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艺术银行如何在中国打造成功商业模式?

新浪收藏

关注

(新浪文交频道讯,凡新浪网版权所有文字与图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对于“艺术银行”一词,业界通常有两种解释,即艺术银行(Art Bank)与艺术银行业务(Art Banking)。

所谓“艺术银行”是指“以艺术品为存取租赁物的委托机构,在国际上通常是指非政府文化艺术机构购买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转租或销售给政府机关、公共空间、企业、私人用于陈列、装饰、收藏等。”而艺术银行业务则更多是指私人银行向其高端客户推出的艺术品品鉴、购买、收藏规划、投资等服务的统称。而今天我们想要谈及的是“艺术银行”的第一重含义,即作为非政府文化艺术机构发展文化产业链条、激活艺术品市场、促进本土文化艺术发展的经营模式。

事实上,“艺术银行”与众多名词一样同属舶来品。最早的艺术银行出现在1972年,加拿大国家艺术委员会成立了加拿大艺术银行,主要业务活动包括购买、租赁和延伸服务。就购买环节而言,有意出售作品的艺术家需要向加拿大艺术银行提出申请,如果申请被接受的话,加拿大艺术银行会委派专家对艺术家进行考察。这些专家在对艺术家的作品价值进行评估之后,会向加拿大艺术银行提供评估报告和购买建议。加拿大艺术银行通过购买加拿大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并将之租借给各地的客户,使办公场所和公共空间都能接触到加拿大艺术家的作品,从而支持和推广加拿大当代艺术家,使更广泛的受众接触到加拿大当代艺术。它租借的艺术品适合面对公众和私人部门的办公环境,客户辐射加拿大境内外。据了解,加拿大艺术银行藏品中的2/3都曾被成功地租赁出去。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加拿大艺术家的创作,而且对加拿大艺术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是让越来越多的加拿大公众有机会接触到本国艺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精神需求的提高,艺术银行的模式在2006年首次出现在国内,由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和徐汇区共同筹建的“公共艺术银行”被称为中国第一代艺术银行;而后在北京成立的墙美术馆也引入艺术银行的概念,被称为第二代;2014年底,由中国财富艺术馆和艺术金融骷髅会联合推出的广州艺术银行则属第三代。但目前来看,这些艺术银行并未形成有效的规模与影响力。

艺术银行不仅仅是艺术品的一个交易途径,更是一种手段与模式,它一段连着“小众”的艺术家,一段连着有巨大艺术文化消费需求的“大众”,只用真正顺畅的连通二者,才能够将传统的艺术行业发展成为集艺术创作、交易、投资、消费、保管、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艺术品全产业链,才能够将艺术品和艺术家资源精准对接到广大的消费市场中去。

在“2017亚洲艺术品金融论坛(第二届)暨全球艺术银行行长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隽以“艺术银行可以成为商业模式吗”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她在其中提到,国内外艺术银行有几个共同特点:能够自负盈亏的艺术银行大多是政府主办或者政府直接推动;艺术银行的运营需要很强的市场营销和创造收益能力;艺术银行需要多样化经营,延伸范围经济,进行交叉售卖。但是目前来讲,完全靠商业运作,艺术银行的经营并不容易,如果发展需要关注培育和创造市场需求,简化租赁手续,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等方面的问题。

除大陆外,台湾地区也有艺术银行的模式存在。2014年3月25日,台湾艺术银行挂牌运作,其宗旨意在鼓励本土艺术创作,连接艺术家与市场,使具有潜力的艺术家被更多人所认识;同时,也能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让公共空间变成美学空间。台湾艺术银行以公益性为主,其运营费用主要由台湾文化部门承担,人员聘用也属于公务体系运作。台湾艺术银行成立专业评委会,作品采用征集方式,艺术家或其代理人提出申请,再由艺术家、产业界、专家学者等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进行评选。参选的艺术家须是台湾籍,年龄不限,作品要求能反映台湾多元文化特色。被选入的作品将由艺术银行出资购入并永久收藏。

以台湾艺术银行运营的第一年为例,台湾文化部门投入7000万元(新台币,下同),其中3500万用来购买台湾本土、有发展潜力、但现在未成名的艺术创作者的作品,不限年龄;另外3500万用来建设放置艺术品的库房以及人事等其他行政费用。据台湾艺术银行原负责人张正霖表示,艺术银行正式运作之初就累计购入195位艺术家、共计346组作品,其中所使用的素材包罗万象,创作风格也让人惊叹,第一批可供租借的艺术品已向公共部门开放,于行政机关办公楼、候机楼、医院和酒店大堂等公共场所展示,其中172件作品就分别在台北、桃园、台中及高雄等地与艺术爱好者见面。据介绍,台湾艺术银行的租金费率为作品购入价格的0.4%,租期为3个月至1年,租金所得将再用于支付艺术银行的运作成本。

台湾的艺术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内的艺术银行提供了不少经验与可借鉴之处,同时也对国内的画廊或者是推广年轻艺术家的机构,提供了一种宣传艺术家作品的新方式。

9月16日,台湾艺术银行原负责人张正霖将会在国资委下属职业经理研究中心主办的“高级艺术金融职业经理人培训”课堂上教授“艺术银行与艺术资产管理”课程,从他自身的从业经验来分享艺术银行的成长脉络和重要启示,同时他还将在课堂上进行“艺术商业机构运营”的分享。

“高级艺术金融职业经理人培训课程”由国资委下属的职业经理研究中心与中国艺交所联手打造,旨在将艺术、金融与管理有机融合,培训一批既了解艺术鉴赏、又懂金融交易与管理的复合型艺术金融行业人才。除张正霖外,高级艺术金融职业经理人培训课程还邀请到了西沐、刘双舟、黄隽、魏鹏举等众多艺术金融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他们将以“中国艺术金融职业的基本认知与需求的深入分析”、“艺术市场政策与法律”、“艺术金融的演进与创新”和“艺术品金融主要模式”等主题为学员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艺术金融体系框架。

据了解,高级艺术金融职业经理人培训课程的第一期正在京进行授课,而第二期课程也即将开启。

附:艺术金融高级职业经理资质培训与评价招生简章

咨询人:李女士

咨询电话:15101148169(可加微信咨询,微信号码同电话号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