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新浪推荐艺术家|王承东:创作思考碎片

新浪收藏

关注

生命体验中,艺术精神的自我救赎

——创作思考碎片

文 / 王承东

好了,我们就此分手,你去活,我去死。何者为佳,只有神知道。 —— 苏格拉底

关于现在艺术圈的诸多所谓的争论,我实在是提不起多少兴趣。诸如“到底什么是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 “具象和抽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垃圾是不是垃圾”等等,因为,有些就是伪命题。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经验告诉我们:艺术的终极价值不是形式的民族化,而是语言的一般化。你的精神层面企及的深度,决定了你艺术的高度。

艺术作品真正能撼人心魄,打动人心,一定是作品中散发出的精神之力量,灵魂之拷问。(当然,我并不排斥杰夫·昆斯,安迪·沃霍尔,但我更欣赏爱德华·蒙克,安塞姆·基弗,阿布拉莫维奇,莫兰迪,达明·赫斯特,等等)。

我认为,在各种信息交流如此发达的今天,再人为地把艺术分为东方化,西方化,是某些批评人和艺术家无知和不自信的表现。也就是说,当代艺术应该超越东西方的二元性框架,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世界观,并在这样的世界观下进行思考和创作。

今天的艺术家,应该是在全球化即地球村的大背景中,重新再来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重新认知传统并不是为了重走传统的老路,而是需要重新建立认知论框架,以及在此框架下形成新的艺术表现语言和思维模式。图式语言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说,你如何说,你的语言如何与众不同又自圆其说。

至于那些抱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所谓艺术家和批评人,从传统中照搬的拿来主义行为,投机取巧,这正是他们艺术上缺乏思考和创造力,艺术视野短浅的写照。顺便说一句,鄙视那些几乎每张作品都在向他人致敬的抄袭菌。

如果你非要问我什么才是好的艺术家,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我的观点,看他有没有人文关怀,有没有社会担当,有没有哲学思想,看他在工作室一天呆几个小时……

一个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拷问自己作品的意义,作品在这个地球村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2017.6.11。 凌晨于方山艺术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