亚•帕克
凯蒂•帕特森
苏珊•菲利普斯
本•里弗斯
展览时间:2016年6月5日至8月28日
开幕时间:2016年6月4日18:00
展览地点:OCAT上海馆,上海市静安区文安路30号
OCAT上海馆将于6月4日起荣幸呈现来自英国的当代艺术群展“遥不可知”。策展人姜节泓携五位极具代表性的英国当代艺术家,以录像、摄影、雕塑、声音装置等艺术形式展开一场关于“距离”和“认知”话题的讨论。
此次展览,艺术家将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距离”的概念:艾萨克•朱利安(Isaac Julien)在展厅中央树立起五座“屏幕纪念碑”,将观众引入一片未知境地,揭示创造和创意的本质;科妮莉亚•帕克(Cornelia Parker)以摄影和铜铸雕塑捕捉记忆、生活和历史中的“细枝末节”,将它们凝结成为一种恒久的状态;凯蒂•帕特森(Katie Paterson)利用两种人类天生存在的基础感知——视觉和嗅觉——去体会人类地理感知之外的浩瀚宇宙;苏珊•菲利普斯(Susan Philipsz)使用另一种普遍的非视觉化材料“声音”,形成对空间在另一种物理形式上的占用;本•里弗斯(Ben Rivers)的影像作品则将我们带往“远方乐土”,探索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的日常。
展览以“遥不可知”为主题,直截了当阐述了因“距离”而生的感知失控。这种“距离”可以被任意一种“远近关系”所替代或套用——从地理到抽象,从可及到不可及,从现实到虚拟,从时间到空间——从而使处于另一端的“相对者”产生“无知感”或“陌生感”,最终引发对于本源性问题的置疑和思考。
OCAT上海馆主办的本次展览不是一次对英国当代艺术的简单回顾和介绍,而是在中国首次英国当代艺术主题展——通过研究策展,邀请五位活跃在国际舞台的英国艺术家展开一次主题性探讨。“遥不可知”不但将拉近中国观众和英国当代艺术之间的“距离”,不再“遥不可知”,更让我们可以重新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距离”的认知。
特别鸣谢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以及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对于本次展览的赞助和支持。
OCAT上海馆
策展人语
我们旅行——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从本土的到世界的,从熟悉的到陌生的。我们旅行——为了生活,为了爱,或只是奢侈地满足好奇心。旅程中,我们感受着“离开”而产生的物理意义上的距离,并确信一种由距离而生的莫名的自由或焦虑,一种由距离而生的特定的美,及其追求亲密的欲望。
距离,分隔同时又联系着两个地方。普遍来说,短距离作为一种日常体验而长期存在——从家里到学校,到公司,到商店,到饭馆——存在于我们行走之间、骑车驾驶之时。不管距离多短,跨越距离终究需要努力,特别是在交通高峰期。然而,抵达是必然的结果,路线及终点毫无悬念,如同例行公事——使我们日渐麻木,如此的旅程并不能唤起“身处异地”的感受。旅行到别的城市或国家,到了地球的另一边,特别是当我们降落在未曾踏足之处的时候,距离才能被赋以更强的分离感。在二十世纪早期,航空旅行的出现使世界变小。而今,长途飞行有时甚至可以是一种放松的体验。于是我们飞,飞了再飞,飞得越来越多越来越远。当航空旅行成为常态,长距离在感官上变短,“其他”的地方也就不再具有“他者”的属性。我们对距离的感知从最初的“远”转化为“早”或“晚”——只有时差时常来提醒我们并重申着距离的存在。我们甚至能够抵抗地心引力,进入外太空,探索宇宙。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把人类送到月球,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成为了踏足月球表面的第一人,同时,这也创造了一个无法计量的距离——被誉为“一个人的一小步,整个人类的一大步。”
数字革命以及互联网的诞生主导着我们以信息计算机化为基础的经济和日常生活。邮件或社交媒体的线上交流可以以语言的、视觉的、甚至未来虚拟触觉的方式。互联网看似无所不能,消除着我们之间的距离。然而,这又形成了一种悖论——在这样的一个科技发达的新时代,一种新的距离由此而生。与此同时,获得信息的便捷不断地放大着我们的未知世界。
“遥不可知”包含着地理上、天文上、文化上的“近”和“远”的意义,“已知”与“未知”,同时也指向事物的存在与其自本身之间的不确定性——真实与虚构间的未知。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来自于我们认知的局限和认知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地看,《遥不可知》激起我们的好奇心,尊重我们在超越视觉感受、身体经验和思维理解之外的“他想”。这也可能成为无知的借口,促成怀疑的逻辑,又或是开启了一段创意之旅。终究,这个命题还是反思了知识的短暂性。
关于策展人
姜节泓任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总监,该院中国视觉艺术中心创建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姜节泓一直专注于中国当代艺术和视觉文化的研究。近年策划的当代艺术展览有《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见所未见》(2012), 《第三届曼彻斯特亚洲三年展主题展:天下无事》(2014),以及《真实的假像》(上海民生二十一世纪美术馆,2016)。他的著作包括《负担或遗赠》(香港大学,2007)、《革命在继续:来自中国的新艺术》(蓝灯书屋与萨奇画廊,2008)、《红》(蓝灯书屋,2010),以及《没有记忆的时代:城市变迁中的中国当代摄影》(泰晤士和哈德森,2015)。姜节泓将出任英国学术刊物《中国当代艺术研究》(Intellect)主编(2017-)。
展览主办:OCAT上海馆
展览协办:华侨城(上海)置地有限公司
更多资讯,请联系:
电子邮件:chenjieyi@octlandshanghai.com
电话:0086 (0)21 6608 5119/2033
网站:www.ocatshangh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