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推动艺术发展的家族基金会
来源: 艺术市场通讯
家族基金会是基金会殿堂里璀璨的明珠。过去的一百年间,家族基金会数量愈加庞大,成为推动教育、艺术、医疗、环保、社区等变革的重要力量。在众多的家族基金会中,有六家推动了艺术发展的家族基金会是你一定要知道的。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究竟是哪六家?
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
1913年,老约翰·D。洛克菲勒创立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资金为一亿美元,在纽约注册。1928年该基金会与创立于1918年的劳拉·斯培尔曼·洛克菲勒纪念基金合并。由于老洛克菲勒追加新捐赠,1951年基金会资金达到3亿多美元,2000年超过33亿美元。
基金会的宗旨只有一句简单的话:“在全世界造福人类”。基金会的领导班子包括会长、副会长、各部门主任,由董事会任命。董事会三年改选一次,会长任期不限,是对决策起决定性影响的人。目前由家族第四代主持基金会,仍坚持最初的捐赠传统,关注医疗卫生、农业改良、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种族问题、人口和环保问题等。
洛克菲勒整个家族非常热爱艺术收藏,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1929年在纽约市曼哈顿城中创建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MoMA的建设者主要是艾比·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的妻子)、玛莉·昆·苏利文(Mary QuinnSullivan)与莉莉·布里斯(Lillie P.Bliss),营建和收藏品管理则主要由洛克菲勒家族财务支持。
MoMA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当代美术博物馆之一,与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法国蓬皮杜国家文化和艺术中心等齐名。博物馆最初以展示绘画作品为主,后来展品范围渐渐扩大,包括雕塑,版画,摄影,印刷品,商业设计,电影,建筑,家具及装置艺术等项目。
经过80年岁月的洗礼,如今,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可以与大都会博物馆相媲美,虽馆藏少于后者,但在现代艺术领域里,该馆拥有较多重要的收藏,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现代艺术收藏之一。MoMA目前已拥有馆藏个人作品超过15万件、2万多部电影以及4百万幅电影剧照。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梵高的《星空》、毕加索的《亚威农的少女》、达利的《记忆的永恒》、莫奈的《睡莲》、马蒂斯的《舞》,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塞尚的《沐浴者》等。
此外还有不少美国现代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如杰克森·波洛克、乔治亚·欧姬芙、辛蒂·雪曼、爱德华·霍普、安迪·沃荷、尚·米榭·巴斯奇亚、岑克·克罗斯、雷夫·巴格许与贾斯培·琼斯。现代艺术博物馆同时也是将摄影艺术纳入馆藏的重要机构,收入了不少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杰作,并将这一范围扩展到电影领域,使MOMA成为美国电影与影片收藏的重镇。而这一切得益于其背后的一个传奇家族——洛克菲勒家族。
西蒙家族基金会
西蒙家族基金会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是由西班牙裔墨西哥成功企业家安东尼奥·佩雷斯·西蒙(Juan Antonio Pérez Simón)创立的非营利性慈善机构。它设立的初衷是为墨西哥社区提供服务,帮助一些没有资格的家庭或个人申请银行贷款。另外,基金会也支持一些有助于墨西哥发展的项目。
佩雷斯·西蒙先生同时也是美洲最重要的艺术品收藏家之一。对美的不断追求是佩雷斯·西蒙先生在全世界范围搜寻艺术品的原动力,而将他伟大的发现与收藏与众人分享则是基金会最高的目标。
西蒙家族基金会拥有一支庞大的专家队伍,每个人负责研究某一个领域或艺术流派。但西蒙并非完全仰赖基金会的专家和顾问来帮他挑选藏品,而是凭借个人喜好掌握着收藏的主动权;他也不像现在很多富翁那样热衷于开办私人博物馆,他自己的宅邸就是藏品的陈列馆。西蒙收藏的3000件艺术品包罗万象,上至欧洲中世纪的圣像画,下至今天的当代艺术。
这些艺术品包括油画、雕塑、家具、装饰,以及一些首饰。大部分来自欧洲,有一些中等大小(medium size)的作品来自北美,当然也有墨西哥本土的文物,亚洲、非洲、澳洲的作品都有一些。比如法国与英国的学院派、印象派、拉斐尔前派以及传统的、当代的艺术,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产生的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作品,包括了像大师卢卡斯·克拉纳赫、安哥挪罗·布隆齐诺、小彼德·勃鲁盖尔、彼德·保尔·鲁本斯、安东·凡·代克、巴托洛梅·埃斯特巴·穆立罗以及弗朗西斯柯·德·戈雅等人的代表作。
基金会还与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博物馆合作,将重要艺术品出借举办临时展览,普拉多博物馆、路德维希博物馆、凡·高博物馆、费城艺术馆都曾与基金会有过合作。
西蒙家族基金会除了举办展览外,亦出版了不少有关展览及藏品的书。这些图册包括《维多利亚时代:一个世纪的英国绘画》(1997)、《中东:从德拉柯罗瓦到莫奈》(1999)、《十九世纪的印象派女性:马奈、雷诺阿、勒努瓦、罗丹、维亚尔、卡塞特……》(2000)以及《巡视土地:从米勒到雷诺阿》(2001)。另外,基金会还出版了《现代大师:从柯罗到康定斯基,西蒙基金会收藏的杰作》 (2003),以及跟提森-波那米萨博物馆合作出版的《从克拉纳赫到马奈:西蒙收藏的57件大师作品》(2006)。
古根·海姆家族基金会
在20世纪初期,古根海姆家族处于顶峰时代,他们经营的采矿业使他们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也是仅次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世界上最富有的犹太家族。
古根海姆家族对艺术的贡献也给他们带来了极高的社会认知度。这一家族的成员都资助过艺术活动,但所罗门对现代艺术的推动更加显著。所罗门收藏了大量现代艺术作品,1937年,他决定基于这些藏品成立所罗门·古根海姆基金会,其宗旨为“鼓励艺术创作及艺术教育,增强公众在艺术领域的鉴赏力”,基金会被“赋予建立一到多间博物馆的使命”。该基金会1938年投资数万美元在巴黎成立了古根海姆艺术中心,鼓励非实物绘画艺术的研究和推广,并成立一个宣传部、一座图书馆和所罗门·古根海姆艺术中心联谊会。
20世纪70年代,所罗门·古根海姆博物馆与其侄女佩吉·古根海姆在威尼斯Palazzo Venier dei Leoni的私人收藏合并,佩吉早年收藏的300多幅先锋派、抽象派及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杰作加入了古根海姆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同意在毕尔巴鄂(Bilbao)建立分馆,作为交换,当地政府则完全承担建馆所需的1亿美元成本并为古根海姆博物馆基金会捐赠2000万美元。毕尔巴鄂的分馆带来非同反响的成功。
如今古根海姆博物馆在纽约、威尼斯、柏林、毕尔巴鄂等和立陶宛的的维尔纽斯、阿布扎比均有分馆,并计划进驻香港,赫尔基金。而所罗门·古根海姆基金会仍旧会收到世界各地发出的邀请,在当地建立博物馆。有别于其它艺文类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会如同博物馆的“孵化器”,其独创的“古根海姆模式”在全球各地孵化以“古根海姆”为名的博物馆,在馆际之间建立大规模的藏品共享机制,并为各馆的经营与策展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索罗门·R·古根海姆(Solomon R.Guggenheim)基金会旗下所有博物馆的总称,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也是全球性的一家以连锁方式经营的艺术场馆。
古根海姆博物馆通过不断扩大的如星群般的艺术欣赏空间网络,每一个组成部分都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辉,从而体现了古根汉姆在强调教育、艺术和建筑结合的同时,致力于全球的公共事业。总的来说,这些空间使基金会能够实现它尽可能收集最高质量的艺术,并且面对最广泛观众展示艺术的任务与目标。古根汉姆在国际项目上的承诺反映了它的历史、它的传统、它收藏的宽度和它对卓越文化的贡献。
盖蒂家族基金会
盖蒂曾连续20年保持美国首富地位,一生充满神秘和矛盾的色彩。由于高超的商战谋略,他在与美国“石油七姊妹”的鏖战中,建立起自己的石油帝国,并被冠以“石油怪杰”的美称,而他本人是极度厌烦经商的。盖蒂尽管拥有家财万贯,但他个人生活常有守财奴式的节俭癖好,被人们称之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吝啬鬼”的称号。
但就是一个这样的吝啬鬼,对待艺术却毫不吝啬。盖蒂基金会是由盖蒂所托的信托公司成立的盖蒂保护协会,盖蒂研究学会以及授权部门,其中的授权部门负责督促所有的盖蒂组织部门工作以及管理盖蒂领导阶层。后来随着职能的演变,在2005念改名为盖蒂基金会。
坐落在布伦特伍德的盖蒂艺术中心是盖蒂基金会在艺术方面最为出色的艺术机构之一。盖蒂艺术中心称得上世界最为富有的艺术机构之一。盖蒂艺术中心收藏了美国本土最为精美的名作手稿和老照片,是美国同类艺术品最大的收藏机构之一。盖蒂中心由六座建筑组成并有大规模的园林和600英亩的自然状态原野。是从事视觉艺术的国际文化和慈善机构。
1987年,盖蒂基金会在一次拍卖中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了荷兰画家凡高的名画《鸢尾花》,创造了当时的最高记录。如今它安放在盖蒂博物馆的印象派展厅里,与莫奈的《日出》、《莲池上的小桥》和《稻草堆》,德加的《浴后》安静的呆在一起,据说这些自然镶嵌在墙上价值连城的真迹除了《鸢尾花》之外,都没有玻璃,更没有保护措施来阻止观众的爱慕与好奇,这种慷慨与大方赢得了所有去过盖蒂博物馆的人们的好感。
盖蒂中心是游客到洛杉矶必访的景点,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豪宅林立的加州马里布(Malibu)海滩也有一栋盖蒂别墅博物馆(Getty Villa),这就是盖蒂中心的前身,里面收藏了保罗·盖蒂到处收罗而得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品、路易十五时期的法国家具及不同年代的欧洲油画,这座小小私人博物馆在1954年已对外开放。因为盖蒂对古地中海文化的着迷,不久在意大利的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又盖了一座仿公元1世纪罗马帕皮里庄园的别墅用来保存藏品。盖蒂中心的保罗盖蒂博物馆设有现代作品展和欧洲名作展,包括凡高的《鸢尾花》、大量装饰艺术品和摄影收藏。古罗马、希腊的大理石雕刻古董;9~16世纪的手抄本;13~20世纪的欧美绘画作品;1981年~盖蒂去世前五年之间收藏的素描作品;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期,以法国制品为主的装潢家具;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末期的欧洲雕刻、纳达等的艺术作品。
盖蒂博物馆以法国古典家具、艺术品、中世纪手稿和手迹以及罗马、希腊和欧洲的绘画作品收藏见长,所以在希腊与罗马这方面的收藏在美国除了大都会美术馆外几乎无可匹敌。
何鸿毅家族基金会
2005年,何先生成立“何鸿毅家族基金”。基金立足香港,是一个推广中华文化和佛教哲学的独立慈善机构。何鸿毅家族基金会致力为推广中国传统及当代艺术的活动及计划提供资助,借此深化国际对中国及佛学艺术的认识、探索及赏析。基金会的资助目标是透过各种资助,我们希望于全球推广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史与中国当代艺术,拓展观众群,并探讨艺术和佛学只见的关系,将佛学的理论和实践用到艺术上。
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就已与维多利亚&阿尔波特博物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展开了合作。并且基金会先后在香港及海外城市筹办及赞助文化节目,包括于2009年在伦敦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开设英国首个佛教雕塑艺术常设馆,以及于2010年赞助秦兵马俑首度到访加拿大。
▲何鸿毅家族基金会赞助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及温哥华美术馆筹办《紫垣撷珍——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宫廷生活文物》展览 同治皇帝登基大典朝袍
为了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何鸿毅家族基金会在2013念曾向古根海姆捐赠1000万美金以支持中国当代艺术。古根海姆将用这笔资金委托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或澳门的至少三位或多为艺术家进行创作。此外,古根海姆将为何鸿毅家族基金成立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职位。
除了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何鸿毅家族基金会还重视艺术教育。自2005年成立以来,基金会先后在香港策划了三个创意艺术教育项目,分别为‘憧憬世界’摄影教育计划、‘笔可能’写作教育计划,及‘敢动’身体教育计划。分别为这些项目不旨在培训未来艺术家,二十让同学享受摄影,写作和舞动身体的乐趣。活动期间,我们鼓励参与同学尽情尝试,用心感受、发展潜能,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几项计划至今已累积超过四万人参与,在创作过程中愉快学习、成长。2013-14年度,我们委託了基金的长期合作伙伴:香港浸会大学和东华三院,分别接棒执行‘憧景世界’和‘敢动!’。这两所本地知名机构,与基金持一致的教育理念,日后将以各自的办学原则继续发展两项计划;基金则继续为项目提供资助。
何鸿毅家族基金会相信,艺术对于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而每个人都应享有欣赏艺术、参与创作的权利。
皮诺家族基金会
弗朗索瓦·皮诺基金会的主人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集团Kering集团(旧称为PPR集团)的掌控者。1963年,法国人弗朗索瓦·皮诺创立了以其家族命名的皮诺集团公司(Pinault),最早从事木材和建材销售,后发展成零售业巨头并成功上市,1998年后陆续收购了古奇、圣罗兰、宝缇嘉、巴黎世家等奢侈品品牌。后公司更名为PPR集团公司。更重要的是,他近水楼台,手上还有大名鼎鼎的佳士得拍卖行。2007年伦敦《艺术评论》杂志评选当今艺术界100位最具权力的人物,皮诺稳坐头牌。
皮诺是位狂热的艺术爱好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当代艺术收藏家之一。而且,他愿意与尽可能多的人分享自己对艺术的激情。所以,当他的藏品足够丰富之后,皮诺便以自己的名字成立了艺术基金会,梦想拥有自己的私人博物馆。他说:“收藏艺术品,尤其是当代艺术品不能只是简单的量的堆积。一个热衷艺术的人总是乐于分享他的热爱、感觉、发现,甚至疑问。一个做法就是在如博物馆这样的专门场所,尽可能多地展出艺术品,或者将艺术品进行巡回展览。”
迄今皮诺已经拥有2000多件艺术品,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其中不乏像雕塑家理查德·赛拉延伸数百英尺的钢结构、麦克·凯利像房子般大的装置那样的作品,因为无处可安置,收藏中80%还放在仓库里,皮诺甚至还没和它们打过照面。
2001年皮诺开始梦想一座美术馆。最后他选址威尼斯的格拉西宫,花了3700万,要了一个99年的租约、80%收益分成。2007年,他又击败古根海姆博物馆,与威尼斯签订合同,协议将海关大楼改建为当代美术馆。他的梦想,或许正是与拥有70年历史的古根海姆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