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凤鸣岐山周原青铜器亮相:西周青铜器的明星范儿

新华网

关注

昨日,凤鸣岐山周原青铜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来自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132件青铜器亮相,这是陕西西周青铜器首次大规模在我省展出。漫步于宽敞的展厅,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陈亮详细解读一件件青铜重器。

陕西重器山西“开会”

此次展览精选了132件西周早中晚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器物,分为承先启后、礼乐文明、王朝衰相等三个部分,多数展品出自宝鸡弥漁国墓地、扶风庄白1号窖藏、眉县杨家村窖藏、石鼓山墓地等著名遗址。

周原是周人的发祥地,核心区域就在今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交界处。从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迁居于此,至平王东迁,这里是高级贵族居址和墓葬密集分布的区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周原一带出土了大量的西周青铜重器,数量远远超过西周名义上的京都所在地丰镐遗址。

陈亮介绍,展品中包括伯各卣、四十二年逨鼎等一批“明星青铜器”,在西周考古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次展览的青铜器工艺复杂、造型奇特、纹饰华丽、铭文丰富,代表了西周青铜铸造技艺的最高成就。

青铜器伯各卣陈列于展厅入口处,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出土于弥漁国墓地。卣是一种带提梁的青铜酒器,伯各卣为椭圆形,有横置提梁,高27.5厘米,提梁两端装饰有羊首,羊角大而高凸,角尖高高翘起。青铜器布满了各种纹饰,包括云雷纹、夔龙纹等,制作精良,装饰华丽,立体感很强。陈亮进一步介绍,出土的伯各卣为一组两件,两件伯各卣造型风格完全相同,仅大小有别,本次展出的伯各卣为其中较大的一件。“制作伯各卣一般需要34块泥范,泥范上刻有纹饰、图案。两件伯各卣的体型、纹饰、风格一致,大小却不一样,工匠先制作出两批大小不同的泥范,这需要缜密的设计、熟练的铸造技术,西周的青铜铸造工艺可见一斑。”

最早编钟“组团”亮相

展厅中,大、中、小三件编钟陈列在展柜内并不起眼,观众对于编钟并不陌生,从展品前快速走过。“这组编钟是我国已被确认可以测音、年代最早的西周编钟,距今约三千年。”陈亮声音不大,但周围观众听到这句话,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感叹,凑到近处仔细观看。

三件编钟统称为“云纹编钟”,因编钟表面装饰的细阳线云纹得名。三件编钟出土于弥漁国墓地,均为合瓦形,内部为中空结构,钟体上装饰有两组圆形乳突,共18枚。“古人敲击不同的乳突会听到不同的音色,演奏出不同的乐曲。”陈亮说,在西周的礼乐制度中,礼以鼎为中心,乐以钟为中心,编钟是进行祭祀宴飨和军事占卜活动中的重要礼器。资料显示,这组编钟将我国编钟起源从西周中期前推至西周早期,为探讨我国编钟的发展源流及乐律学、铸造工艺的演进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展品“四十二年逨鼎”为西周晚期青铜器,于2003年出土。四十二年逨鼎腹内壁刻有25行、282字铭文,记述了周宣王四十二年,名为“逨”的功臣受到周王室册封、奖励的事情,其名称由此得来。四十二年逨鼎整体呈金黄色,色彩华贵亮丽。陈亮说,青铜器原本的颜色应为金色或香槟色,我们见到的青铜器通常为深黑色或深绿色,是青铜器氧化以后的颜色。铭文中详细记录了年、月、干支、月相等,为研究西周历法提供了珍贵资料。本次展览将于6月14日结束。

本报记者赵亮

来源: 太原晚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