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美育教育是 艺术市场的基石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注
 

黄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谁对艺术品感兴趣?谁是艺术品市场的客户群体?谁会花钱买艺术品?这些都是艺术品市场很关心的问题。先找到鱼群,再下网捕鱼,艺术品市场也需要精准营销。

艺术属于个性化的小众市场,购买艺术品需要与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我们经常看到国内外各大财富管理机构发布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快速增长的报告。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一级市场上,相当数量的画廊难以为继;在二级市场上,活跃的高端拍卖客户也就一两千人;虽然博览会观展人数持续增加,但是真正花钱购买艺术品的人占比并不高。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精神文化和财富管理的需求,但是高净值人群与艺术消费、收藏并不能直接划等号。很多人只关注艺术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而对艺术品最本质的文化内涵并不感兴趣。

最近几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面对本科生开设《艺术品金融》全校选修课,选课的同学遍布各专业。除了艺术学院的同学外,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你们为什么要选这门课?发现大约40%的同学选课的原因与其生活背景和成长环境有关,例如亲朋好友从事与艺术品或艺术品市场相关的工作;还有的学生小时候有过学习艺术的相关经历,或者得过相关的奖项。耳濡目染的成长环境对于艺术素养的养成有明显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对“艺术北京”的参观者随机问卷调查显示,对文化艺术品感兴趣的人群中,受过专门艺术教育的占比为32.85%;其次是受朋友影响,占比为24.64%;从事与艺术相关工作的人数占比为22.63%;受家庭影响占比为11.68%。可见文化艺术和美育教育对艺术市场的重要性。

在城市中,今天的80、90后视野开阔,艺术素养已经远远超过50后、60后和70后。虽然大家都在抱怨中国教育的问题,孩子不仅要成绩好,还要学习舞蹈、乐器、美术、武术、篮球等,但是不可否认这些训练使孩子们的能力和素养得以提升。荷兰学者针对美国、荷兰和中国在校大学生美育素养的研究表明,今天中国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不输欧美。

当你徜徉在“艺术北京”“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时,扑面而来的大多数是年轻人的面孔。今天的80后、90后与父辈的人生阅历、教育经历、消费习惯和生活理想等诸多方面大不相同,他们对生活情趣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远远超过父辈。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更加简单、开放和自我,更加认同和自己生活相近的当代艺术,更愿意将设计和艺术融入生活。

收藏和投资艺术品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艺术品不仅仅是收入财富的问题,而更多的是精神、理念和情感上的认同。购买艺术品除了与收入水平有关外,还与美育教育、见识视野、生活背景、生活情趣等诸多因素有关,而这些综合素质的培育需要时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的普及和投入。(编辑 董明洁 许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