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界外艺术家推荐丨凤英的故事

新浪艺术

关注

文/张天志

凤英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艺术家,当原生艺术的概念尚未在中国扎根时,凤英作为艺术家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因此,凤英也可认为是原生艺术界的新人,把她放在“新发现”中做推荐十分合适。

2014年,我在一位著名艺术家的家中第一次接触到凤英的作品,当时我便觉得她的作品很有自己的艺术语言,有些作品中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但是她将这些元素演变为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与民间绘画形成了很大的差异。

经多方了解,凤英今年已经年近80岁。出于对艺术的敏感,我认为有必要认真研究她的一些作品。作为艺术推广人,要了解凤英的作品就要了解她本人,这样才能对其作品有发言权。

凤英出生在黑龙江省兰西县的一个农村贫困家庭里,她从小就喜欢画画,却因贫困而无法学习绘画,只能在家里帮助老人做家务,空闲时带着弟弟妹妹在鞋面上描花样、绣花,或者在墙上地上写写画画。十几岁时,她就到生产队干活,但她始终坚持绘画。1958年,凤英来到哈尔滨,婚后在哈尔滨市北江船舶修造厂学习电工,一干就是几十年。退休后,她又开始在家里作画。1994年,凤英的老伴因病去世,这给了她沉重的打击,但与此同时她对人生和绘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1998年,凤英开始信仰基督教,每周按时做礼拜,她敬畏耶和华,认为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她总是说:“上帝给了我聪明和智慧。”2008年,她最宠爱的二儿子患重病离世,这让她的生活雪上加霜。

现在她独自生活,空闲时仍旧会作画。她的作品中有些是对过去的回忆,有些则是她想象出的生灵,这在现实世界中可能并不存在。其作品的色彩都比较厚重、浓艳,她将民间传统符号转变为自身特有的艺术语言后,这些浓重色彩下往往流露出一种神秘感。可以说,这是凤英的潜意识,也是其内心的真实写照,更是其真性情的流露。很多知名艺术家、理论家都对凤英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的多幅作品也被兰西原生艺术馆收藏。法国里昂界外艺术双年展BHN组委会主席吉·达勒维更是对凤英的作品赞誉颇高,他认为中国符号在凤英的画笔下已经成为其与外界交流的特殊的语言符号。

目前,凤英的身体状态良好,精力充沛,虽已年近80,但她每天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的秘境。她的作品尺寸较小,以4开、8开居多,也有少量的16开。材料以粉笔和水粉为主,大多数是在纸上创作的。

凤英生活在一个神秘的、色彩艳丽的、充满理想的世界里,作品呈现出的厚重感与兰西淳朴的民风有关,也与她的信仰有关。她的作品用色纯度极高,这恰恰体现了凤英内心的纯净以及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虽然媒体很少关注她,但是她的作品犹如埋在沙中的金子,将永远熠熠发光。我们无法进入凤英的内心世界,但是通过作品可以对她本人有更深入的了解。相信观众看到的绝不只是画面上的东西,更有其内心的独白和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她独特的艺术语言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是一个灵感源,希望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们都能关注凤英,给老人家一些心灵上的慰藉。

作品欣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