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景-观”当代艺术展在广州觀空间举行

新浪收藏

关注

2017年11月24日,“景·观”当代艺术展在广州觀空间举行,觀空间馆长陈观宝、昊美术馆副馆长梁恒、艺术批评家林江泉等嘉宾在开幕式上发言。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10日。

景观一词,泛泛而言,是指自然地理学中指一定区域内由地形、地貌、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等所构成的综合体。在东方文化的语境中,景观这个自然地理学的概念,则是含蓄的东方文化中一种常见的载体,也是一种精神符号,借它遁世,借它诉求,“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被赋予人格化以及情绪化,既有澄怀观道的主客交融,亦有山水鬼神的自然敬畏,更是萦绕于东方文人残梦中的那份“桃花源”情结,挥之不去。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学者居伊·德波也提出“景观社会”的概念,在他的观点里,“景观”是一种被物化了的人的世界观,“景观社会”则是人被商品所殖民,人作为消费品,活在被商业、政治所操纵的幻象世界中,被各种琳琅满目的消费欲望与假象所支配,“景象叠映景象,人就生活在这光怪陆离的虚假幻想中,悲情地依靠幻象而活”,这似乎是在世界革命浪潮中,所诞生的一种激进的、革命的、对立诋毁式的宣言立场。

在全球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那种遵循丛林法则高速增长的野蛮,各种颇具魔幻色彩的癫狂,商品社会无孔不入的消费与被消费,形形色色、稍瞬即逝的各式网络事件,严重的环境与生态失衡问题等等,一同构筑了中国当下社会喧嚣与烦躁,这不恰恰就是那个法国人里杂乱无章的“景观社会”吗?一语成谶!而此时活在烦嚣中的我们,是否还能想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是否还记得“风烟俱尽,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逍遥?

本次名为“景·观”的展览,重点不在于“景”,而在于借助艺术家对于当下社会大景观的感悟与表达,以窥探蕴藏其中的世界“观”、价值“观”。展览所选取了15位艺术家,他们的艺术语言都独树一帜,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气质与面貌,可以说从另一个侧面,由十五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当下社会“景观”的典型,在这些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中,或有意,或无心的描摹下,其实都是当下“景观社会”的一种折射,这无疑是对“景观社会”的一种叛逆还原,将所有疑惑的、批判的、纠结的问题回归到人的本身,回归到人内心之诉求,回归到生活的本真,回归到东方人文情怀中人与自然的“合”与“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