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佛像的故乡——犍陀罗佛教艺术展”
2017年10月17日,“佛像的故乡——犍陀罗佛教艺术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湖北省博物馆、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共同主办,南京古歌艺术博物馆协办,通过“本生、因缘与佛传故事”、“佛陀与菩萨像”、“舍利容器与佛塔”、“其他诸神与众生像”、“贵霜帝国钱币”等部分,展出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等机构珍藏的佛像65组,反映了犍陀罗时期佛教艺术的不同形式与题材。
犍陀罗(Gandhara)为今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盆地周边地区,与阿富汗相邻。佛经记载此地为古代印度十六大国之一。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4世纪佛教在犍陀罗地区盛极一时。犍陀罗地区地处沟通东亚、中亚与印度次大陆的交通要道,希腊人、塞种人、贵霜人、波斯人先后统治此地,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多元文化深刻影响了当地佛教,形成了著名的犍陀罗佛教艺术,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佛教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诞生于印度的佛教是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公元1世纪前后的佛教东传是世界文化史和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佛教艺术伴随着东来传道、西去求法的高僧,不断输入包括中国,又通过中国影响了韩国、日本等东亚地区,形成了大乘佛教文化圈。
犍陀罗地区位于巴基斯坦、阿富汗两国之间,是中亚、南亚和东亚之间的交通要道。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佛教在这一地区得到传播发展,到公元2—3世纪达到鼎盛。而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希腊-罗马文化对这一地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展览上,湖北博物馆馆长方勤介绍说:“犍陀罗佛教艺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它融合了多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宗教元素,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体现,是古代丝绸之路留下的珍贵遗产。犍陀罗佛教艺术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直接源头,从新疆、敦煌、大同等地的早期佛教石窟中都能看到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影响”。
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佛陀灭度后,僧团的四次结集为佛教日后在中亚、东亚、南亚的传播做足了理论准备。
“本生、因缘与佛传故事”展览单元展出了犍陀罗佛塔周围常装饰的描绘着释迦牟尼的雕塑,这是早期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本生讲述了释迦牟尼前生修菩萨行的故事,因缘描述了佛教种种因果报应的故事,佛传则叙述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犍陀罗地区以佛传图像为主,本生、因缘故事图像则不甚发达。
在“佛陀与菩萨像”展览单元,观众可以看到贵霜帝国时期,大乘佛教在犍陀罗地区兴起,希腊文明特征融入佛教,贵霜信徒接受了西方神像的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开始以人的形象表现佛陀和菩萨,因此犍陀罗地区亦被誉为佛像的故乡。
“舍利容器与佛塔”展览单元则展示了盛载佛陀火化后的佛陀舍利的容器以及佛教墓葬建筑佛塔。舍利是佛陀火化的遗物,象征着“遗教不灭”;佛塔原为一种墓葬建筑,佛陀亲自安排的葬仪中即有建舍利塔。佛塔为佛教徒神圣信仰的所在,是寺院的中心,对佛教建筑有重要影响。
“其他诸神和众生像”则展示了出现在佛陀和菩萨周围如梵天、帝释天、四天王等众神。在犍陀罗地区,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还有特里同、阿特拉斯等神话形象出现,常见于建筑构件中。
此次展览的社会背景贵霜帝国历史空白较多,除了极少数汉文史料之外,主要依靠出土钱币构拟君主世系,但其世系和各王在位的年代学术争议依然很大。展览展出的贵霜帝国钱币显示出其受希腊化时期文化影响较深,表面多铸有国王的形象、名号和诸神的形象。
据悉,本次展览自2017年10月17日展至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