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一统天下的拍卖市场,装置雕塑可否突围?

新浪收藏



二级市场的装置雕塑艺术
在拍卖市场上,自2009年首次推出“尤伦斯男爵藏中国艺术品专场”,到今年历经数次拍卖,2017年北京保利春拍的这份清单以装置雕塑作品为主,既有成名许久的知名艺术家,也涵盖了大量70后正活跃的青年艺术家,名单包括黄永砯、陈箴、汪建伟、李晖、王郁洋、仇晓飞等人。从《写生珍禽图》、《十八应真图》到装置雕塑艺术家的作品,尤伦斯男爵似乎是拿出了最后的家当——当代艺术的装置作品。这样的举动除了正式的宣告尤伦斯时代的终结之外,将装置雕塑作品放在最后清仓也显示出这一门类艺术在二级市场的尴尬。
除去这一场拍卖,装置雕塑作品在二级市场上近年出现的次数非常少,相对于一级市场这一类型展览的常态化,受追捧 ,二级市场的反应可以说与之截然相反。资深艺术品经纪人伍劲认为:“这次尤伦斯的出售提示了装置艺术在收藏上的困境,他们在交易上变得非常复杂,一个是对买家空间的要求和品味的要求,更多方面的要求都提高了,而且作品本身跨界的运输等等都是一个问题,我觉得装置艺术在短期之内都很难成为当代艺术市场的一个主要交易品种。”


二级市场最早出现的百万级装置作品为肖鲁的《对话》,在2006年嘉德秋拍举办的首个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立专场拍卖中,以150万元起拍的《对话》,最终以231万元人民币成交,成为首件超过百万成交价的中国当代装置艺术作品。比肖鲁更早受到关注的星星画会雕塑家王克平的木雕也很早进入二级市场,1995年嘉德春拍王克平作品《小人儿》以2.64万人民币价格成交,2007年至2011年王克平木雕作品价格一路上涨,2011年王克平著名作品《偶像》的铜雕在佳士得(香港)春拍拍出98万港币的最高单价,近年王克平作品因为单价不高,因此行情始终稳定,2014年北京匡时春拍他另一件早期知名作品《沉默》也顺利的以74.75万元成交。
朱铭和李真两位台湾艺术家,也始终受到市场的关注。2010年朱铭作品《太极系列-十字手》在景熏楼秋拍中以5100万台币的价格成交,这件作品折合成人民币价值1127万元,他的另一件作品《单式下鞭》则拍出了4960万台币的好成绩,朱铭超过1000万新台币的作品超过12件,由此可以看出朱铭这位即将八十岁的艺术家在华人雕塑界的地位之重要。同样来自台湾的艺术家李真在2017年创造了自己最高单价的记录,作品《天阙轻舟》以786万港币的价格在佳士得(香港)春拍中成交。



在拍场上更多受到关注的则是隋建国、展望、向京等艺术家们,起始于1995年创作的“假山石”系列在经历艺术家多年的锤炼后,受到市场极大的认可。从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假山石”系列最初进入二级市场并以2.75万元成交开始,“假山石”以及展望其他系列的作品在二级市场的价格持续走高,四年之后的200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展望的“假山石”系列价格便抬升至240.75万港币,在这之后“假山石”系列价格稳步上涨。2010年佳士得(香港)秋拍,《假山石 NO。 131》以638万刷新艺术家最高成交纪录。同样是在佳士得(香港),2014年春拍展望作品《假山石 第五十九号》以964万港币成为艺术家个人成交最高纪录。除去“假山石”,展望早期作品《坐着的女孩》也曾在2013年佳士得(上海)拍出566.25万的成绩。
展望2013-2017年成交总额及高单价作品






隋建国最早的拍卖纪录可以追溯到1995年,在这一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结构18#》以6.6万元成交,二十年后同样是“结构”系列,同样是在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结构系列—云石》以126.50万成交。而在此之前隋建国已经数次刷新自己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分别是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作品《衣钵》以204.75万港币成交,2011年《世纪的影子》以578.00万的价格于香港苏富比秋拍成交,以及2013年佳士得(上海)秋拍中作品《衣纹研究系列》以1198.25万成为艺术家个人成交最高纪录。
同样,艺术家向京的作品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也不断看涨。2007年北京匡时春拍,向京作品《彩虹》以286万元价格成交,创作艺术家个人成交最高纪录,2010年北京翰海,向京作品《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则以627.20万元的价格刷新了这个纪录。
隋建国2013-2017年成交总额及高单价作品







纪录之后的尴尬期
在当代装置、雕塑艺术家们接连创造纪录之后,近年则遭遇了空前的冷遇。近三年,装置和雕塑艺术在二级市场的表现略显惨淡,相比2013、2014和2015年展望每年过千万的成交总金额,2016年与2017年展望作品在二级市场上的成交总额都未超过300万元。
隋建国在拍卖市场最辉煌的纪录出现在2011年,2011年隋建国成交作品近二十件,创造了总金额近1500万元的最高纪录并维持至今。2013年因为作品《衣纹研究系列》拍出最高单价,而使全年成交价维持在一个很高的基本点上。其后从2014年开始,隋建国在二级市场的成交额维持在100万元至250万元之间。
向京2013-2017年成交总额及高单价作品





在向京所有参拍作品中,“全裸”系列是最受关注的,二级市场上百万级作品大多出自“全裸”系列,但从2010年向京作品《一百个人演奏你?还是一个人》创纪录的以627.2万元成交之后,2013年作品成交总价维持在400万元以上,2014年向京作品遇冷全年成交额未超过40万元,其后的年份向京参拍作品数量较多,但单件作品的价格均为超过40万元,直到2017年北京保利春拍作品《全黑的瞬间》以172.50万元的价格成交,而这次高价成交可能得益于保利拍卖十二周年的特殊年份以及前一年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在前一年的向京回顾展。

由数据看出,近五年雕塑装置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额似乎是逐年下降的,百万级雕塑艺术家似乎只有李晖在近三年,创造了个人最高成交纪录,这是2015年北京保利春拍,李晖作品《游离》所创造的纪录310.5万,同一场拍卖上创造纪录的还有“80后”艺术家何翔宇,他的“可乐计划”系列作品《可乐渣》以35.65万元成交,刷新了他作品拍卖纪录。2015年,李晖的总成交额为600万元,比前一年高了一倍。2012和2013年李晖作品均为参拍,2016年在羅芙奧(台湾)春拍,李晖作品《琥珀-龙》以432万台币(约为人民币86.8万元)的价格成交,2017年另一件李晖作品在羅芙奧(台湾)春拍以流拍告终,但同一天保利春拍以115万元的价格拍出李晖作品《轮回》。



70、80的市场表现如何?
在雕塑装置艺术的范畴内,李晖是70、80后在二级市场表现最好的艺术家,卢征远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也不遑多让,2016北京保利上拍的卢征远作品《天堂No.1 》以161万元成交,超过了2013年他的作品《天堂(精神病患者)》参拍所创造的80.5万元价格,成为了艺术家最新的二级市场成交纪录,但其他艺术家想要在价格上向前辈看齐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青年艺术家郑路近几年风头正劲,接连做了几个重要的个展,而他在二级市场的履历则显得差强人意,今年罗芙奥春拍郑路作品《问语心觉》上拍,最终以102万台币的价格成交(约人民币23.3万元),同样是这件作品在2014年上海泛华以31.05万元成交,这是郑路在所有拍卖公司所能查到的唯一一件上拍作品。艺术家赵赵可以查询到的拍卖纪录有两次,今年北京保利春拍“尤伦斯男爵藏中国艺术品专场”赵赵作品《重复》以46万元价格成交,而此前2014年赵赵作品《如何》参拍香港苏富比遗憾流拍。同样杨心广作品也出现在北京保利春拍“尤伦斯男爵藏中国艺术品专场”,参拍的两件作品均成交,最高单价为20.7万,今年稍早在香港保利参拍的杨心广作品《原子灰1》遗憾流拍,这也是杨心广第一件参拍作品。



70、80后艺术家中参拍履历较多的有颜石林、金钕和卢征远等人。2009年颜石林作品《鸟飞绝》第一次参拍,最终在北京瀚海成交的这件作品价格为3.14万元。之后颜石林有多件作品上拍,2014年中国嘉德春拍颜石林作品《天使》以13.8万元成交,创造艺术家拍卖成交纪录,在此之后颜石林作品没有其他的拍卖记录。金钕作品《我的童话-长大》2007年第一次上拍成交价格为9.52万元,2014年作品《冷光1》是金钕最后参拍的作品,作品《虫洞》于2012北京华辰秋拍以16.1万元成交创造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


价格低洼地?
相较于国际市场雕塑装置动辄出现的高单价,国内同类型领域则显得颇为冷清。2015年5月11日纽约佳士得拍卖行,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雕塑《L‘homme au doigt》(《指示者》)成交价1.41亿美元,创造了新的雕塑拍卖纪录。在这一刻雕塑艺术和架上绘画在拍卖场上的价格已经相差无几。在世艺术家中杰夫·昆斯的作品《Balloon Dog (Orange)》则在2013年11月12日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5840万美元成交,这件可以在淘宝上买到山寨复制品的原作,可以换来超过三亿人民币,而这个价格比隋建国创造成交纪录的作品《衣纹研究系列》贵将近三十倍,而两位艺术家的年纪仅仅相差一岁。


也许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但似乎依旧显示中国装置雕塑在二级市场是有前景的。资深藏家刘太乃认为现在对于想要购买装置或雕塑的严肃收藏家来说是一个机会,目前二级市场的装置作品价格合理,“之前我有三件李晖的作品,今年买的这一件我觉得是最好的作品,本来准备花250万买,结果120多万我就买到了,因此我觉得现在市场的价格非常合理,并且装置作品可以体现美术馆的空间,一件装置可以创造十张绘画都不能达到的空间感。”
北京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负责人常天鹄认为:“装置经过十年的发展,应该逐渐在二级市场露面了。装置作品在二级市场的展示推广意义远大于其数据结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和价值观”,在常天鹄看来,对装置作品的良好前景的预期需要寄托于未来的艺术家和藏家。
大多数市场专业人士赞同雕塑装置艺术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这点从一级市场上大量出现的这种类型的展览便可见一斑。但市场何时会接受装置艺术则不可预期,但大家普遍赞同的则是,雕塑装置必将作为未来收藏中的不可忽视的部分,刘太乃说:“收藏装置作品都是以非装饰目的购买的,它显示出藏家构建收藏系统的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