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颠覆你的古币鉴定观

新浪艺术

关注

久风

这两图是古币翻砂铸造示意图。历史记载这种铸造方法从隋唐开始发明的,但从存世的实物来看,永通万国就有用翻砂法铸币的,所以应该最晚在南北朝就有翻砂铸造法。这种只是简图,古代铸造时会在上面放许多母钱,铸造后拿下来是一个钱树,逐个币取下,然后打磨。想具体了解请看《天工开物》铸币篇原文。

这就是简易的叠范。这种铸币历史记载从春秋战国就开始有,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翻砂铸造和叠范铸造到清朝末年被机器铸造所取代。所以清末之前的古币都是叠范或者翻砂铸造出来的。

这是铜范,是用来翻铸泥范的,然后用泥范铸币!还有一种铜范是直接用来铸币的!

这就是古代叠范币特征,有的字笔画之间有粘连。这个图是钱币的正面。

这是天成元宝的钱背儿图。这种是叠范币的典型特征:后穿发扁,一般叠范铸造时阴范在下,铜液流入钱范流淌的结果造成了后穿发扁。可以看手中的钱币,叠范币与翻砂币特征不同。

这是翻砂币真品特征!可以看图,文字、穿口等与母钱比较都没有变化!但古代翻砂与现代翻砂造假不同,古代用雕母翻铸铸母,用铸母翻铸行用钱。明代有直接用雕母翻砂铸行用钱的。现代无母钱,只能用普通大钱来翻砂。所以古代翻沙币同种同版雕母最大,其次是铸母,最小的是行用品。这一点非常重要,是鉴定翻砂币的要点!(想具体了解古代翻砂铸币可以看《天工开物》铸币原文,还会有收获,也可)

翻砂币真品背面特征。这个币直径与真品是一致的,证明是用母钱翻砂的。

这个图告诉大家现代造古币是如何翻砂造假的!无母钱只用普通品当母,或者用铸造过的修理后当母钱。

现代造假币图!古代用母钱翻,母钱比普通钱稍大!现代无母只能用普通钱翻砂,所以现代造出的假币会稍小。这个图说直径无变化是错误的!因为原币已经是打磨过的了,后彷的这个没有打磨时与原币大小一致,打磨后还是小了一圈。通过这个图应该知道鉴定翻砂币的要点了吧,就是用量直径的方法。现代无母钱用普通的行用钱翻砂,造出的假币会比真品小一圈(1毫米多)。如果造假时人为扩了沙范,造出的假币会与真品直径一致或者稍大,但扩了范后铸出的币边缘的宽度也增大了。量直径的方法在看具体实物时要注意是不是古代的铸母。

这是古币真品。

看这个图,与上图的币都是真品,但这个锈蚀不重或者说无锈。所以说锈的厚薄不是鉴定真假的唯一标准,是与钱币入土与否或者入土的地理环境有关,干燥的环境埋的锈不就好。

这个同上面的字的风格一比就会知道,这是现代仿品,是雕母后翻砂铸出的。

这是彷品的背儿图。

这四个图文字与真品一致,各方面看都是真品特征,但细看钱币的边缘有机器痕,是现代仿品。这种币应该特别注意。

2

3

4

看完这篇文章,你可能豁然开朗

抓住今人文字和铸造的弱点,正确鉴定古钱币

个人感觉古币最难仿的部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字、二是铸造。首先从文字来说,众所周知,古人是用毛笔来写字的,毛笔同现代使用的钢笔、圆珠笔等硬笔不同,毛笔属于軟笔,对于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毛笔使用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想成为一个中级的软笔书法人才,没有十年以上的功夫是很难达到的。从建国后,我们都提倡使用硬笔,民众在软笔书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古人使用毛笔是日常的书写工具,尤其是在文学领域书写水平的高低也是体现一个人文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古人特别注重书法能力。许多古币上的文字都是古代书法大家的作品。如大观通宝,是宋代皇帝宋徽宗的作品;泰和通宝楷书是金国皇帝金章宗的写的;泰和重宝篆书是金国大书法家党怀英的作品;咸风钱的书法一个是大书画家戴熙所书,另一种版也是出自名家之手。另外,有的古币上的文字虽然没有具体记载出自哪一个名家的手笔,但如果是一个懂得书法的人来看,绝大多数古币的文字都是成熟的书法,都是自成一格、自成一家的。更深刻的说,即使古钱币的上的文字不是名家之作,现代人想模仿古人的文字也是非常困难的,原因是每个人的文字都有各自的特点,书写古币文字的人早已经不存在了,古币的文字已经成为永久的历史,现代人想去模仿得一模一样是根本做不到的。基于此,个人感觉从文字的书法风格来鉴别(同种不同版的文字鉴别要看整体风格是否一致,不是看具体笔画有没有出入。如大观通宝折十,有多版,对于宋徽宗的书风,一版比照另一版就不能看哪一画有长短来鉴别,要看是不是徽宗所书),是一个有效的捷径。

其次,从铸造来方面来看,古代钱币铸造同现代仿品铸造不能同日而语。先秦就出现了广义的叠范,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翻砂铸造历史上记载说是从隋唐开始就有,但本人从一些留存的古钱币铸造特征来看,从南北朝时期就有翻砂铸造,也是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最后被机器铸造所取代。古代叠范的工艺复杂,不是现代工匠水平所能达到的。先秦的布币,有的需要在石头上刻出母范,然后进行铸造。后来发展到用泥范翻铸出铜范,再用铜范翻铸出泥范,然后用铜范铸造出钱币,或者把泥范再烘干等再加工,再进行铸币。制范需要能书法者、能雕刻者、能铸造者,所以古代的钱范工序复杂,工艺精湛,需要多种人才和专业的工匠才能完成,不是现代的造假者能单獨完成的。因此,古代的叠范币(叠范币与翻砂币特征不同)从铸造神韵来看,不是现代仿品所能达到的。

再次,从古代翻砂铸造与现代仿品翻砂铸造来看,有以下不同。古人用雕母翻砂铸母,用铸母再翻铸行用钱(明代天工开物铸币篇有载。明代有直接用雕母铸行用钱的)。雕母的制作非一般工匠所能完成的。雕铜是古代很难很专业的技术,需要雕刻者具备很丰富的雕刻经验才能完成,现代人使用现代工具,根本不具备古人手工雕铜的技艺,而且雕母的雕刻是一个相对更难的精细活,现代人想手工雕刻出与古代一模一样的人工雕母是很难完成的,也是现代造假者最头痛的事。机器雕和仿制雕刻很容易,但如果用机器来雕刻,会留下机器痕,铸造时也会留下相应的痕迹。既然没有雕母,铸母也无法产生,更谈不上铸造行用钱。造假者为了省工省时省力能使所造的假币更像古币,手中没有母钱只能用古代留存的行用钱来翻砂(指大钱,2.3厘米左右的薄小的钱币无法完美翻沙铸出),由于铜液浇入砂范受热涨冷缩的影响,用行用钱为母模造出的假币会比原来的真钱小一圈(约1毫米多)。有的造假者为了所造的假币与原来的真品大小更接近,会扩大沙范,那样就出现了所造出的假币边缘会比原来的真品大!

有的老藏家收藏古币弄了半辈子,具体看实物时还是手忙脚乱,感觉就是学得太宽泛,看包浆、看打磨、看做旧、看穿口、看边缘、看铜质等等,看这看那,弄得无所适从、莫衷一是,往往顾此失彼,个人认为还是从文字书法入手,区别叠范和翻砂铸币,如果文字是对的(对照真谱和真品),就看是不是具备古代叠范铸造出的神韵,具备翻砂特征的钱币,就看直径以及边缘的大小是否与真品一致(特别提醒,量直径比较需是同种同版的翻砂币去对比真品的翻砂币,不能用翻砂币去比较真品的叠范币)。这种从文字和铸造入手来鉴定古钱的方法,也是抓住了鉴定的梗概和现代造假者的弱点,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点体会和浅显的见解,如有不妥,望批评指正。

网名久风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书于长春

明代天工开物铸币原文[如果是有心人会得到许多鉴定古币的启示]

○钱

凡铸铜为钱以利民用,一面刊国号通宝四字,工部分司主之。凡钱通利者,以十文抵银一分值。其大钱当五、当十,其弊便于私铸,反以害民,故中外行而辄不行也。

凡铸钱每十斤,红铜居六七,倭铅(京中名水锡)居三四,此等分大略。倭铅每见烈火必耗四分之一。我朝行用钱高色者,唯北京宝源局黄钱与广东高州炉青钱,(高州钱行盛漳泉路。)其价一文敌南直江、浙等二文。黄钱又分二等,四火铜所铸曰金背钱,二火铜所铸曰火漆钱。

凡铸钱熔铜之罐,以绝细土末(打碎干土砖妙)和炭末为之。(京炉用牛蹄甲,未详何作用,)罐料十两,土居七而炭居三,以炭灰性暖,佐土使易化物也。罐长八寸,口径二寸五分。一罐约载铜、铅十斤,铜先入化,然后投铅,洪沪扇合,倾入模内。

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匡。(木长一尺一寸,阔一寸二分。)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百文(用锡雕成)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法填实合盖之。既合之后,已成面、背两匡,随手覆转,则母钱尽落后匡之上。又用一匡填实,合上后匡,如是转覆,只合十余匡,然后以绳捆定。其木匡上弦原留入铜眼孔,铸工用鹰嘴钳,洪炉提出熔罐,一人以别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冷定解绳开匡,则磊落百丈,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铜如树枝样,挟出逐一摘断,以待磨钅差成钱。凡钱先错边沿,以竹木条直贯数百文受钅差,后钅差平面则逐一为之。

凡钱高低以铅多寡分,其厚重与薄削,则昭然易见。铅贱铜贵,私铸者至对半为之,以之掷阶石上,声如木石者,此低钱也。若高钱铜九铅一,则掷地作金声矣。凡将成器废铜铸钱者,每火十耗其一。盖铅质先走,其铜色渐高,胜于新铜初化者。若琉球诸国银钱,其模即凿锲铁钳头上,银化之时入锅夹取,淬于冷水之中,即落一钱其内。图并具后。

○附:铁钱

铁质贱甚,从古无铸钱。起于唐藩镇魏博诸地,铜货不通,始冶为之,盖斯须之计也。皇家盛时则冶银为豆,杂伯衰时则铸铁为钱。并志博物者感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