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黄金市场热潮不减 真金检测辨真伪

新浪收藏

关注

自1990年代末中国放开黄金市场并首次允许消费者购金以来,中国已然成为第一大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直到现在黄金市场仍在持续扩大中。而据汤森路透旗下黄金矿业服务公司(GFMS)发布的年度《GFMS黄金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购买黄金珠宝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超过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印度与美国的购买量之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最多国家的高收入人群对黄金珠宝的需求不断增长。那么在购买黄金及黄金珠宝制品时你是否也想一辨黄金真假呢?

在古代有,“金无足赤”一说。一些古代金条为了表明其纯度高,会刻上“十足赤金”的字样。但事实上,纯金过软,无论是制作钱币还是首饰都容易磨损,因此人们往往在黄金中掺入其它金属,来改变其硬度、光泽度及美观程度等。不同纯度的黄金颜色不同,中国古代的经验是“七青、八黄、九紫、十赤”,另外还有听敲击声、掂重等广为流传的“经验法”。

而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人们又是如何检测黄金纯度的?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密度法

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偶然发现的定律到今天仍熠熠生辉,宛若叙拉古赫农王那顶流光溢彩的王冠。密度法的由来正是受到这位伟人的启发——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测得首饰的密度,再根据首饰中可能含有杂质元素的密度和黄金的密度计算出纯度。

密度法的优点在于无损和低成本,但仅适用于组分简单、表面光滑的首饰,而对于黄金熔炼、浇铸过程中内部存在空心、气泡以及掺铱、钨、铅等较普遍的问题不甚适用。

(二)X射线法

X射线法的原理是X射线管产生入射X射线(一次X射线)激发待测首饰中的元素,使其放射出二次X射线,不同元素所放射出的二次X射线具有特定的能量或波长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可得出各种元素的种类及含量,计算后即得黄金饰品的纯度。广义的X射线法除了X射线荧光光谱外还包括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方法。

X射线是目前应用于黄金首饰分析中最为广泛的方法。其优点为分析速度快、无损且成本低,但该方法检测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差(一般在1‰~30‰),只能测试首饰表面。因此,有夹心或包裹现象、表面镀层和内部掺其它金属的样品,该方法都不适用。

2013年,中央电视台3·15节目曝光黄金饰品掺铱的问题,引发了对X射线法检测黄金纯度相关标准的质疑。对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贵金属饰品标准修订工作组对贵金属类特别是黄金饰品的相关标准进行了紧急修订,进一步明确了该方法只能用于黄金饰品的筛选检验,不适于仲裁分析、监督检验,并对使用的具体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性说明。

(三)火试金重量法

火试金法的原理是初步估计金的含量,加入一定比例的纯银,在铅箔的包裹下置于高温炉中,熔融状态下暴露出来的金银可完全熔解在铅中并随之下沉到底部,与漂浮的金属杂质元素分离,剩下金和银的合粒,再利用硝酸将银溶解得到黄金,便可计算出金的含量。银在火试金法中一是起到萃取剂的作用,二是起保护金的作用,减少金在检测过程中的损耗。

火试金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适应范围广,可适用于333‰~999.5‰的黄金首饰,是理想的仲裁方法。但该方法具有破坏性、成本高、操作复杂,且不适用于含有铱、铑、钌等不溶于硝酸的元素的样品。对于这种黄金首饰,可用另一种化学重量法,即将样品经试剂分解后,使金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沉淀下来,再经过滤和烘干等操作后称重,计算出金的含量。

(四)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法)

ICP法常用于仲裁或监督检验时测试高纯度黄金首饰(如999‰的首饰),这种方法速度快、精读高,只需要将样品溶于王水中,再用ICP光谱仪测其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采用差减法扣除杂质后极为主成分黄金的纯度。

黄金纯度的检测方法众多,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性,取舍的关键在于检测人员对方法的掌握和对被测样品的了解,而这些又依赖于大量日常工作的经验累积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就好比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河流带走泥沙,沉淀下来的,才是真金。

注:GB11887中规定纯度为贵金属质量分数在某一范围内以千分数表示的最小值(即含量在750‰和916‰之间时一律用750或18K表示)。2016年5月4日起执行的修改单中提出,纯度超过990‰的黄金饰品统一为足金,取消了“千足金”这一说法。

(主要参考文献:黄金饰品纯度的检测技术探讨-程佑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