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云:以报咏爱以报明志 感悟谢玉岑的不朽名句
文:朱浩云
我不是诗人,也不是词人,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历代诗人名句的痴迷,尤其对经典名句的渴望,近乎梦寐以求。平时每遇必录,细细品味,其乐无穷。近日有幸拜读谢建红的《玉树临风·谢玉岑传》,深深地被谢玉岑才高命蹇的一生所感动,特别是他的爱妻去世后,他写下的十六字誓言:“欲报吾师,惟有读书;欲报吾妻,惟有不娶”,令我无比震撼、感悟多多。(附图1、2、3)
感悟之一:字字报恩,句句明志。谈到谢玉岑(1899—1935年),也许当代年轻人比较陌生,实际上他是民国时期享誉颇高的江南才子,著名词人、诗人兼书画家。14岁随晚清进士、江南大儒钱名山(1875—1944年)习诗文经史。名山先生是他的外舅,欣许他之才情,逐将长女素蕖(1900—1932年)许配了他。他与素蕖从小青梅竹马,婚后他就自号“白菡萏香室室主”。可惜情深不寿,爱妻因难产离世,留下五个子女。而此时的谢玉岑已是海上艺坛之翘楚,有“玉岑诗,大千画”之美谈,加上俊美风仪,自然他的丧妻就引起人们的关心,有多人为他做媒,且不乏有大家闺秀。名山先生念及他子女尚小,也多次提出让他续弦。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毅然向岳父写下了“欲报吾师,惟有读书;欲报吾妻,惟有不娶”十六字誓言。
全句表达了二层意思:一层是作者用读书来报答老师的恩情与期望。在谢玉岑看来,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可以使人的生命更有价值,这或许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另一层是作者用不娶来表达对亡妻的忠贞与专一。句中“报”是感恩,“惟”是决心,更是明志,既让人震撼,又让人惆怅!
感悟之二:简洁直白,朗朗上口。谢玉岑是用白话四言绝句的表现手法,用极简的形式与朴素的文笔,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坦率而又深刻。让我感受到此句与历代千古名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两个“惟”字所表达作者内心的坚强意志和强大气场,让我想起了三国曹操凭借三个名句(何以解愁,唯有杜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胜过乾隆一生4万多首诗的天下传奇;想起了初唐诗人王勃仅凭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流芳百世的独特魅力;想起了盛唐诗人王维30余岁丧妻不娶的崇高境界在谢玉岑身上得到再现。在我看来,谢玉岑短短十六字,语言直白,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通俗易记,这也许是唐诗、宋词的升华吧。
感悟之三:格调高亢,豪气冲天。句中两个“报”字和“惟”字最为出彩,前一个“报”是报答老师,后一个“报”是报答妻子;前一个“惟”是指读书,后一个“惟”是指不娶。这既是作者向老师、亡妻的真情表白,又是自勉和自励的真心流露,这种以报写爱,对恩师、对爱妻没有之一、只有唯一的豪气,不仅是展示了谢玉岑独特的人格魅力,也是他一生人品、志向、风范的真实写照。全句作者的情感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字里行间没有花言巧语,只有语气坚定、个性鲜明的肺腑之言,每每读来,感心动耳,意犹未尽。
感悟之四:引发共鸣,意义重大。好的诗句往往会震撼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思想,并在读者中产生巨大的共鸣。特别是当下社会人心不古,道德沦丧,世风日下,包“二奶”盛行,对老师不尊重,对爱情不专一,而谢玉岑的十六字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试想,一个30出头的“江南才子”在当时物欲横流、三妻四妾盛行的世道下能写下这样誓言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气魄,尤其是他的余生践行了他的诺言,做到了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这在古今文人中是极其罕见的,也是不可思议的。
俗话讲“十个诗人九个骚,还有一个是基佬”。这句话去形容放纵不羁爱自由的诗人们简直再合适不过了,但是在谢玉岑这里显然不中用了,他与爱妻真正做到了至死不渝。他的举动感天动地、让人敬佩。
所以,谢玉岑十六字誓言在当下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是提升人生境界的鲜活教材,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这样的名句殊为难得,相信一定会在中国文坛和民间口口相传,代代传颂。
谢玉岑简介
谢玉岑(1899—1935年),名觐虞,字子楠,号玉岑,别号孤鸾,江苏常州人。工书,能画,长于倚声。早年从钱名山学,以才华横溢为钱氏所赏识,遂许以长女素蕖。曾执教于温州浙江十中、上海南洋中学、爱群女中及上海商学院。与叶恭绰、黄宾虹、夏承焘、张大千、陆丹林、郑午昌、王春渠、唐玉虬等相善,尤与大千交谊情厚。生前著有《茄闇诗钞》《白菡萏香室诗文集》《孤鸾词》《清词话》等;生后出版有《玉岑遗稿》《谢玉岑诗词集》《谢玉岑诗词书画集》《谢玉岑集》等。其弟谢稚柳、其妹谢月眉、其子谢伯子,均以画名世,一门隽才,蜚声艺苑。
谢氏词第一,书画第二,诗文第三。诗清丽似王渔洋,沉俊如龚定庵。词出入两宋,在清真、梦窗之间。文探原徐庾,而能驭以奇气,论议宏辟,与袁随园为近。书以篆隶为工,所书钟鼎金文,论者以为“可胜缶翁”。画多逸笔,水墨清淡,极疏简之致,大千誉谓“文人画,海内当推玉岑第一”。
2019年1月6日写于海上五栖斋
朱浩云简介:
朱浩云是艺术和收藏市场分析人士。1961年5月出生于杭州,浙江绍兴人,居住上海。笔名:好运、水天、一俊、晓波、正年等。现任民革中央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古玩业商会理事,上海综合开发研究院收藏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理事,上海名家书画院副院长,上海张大千研究会理事,四川张大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雅昌艺术网等多家媒体专栏作者。2013年在《收藏》杂志举办收藏20周年庆典上荣获“耕耘力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