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荷原生艺术交流展”首展在南京开幕
2016年10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的第2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和荷兰两国联合策划的“2016年中荷原生艺术交流展”首展今天在江苏省美术馆正式开展。来自中荷两国的36位精神障碍患者的100幅画作,将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开为期一周的展示。交流展希望用艺术的方式,让人们重新认识身边的精神障碍患者及相关疾病,消除社会对精神障碍人群的种种歧视。
这是中荷两国首次联合展出精神障碍患者和康复者的画作,也是精神病患者画作以“艺术品”之名,首次进入两国美术馆展出。今年11月,这些作品将移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冬宫博物馆展出。
开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宣文部主任郭利群在致辞时说:“本次展览的举行,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讲话,即‘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在未来,残疾人的精神世界将更有寄托,融入社会更有尊严。”
而作为本次展览荷方学术主持,荷兰精神博物馆馆长翰思·罗杰称,“中荷展打破了主流艺术博物馆的惯例,原生艺术为博物馆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推动世界以多极化的观点来探索艺术。中荷展因东方视角的加入,会更引来欧洲艺术界多方关注。”据悉,中荷展的荷方展览地冬宫博物馆是荷兰三大主流博物馆之一,
2016年年初,荷兰冬宫博物馆专辟出原生艺术馆,由荷兰皇后马克西玛剪彩开幕。
原生艺术完全不同于常见的主流艺术,以不讲究技法、无经验、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创作为灵魂,没有受过文化艺术熏陶的精神病患者、自学者等自发创作的艺术都可以纳入原生艺术行列。其中,精神病患者自发创作的艺术,是原生艺术最主要的创作人群。20世纪40年代,法国艺术家让·杜布菲通过挖掘精神病人的艺术提出了原生艺术理念;在中国,本次展览的中方学术主持郭海平,曾多次进入精神病院发现、挖掘艺术家,已有十年时间。
据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副总编兼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张和勇阐述,原生艺术是源于生命的艺术,具有生命的原始性,呈现出艺术的纯洁,回归了人类上千年研究的课题——艺术的起源、本质和目的。“内心的自由是当代人难以企及的渴望,说话要看人脸色,做事要受制于目的,画画要先磨练多年技巧,这让绘画艺术充斥着服务性的歌功颂德,和无病呻吟、悲天悯人的肤浅表达。而原生艺术以其真诚,能让现今发烧的绘画降降体温。”
参展的36位中荷原生艺术作者有的患有自闭症、智力发育障碍,有的患有癫痫、双相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还有的已经康复,并融入社会。而来自荷兰的著名印象派画家梵·高,同时也是一位精神疾病患者。此次中荷两国精神病人画作汇聚南京,正是拉开两国“梵·高们”的第一次对话和交流。
作为展览的一部分,10月10日,由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美术学院、江苏省心理学院承办的“艺术与精神疾病”的讲座,以及原生艺术衍生品的公益展,都将面向公众展开。
本次展览由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荷兰精神博物馆主办,获得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荷兰外交部、荷兰教育文化科技部支持。10月9日至10月15日为中国展期; 11月23日至次年5月为荷方展期。
来源: 长兴幸福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