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这个墓群出土珍贵文物 还入围中国考古新发现

新浪青岛

关注

1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宣布了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六项入选项目。位于青岛黄岛区的土山屯墓群被列为考古新发现入围项目。

六大考古新发现

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

山东济南市章丘区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

福建明溪县南山遗址;

湖北京山县苏家垄周代遗址;

河北行唐县南桥镇故郡东周遗址;

吉林安图县宝马城金代遗址。

2六项入围项目

广西隆安县娅怀洞遗址;

陕西高陵县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墓地;

甘肃宁县石家墓群;

西安市秦汉栎阳城遗址;

青岛市黄岛区土山屯墓地;

四川眉山市江口沉银遗址。

此外,蒙古国后杭爱省和日门塔拉匈奴城址荣获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

发掘

封土墓考古取得重大新发现

土山屯墓群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土山屯村东北的岭地上群山环绕的开阔地带,地下多为砂岩。墓群原有15座封土,其中1座被毁坏。封土大小不一,大的直径约15米-30米。

记者了解到,2017年3月至11月,为配合铁路工程建设,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黄岛区博物馆,对工程所涉土山屯墓群部分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

共清理汉代封土14处、汉魏时期墓葬60余座,出土大量原始青瓷器、陶器、铜器、铁器、漆木器、丝织品等文物。其中封土及埋葬习俗、“祭台”性质的砖构平台、“堂寝”椁室结构、遣册、“上计”公文木牍、温明和玉席等为这次考古的重要新发现,已经引起业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此次考古发现,墓群封土之下一般为两座具有早晚关系的并穴墓葬。较早的墓葬入葬后,在墓上起封土,为第一次埋葬封土。较晚的墓葬均打破部分较早的封土,入葬后,再在其上起封土,较晚的封土叠压在原封土之上,整体形成一个更大的封土。部分墓圹外围发现有沟状遗迹,可能为排水沟或界沟。

“砖构平台为国内汉代墓葬发掘中首次发现,共在7处封土有发现。”青岛市文物保护考研研究所所长林玉海介绍,这类平台均位于封土南侧的缓坡之上,略呈方形,边长2-2.5米。其基本结构是东西向铺素面平砖,再在周边用立砖砌出平台范围,其中编号封10的砖构平台中央放置有一灰陶罐。初步推测,这可能是西汉晚期墓前祭祀的“祭台”性质的遗迹,其作用应是在墓前“露祭”时摆放酒食。部分封土发现有存在早晚关系的两处砖构平台,分别对应早晚两次埋葬封土,其中较晚的平台一般位于整处封土南侧缓坡的中心位置,应是同时祭祀封土下两座墓的墓主人。

成果

墓葬保存完好出土遗物丰富

土山屯墓群考古队领队彭峪介绍,本次共发掘西汉晚期——东汉早中期墓葬52座,东汉晚期-魏晋时期墓8座。最为重要的是西汉晚期-东汉早中期的一批墓葬,这些墓葬大部分并穴分布于封土之下,呈长方形,部分带有墓道呈“甲”字形,岩坑竖穴砖木混合椁形制为主,墓葬发现有“人”字形椁顶的迹象。有的椁外填有大量的陶瓦片堆积,多为破碎的建筑材料,推测其用途与“积贝、积沙、积石”墓的用途相似,可能也有一定防盗作用,可称之为“积陶墓”。  

在一处墓葬棺内有男性墓主一名,仰身直肢葬,身体的骨骼和须发(头发、胡须、体毛)保存完好。据遣册及印章所载,墓主人应为“堂邑令刘赐”。随葬品有原始青瓷壶、玉温明、玉枕、玉席、玉具剑、玉带钩、琉璃七窍塞、嵌金环首铁刀、铜镜、铜印章、玉印章、木俑、木杖、毛笔、板研漆盒和一批木牍。另有大量织物,残朽较为严重。另外,考古人员根据另一处墓葬内发掘出土的遣册记载,墓主人为刘骄君。墓内随葬品主要有漆案、耳杯、漆盒、漆盘、竹笥、木牍、角擿和纺织品等。其中丝织品较多,据遣册记载,棺室内应有50件随葬的织物。部分织物保存较好,织物、纹饰及刺绣等尚存,故决定将内棺整体提取,待进一步开展实验室考古工作。

亮点

出土明温和木牍等珍贵文物

“发掘出土文物共计1000余件(套),主要有陶器、原始青瓷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玉器和丝织品等。”林玉海介绍,原始青瓷器主要有原始青瓷壶和原始青瓷瓿,这类器物在鲁东南沿海地区汉代墓葬中常有发现,产地应为吴越地区;铜器主要有铜镜、铜带钩、铜环、铜印章等,其中铜镜出土数量大,种类多,且保存状况好;铁器主要有削刀和铁剑;漆木器有漆盒、漆案、漆盘、漆樽、漆奁、漆耳杯、木牍(共23枚)、竹简(约10枚)、木剑、木带钩、木杖和木温明等;玉器有玉印、玉带钩、玉环和玉剑璏等;纺织品残朽严重,但依然提取了纱帽、系带、鞋袜等部分织物,另有部分织物整体提取,待室内进一步清理保护。

这些文物种类繁多、形制精美、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其中出土的玉印、玉席、玉温明、玉枕和木牍尤为重要。据考古专家介绍,两枚玉印同时出土时,在墓主人腰部位置,正方体形,侧面有对穿小孔,墨书印面,分别为“萧令之印”和“堂邑令印”,应为明器。附近同出的还有一枚龟钮铜印,铸有阴文印面“刘赐”,为私印。

专家介绍,温明这类器物,过去在扬州、连云港等地曾发掘出土,往往称为“面罩”,学术界对其定名曾有过讨论。《汉书·霍光传》:“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关于“温明”,东汉人服虔注曰:“东园处此器,形如方漆桶,开一面,漆画之,以镜置其中,以悬尸上,大殓并盖之。”

木牍上都写了些什么

发现一件竹笥,竹笥内除发现梳篦、双管毛笔、板研、和削刀外,另发现十枚木牍。十枚木牍中,有两枚为空白木牍,有两枚为尚未使用的“名刺”,分两行墨书“堂邑令赐再拜  谒”,有六枚为“上计”文书性质的公文木牍,经初步释读,木牍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片 两面每面分两栏书写

第一面及第二面上栏为《堂邑元寿二年要具薄》,共38行,记载了吏员数量、城池大小、户口人数、犯罪人数、库兵数量、提封数量、疾病、垦田、钱粮市税、传马数量、赈济贫民等方面。

第二面下栏为《元寿二年十一月见钱及逋簿》,共14行,所载内容为税收和欠缴的各类税收细节。

第二片 两面书写

《诸曹要员集簿》共20行,所载内容与《诸曹要员集簿》相似,略有不同。

第三片 单面书写

为《堂邑盗贼命簿》,共7行,记载所捕盗贼及定罪情况。

第四片 两面书写,每面分两栏

上栏为《囚簿》,共6行,记载囚徒定罪及输铁官情况。下栏未有自名,共4行,前有墨点,分别记载两件司法案例和戈船所在位置。

第二面为《牧君移书要》,共8行,为一种由上往下传达的公文,记载州牧君下行的文书概要,共计6件事。

第五片 两面书写,每面分两栏

为《堂邑元寿二年库兵要完坚簿》,共49行,所载内容为兵器完损情况的统计,所记兵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第六片 两面书写,每面分两栏

第一面上栏为《盗贼命簿》,共7行,记载所捕盗贼数量及定罪情况。下栏为《君视事以来捕得他县盗贼小盗伤人簿》,共7行,记载所捕他县盗贼伤人情况。第二面上栏为《囚簿》,共5行,记载囚徒定罪情况。

下栏未有自名,共三行,以墨书“●”开头,记载县民疾疫及治疗情况。

《续汉书·百官志》刘昭注引胡广注曰:“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计)簿。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 ”对照遣册,“堂邑戶口薄一”应是指这批上计文书牍。

精美的漆器也是本次发掘的收获之一。土山屯墓群出土漆器器形、胎质、装饰风格等均与扬州、连云港一带西汉中晚期木椁墓出土漆器非常相似,甚至有些完全相同,似为同一作坊生产。

[专家观点]

新发现为秦汉史研究提供珍贵资料

记者了解到,此次发掘的这批西汉晚期—东汉早中期的墓葬,由于大多未被盗扰,且埋藏环境较好,故保存相对完好。其封土下两座墓葬的结构,异于本地区发掘的胶州赵家庄汉墓、黄岛安子沟汉墓和日照海曲汉墓,为鲁东南沿海区域的这类封土墓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

封土前砖构“祭台”,是国内首次发现,为研究西汉晚期的丧葬制度和社会风俗,特别是对墓祭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和考古资料。砖椁加木椁的椁室结构,当是受南北两种地域文化的影响。“人”字形椁顶目前多发现于今江苏、浙江沿海一带,有研究者推测这是属于越人的一种独特埋葬制度。土山屯墓群出土“人”字形椁顶,应与战国至汉代时期鲁东南区域和江浙吴越文化区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关。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信立祥说,完整的县级集薄是第一次出土,特别是文字保存完整,价值非常高。温明之前也出过,但这次结构完整,各部分构件位置清楚,且有遣册上的自名,很难得。这群墓葬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墓都不一样,有些显然受到中原的影响,比如砖椁。其他地区砖椁直接放棺,这里有地方特色,砖椁内置木椁。墓祭的问题,在鲁西南和鲁西地区,祠堂非常发达,在封土上使用祭坛,很具地方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白云翔说,这次考古做得无可挑剔,包括现场发掘、资料提取和科技的运用等都做得比较完善。木牍的发现,包括遣册和公文木牍,为秦汉史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原始资料。

6大考古新发现

济南市章丘区焦家遗址

焦家遗址两次发掘面积共计约2170平方米,发现了极为丰富的大汶口文化遗存,包括1圈城墙和壕沟、215座墓葬、116座房址、1座陶窑等,另外在发现的974个灰坑中,绝大多数属于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大量大汶口文化日用陶器及玉器、白陶,大型墓葬的出现,以及大汶口文化晚期城墙和壕沟的发现,均揭示出这是这一处重要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的中心聚落遗址。从墓葬发掘情况看,这批墓葬表现出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色,墓葬分化不断加剧,极大地丰富了对大汶口文化葬制和葬俗的认识。房址的发现填补了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焦家遗址处于古代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区域的核心地带,是鲁北地区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意义的重要遗址。长期、系统地开展焦家遗址的聚落考古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对于探讨鲁北地区聚落结构和人地关系、深化中国东部地区的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通天洞遗址是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位于阿尔泰山南麓。提供了本地区旧石器-细石器-青铜-早期铁器时代的连续地层剖面。旧石器时代文化层中出土的石制品种类丰富,包括勒瓦娄哇石核、盘状石核、勒瓦娄哇尖状器、各类刮削器与莫斯特尖状器等典型的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石制品。显示出旧大陆西侧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特征,在国内同时期遗址中十分独特,填补了中国缺少典型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类型的空白。经碳十四测年,旧石器时代地层的年代距今45000年左右。该遗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出土的典型莫斯特文化遗存也为进一步探讨亚欧大陆东西两侧史前时期人群的迁徙、交流、扩散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福建三明市明溪县南山遗址

南山遗址的重点发掘区域分别位于山顶、4号洞及3号洞。依据地层叠压关系及遗物特征,可划分为5个文化期,年代为距今5800~3500年。第一期至第三期文化仅分布于洞穴,第四期至第五期文化主要分布于山顶发掘区,4号洞有少量分布。在山顶发掘区发现福建省内迄今最早的蓄水池遗迹、大量柱洞、灰坑,反映了当时山顶生活的史前人群规模。除此之外,南山遗址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浮选所得的丰富的植物遗存上。作为一个洞穴遗址,浮选出土了炭化木屑、植物种子、坚果、核果等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其中又以植物种子为主,分别属于至少38个不同的植物种类。其中包括水稻、粟(谷子)、黍(糜子)、大麦、大豆和绿豆等6个品种,另外还发现有梅子、柿子、猕猴桃、葡萄等可能被栽培的鲜果类植物遗存。南山遗址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对构建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义,对探讨福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来源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也为探讨史前人类行为模式、生业形态、人类活动、种群迁徙与交流、闽台史前文化渊源关系,以及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等重要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极为珍贵的资料。

湖北京山县苏家垄周代遗址

苏家垄遗址是一处包括墓地、建筑基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考古发掘了一批曾国高等级墓葬,已清理墓葬106座、车马坑2座,此外还发现了与墓地同期的大规模遗址及冶铜遗存,目前已发现3座炼铜炉,具体年代为两周之际至春秋早中期之际。苏家垄遗址是与叶家山、郭家庙、文峰塔和擂鼓墩等地点并存的曾国考古发现,这些考古发现建构了传世文献并不明确的曾国,并使之成为周代物质文化面貌最为明晰的诸侯国之一。墓地出土的曾侯仲子斿父九鼎、埋葬七车的车马坑,以及规模宏大的聚落等,暗示这里存在作为曾国都城的可能性。这处高等级聚落与同时期的郭家庙、文峰塔等曾国遗存并立,显示出当时曾国复杂的社会结构。

河北行唐县南桥镇故郡东周遗址

经考古调查,共发现六处新石器及战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址、墓葬、遗址。发掘面积约7000平方米,共清理东周墓葬36座、车马坑7座、水井50眼、灰坑420个、窑2座、灶2座,出土铜、金、玉、陶、蚌、骨角器上千件(组)。初步认定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北方戎、狄族群的贵族墓地和战国前期居住址。故郡遗址的发掘填补了冀中地区同期考古空白。墓葬狭深积石、动物头蹄葬及铜鍑、直刃匕首式短剑、金盘丝耳环、玛瑙饰品、饰有绹索纹的青铜器,流行殉人、大量殉牲,别具一格的车马装饰,在同期中原各国极为罕见,是北方族群自有特色;同时,车马埋葬制度,青铜器、陶器纹饰、造型、器物组合等又显现深受晋、燕等中原文化影响,为研究戎狄族群华夏化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吉林安图县宝马城遗址

宝马城遗址为金王朝长白山神庙故址,2017年度发掘面积为562平米。完整揭露了位于院墙内回廊外东南角的大型夯土台基式建筑址(JZ4)以及外墙东南角与南墙正中南门。搞清了城内主要建筑(组群)的形制与布局,增强了对城内排水沟设置以及城内外整个排水系统的了解。宝马城遗址是近年来发掘的保存状况最好、揭露面积最大的金代建筑遗址之一,也是近年来东北地区辽金时期乃至全国历史时期考古工作中少见的高等级遗址。该遗址的发掘,是中原地区以外首次通过考古发掘揭露的国家山祭遗存,对了解当时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研究金王朝对于东北边疆的经略以及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探索中华文化多样性、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早报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彭峪 摄影报道

来源:青岛早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