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长春·看雕塑|一带一路-国际城市雕塑高峰论坛召开

新浪收藏

关注

新浪雕塑讯

9月7日下午,“一带一路”引领雕塑文化交流——第五届国际城市雕塑高峰论坛在长春雕塑博物馆二楼召开。高峰论坛是第五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重要活动之一,来自世界各地的雕塑家、建筑家、艺术理论家、城市雕塑管理专家齐聚一堂,共话世界雕塑盛事。相关领导、参会代表、新闻记者等列席会议。

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即,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以开放包容为理念,促进区域合作,实现长远发展。因此,文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土壤。第一,长春通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持续推动了城市雕塑建设。城市雕塑建设“长春现象”引发了人们思考。雕塑大会的成功举办,为长春建设成“东北亚雕塑文化名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影响力是一个挑战。对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在机制和模式上有新的完善和调整,以适应当前包括城市雕塑建设在内的文化建设需要。第三,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以强烈的文化意识引领城市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努力把长春打造成为一座具有长春特色的东北亚区域名城和雕塑名城的工作目标,这些工作都是用行动在践行着“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和要求,体现着“文化惠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希望其他城市如长春一样,“用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将雕塑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并走出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发展新路”。

诸迪司长宣布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先生担任本次论坛的学术主持。

论坛特邀请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法兰西美术院通讯院士迪埃·贝奈姆,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美术馆馆长弗拉基米尔·普罗科普佐夫,俄罗斯东方民族艺术博物馆馆长亚历山大·谢多夫,德国波恩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沃尔特·斯麦林,国际动态艺术组织主席拉尔方索,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执行主编为主讲嘉宾。从不同侧面阐述城市雕塑建设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介绍各自国家的城雕特色,以及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次论坛将会对中国雕塑艺术和世界城市雕塑建设,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以“雕塑文化”为沟通桥梁,传递友谊,促进艺术家互学互鉴,加深了解,推动人文交流、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强化丝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人文交流与合作。这种文化交流必将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共享的国际战略有效推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先生的题目是《漫议建筑的雕塑感与雕塑化》。他在演讲中指出如下四点:

一、建筑和雕塑是最“亲近”的两门艺术

1、在西方:从希腊神庙、到中世纪的教堂、到现代建筑,建筑与雕塑总是互相映衬的。

在中国,建筑,特别是佛教建筑,几乎是为雕塑“服务”的。石窟造象、石象生、陛……提升了建筑的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2、对建筑创作而言,同为造型艺术,雕塑,是建筑意象生成的源头,对表达建筑创意、强化建筑表现力有很大影响。

二、三种状态

1、建筑的雕塑化——简单而低俗的表达。

2、中间状态——建筑?雕塑?

3、建筑的雕塑感——“通感”。雕塑感“化”在建筑创作的整体思考之中。

三、在建筑创作中,理性而浪漫的运用 “雕塑感”

1、融入环境(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

2、意境的营造

3、隐喻

4、数字技术的运用

四、关注雕塑艺术的发展,期待与雕塑家有更多的合作。

法兰西美术院通讯院士迪埃·贝奈姆的题目是《雕塑艺术的生命力——致青年人的演讲》。他提到创立于1648年的法兰西艺术院是法兰西学会的五院之一。前身为法兰西绘画雕塑院,今天的法兰西艺术院共分为八组:绘画、雕塑、版画、建筑、音乐作曲、电影、摄影以及一个由艺术史学者、文艺事业资助人和不从属于上述分支的艺术工作者构成的自由组别,其中还包含一个国际合办的分支。

法兰西美术院通讯院士迪埃·贝奈姆讨论学院雕塑系即将展示的空间和雕塑间的关系, 以及向公众展示雕塑的重要性方面的内容。阐述艺术家的角色,尤其是雕塑家的角色,不是用语言阐释自己的作品,而是向人们展示他的创作,真实可感的创作为青年雕塑家提供启迪。

德国波恩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沃尔特·斯麦林的题目是《城市博物馆》。波恩艺术文化基金会主席,萨尔茨堡基金会艺术总监沃尔特·斯麦林说,“公共空间的艺术并不代表市容,但是却反应了我们怎样利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的公共空间”。很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公共空间的公共雕塑。在萨尔茨堡,他举办“萨尔茨堡艺术项目”超过了十年,并且每年都会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如安塞姆克佛尔,詹姆斯图瑞)来这座历史城进行艺术创作。自从2014年以来,他就在前德国首都波恩举办类似的公共艺术活动。由于艺术离开了美术馆的温室,走入了日常生活,所以人们对这些活动褒贬不一。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城市博物馆。

我们如何定义公共空间?公共艺术会面临怎样的挑战?艺术怎样存在于公共空间?城市艺术和城市装饰之间有着怎样的区别?沃尔特斯麦林将会以上述提及的活动为例,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

俄罗斯东方民族艺术博物馆馆长亚历山大·谢多夫的题目是《莫斯科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及其收藏品》。他介绍到,莫斯科国家东方艺术博物馆是罗斯收藏、保存、研究古今亚非艺术并向公众开放的的唯一一家专门机构。目前,馆内藏有一百多亚洲地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和文化作品共计140000件。博物馆陈列的艺术精品来自中国,韩国,日本,伊朗,印度,南亚,北高加索地区以及位于中亚和亚美尼亚如今已是独立国家的前苏联成员。每年,博物馆会举办三十多次短期展览,主题多样,从考古学到当代绘画无所不有。博物馆的科技图书馆藏书80000多册,甚至还有关于亚洲艺术的罕见版本。

自成立以来,博物馆各项互动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教育,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和谐共存。除了演讲和游览这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博物馆还有一些创新的形式,包括多媒体游览,视觉展,共同举办文化活动等。亚历山大·谢多夫馆长的演讲将为博物馆的活动开展、展品收藏、普及教育等提供启迪。

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先生的题目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表达》。他讲到,在有限的公共空间中,缺乏为大众服务的公共艺术,反映在城市建设上,就是只有物质空间,缺乏人文内涵,只有物理场所,缺少场所精神。一是创意主题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思想引领,释放正能量的能力不足。二是表现手法缺乏创新。三是制作粗鄙、粗制滥造。四是管理上缺乏规划、指导与约束,艺术监制缺位。五是个别大型公共艺术项目过度经营,使公益性的公共艺术被不恰当的商业化染指。

树立起文化自信,理清公共艺术发展思路,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地优秀的公共艺术案例,让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表达,做得更出彩,更具艺术魅力,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需做到:一、公共空间的文化表达,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二、公共艺术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三、让城市公共艺术成为美学教育的露天课堂。四、让城市公共艺术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载体。五、做好公共空间的文化表达,发展城市公共艺术,要不断总结,加强制度建设。

将公共艺术的建设纳入到城市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的专业范畴内,避免公共艺术建设缺指导、无约束的任性状态;编制国家纪念地和重大公共艺术工程规划,建设一批反映社会诉求、人民意志和国家愿景的重大公共艺术项目。

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馆长弗拉基米尔·普罗科普佐夫的题目是《白俄罗斯的雕塑-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的笃定陈列品》。

他在演讲中指出,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是国家大型艺术博物馆,其中馆藏超过30,000件绘画,图形,雕塑,装饰工艺艺术品。《白俄罗斯雕塑》共有774件藏品,由127位雕塑家制作。大部分藏品是从上世纪1970年开始收集。展厅内永久展出55个雕塑作品。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馆长弗拉基米尔·普罗科普佐夫以白俄罗斯国家美术馆展品为切入点,论述了白俄罗斯在1917年前没有专业的艺术学院到如今白俄罗斯雕塑、绘画被国内外熟知的发展历程,梳理了白俄罗斯雕塑发展脉络。

国际动态艺术协会主席拉尔方索的题目是《探索第四维度——中国的动态艺术》。

他介绍了雕塑艺术中的四维概念。通过视频展示动态艺术在中国惊人的发展,引领听众穿越历史,了解中国的公共动态艺术,光影艺术和互动艺术的过去,现状和未来。他演讲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分享他对未来现代雕塑设计的展望,这令艺术家,艺术从业者,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十分感兴趣。

国际当代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的题目是《为民族塑魂——中国塑造的现代精神 》。

他谈到在此次论坛非常喜欢西方动态雕塑带给我们城市的活力。中国人崇尚的书画,不会去画风。同样作为平面来讲,绘画的基本语言就是片和面,在平面里可以生出三维艺术,但是三维艺术并不能完全取代平面艺术。所以当看到西方现代艺术用线面语言重新颠覆,画出三维艺术。这种新的领域并不意味着可以代表我们的雕塑艺术。中国雕塑的现代性是中国现代精神的体现,而不是一种脱离雕塑语言的独立。我们需要解决雕塑与民族关系之间的问题。

吴为山作出峰会总结,他提出,中国雕塑艺术不会以固步自封的姿态去面对世界,各具风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际研讨会容许各种言论,也容许各种有价值的观点之间的相互争论,不断碰撞、不断融合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规律。我们需要弘扬中国传统,传承世界文明。

请关注新浪雕塑频道长春雕塑大会专题系列栏目——《长春·看雕塑》,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带来独家资讯,与您共享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盛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