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再破古董鉴定案 迷案83人被刑拘
一些不法者借助各类展会、广告包装自己的“专业形象”,但目前上海没有正规拍卖公司专门做艺术品收购。
家里藏着一个造型奇特的瓶子,竟是《鬼吹灯》这样的网络小说里所说的陪葬“明器”,更有人愿出70万高价收购!
面对这样的诱惑,刘某带着“宝贝”来到上海靓尊艺术品鉴定服务有限公司,随后被介绍至一家鉴定机构缴纳了1万元“鉴定费”,最终被定为“赝品”。
乍看“天衣无缝”的过程,背后却是所谓的“拍卖公司”、“鉴定机构”联手的骗局。这样以收购“古董”名义实施的诈骗,如今已升级为2.0版本,看似“合法”,但背后没有交易量、不具备资质等细节却暴露其诈骗实质。日前,普陀公安破获了一起“升级版”以回收古董之名进行诈骗的案件,涉案资金达600万元,83人被刑事拘留。
记者从警方和业内人士处获悉,一些不法者借助各类展会、广告包装自己的“专业形象”,但目前上海没有正规拍卖公司专门做艺术品收购。因为古董鉴定本身有其“灰色地带”,普通人切勿轻易涉足其中:“那些几块钱摊头买来的东西竟是稀世珍宝的‘传说’,早就不存在了。”
价值70万“魂瓶”交了鉴定费后被认定赝品
去年11月,刘某在网上发现一个帖子,称一家“上海靓尊艺术品鉴定服务有限公司”欲收购古董藏品,于是想到自己珍藏的“魂瓶”,于是按照帖子上的联系方式联络到对方“马经理”。据了解,“魂瓶”正是《鬼吹灯》这类小说中所谓的“明器”——一种陪葬瓷器。
通过电话沟通,“马经理”对刘某收藏的魂瓶大加赞赏,并称有客户意欲以70万元的价格收购刘某的藏品,前提是“只要宝贝是真的”。
在马经理的大力游说下,刘某来到上海靓尊艺术品鉴定服务有限公司,随后交了1万元鉴定费,将魂瓶交给该公司指定的上海劢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结果被认为是“假货”, 靓尊公司当场退了货。
看起来这是一场“合情合理”的商业交易。然而这家“靓尊”公司早已进入警方的视野。
2016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石泉路派出所先后受理三起“鉴宝诈骗”案件,均为犯罪团伙通过网络、电话散布“古董”拍卖信息,以标的物“可能是宝石”、“价值上亿”、“有买家出巨资收购”等承诺引诱被害人到其艺术品鉴定公司,随后由涉案公司帮其代为拍卖收藏品,骗取被害人高额拍卖费后均“流拍”。
上海公安在走访调查中,位于普陀区铜川路的上海久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浮出水面。正当民警准备深入侦查时,该公司却忽然于2016年8月初搬离原址不知去向,案件调查一时陷入僵局。
随后两个多月内,专案组积极寻找涉案被害人,制作相关笔录70余份,初步统计案件涉案金额达150余万元。办案民警通过对部分被害人报案材料进行梳理,制作辨认笔录锁定涉案艺术品公司相关“业务员”真实身份,最终通过网上追逃抓获3名涉案人员。
手法升级:从“拍卖”到“鉴定”
警方经追踪发现,专案组获悉原久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管理层及业务骨干均已搬至普陀区另一某商务中心,并更名为“上海靓尊艺术品鉴定服务有限公司”,继续从事原先的诈骗活动,但该团伙诈骗方式已有所变化。
在“上海久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时期,这一团伙是假借可以帮助被害人委托拍卖,骗取被害人的高额拍卖费。该团伙自导自演在海外承包展厅或印制相关虚假图册,寻找所谓的“海外买家”假意收购被害人的古董,团伙还专门制作了艺术品拍卖网站,让被害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古董的确已经进行“备案”并附有虚假的备案编号。
然而后续因被害人的古董拍卖结果均为流拍,一些人上门讨要被骗钱款。这一团伙不得不搬离原先的办公地点,改换公司名称,诈骗手法也变得更加隐蔽。
“后来是通过把客户骗来公司,要求进行鉴定,鉴定机构出具的证明都写是‘赝品’。”据“靓尊”公司总监肖某称,一般他们会带着客户去上海劢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国赟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鉴定,让客户交鉴定费——这笔钱必然有去无回。最后公司会奖励鉴定费的25%给业务员。肖某称,自己知道公司并没有相关从事文物古董鉴定的资质:“对外名义上是展览和展销,但并不会将客户的藏品以拍卖形式进行交易,其实质就是通过收取鉴定费用来赚钱。”
2016年12月8日下午,上海警方多部门协作,组织警力对上海靓尊艺术品鉴定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收网行动,当场控制涉案人员90余名,查获账簿20余本,统计涉案金额人民币600余万元,公司管理层肖某等15名骨干人员全部落网。
12月12日,警方在上海劢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国赟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内又抓获5名涉案嫌疑人。目前,共有83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涉案账户已被依法冻结。
古董“鉴定公司”只能鉴定“金属成分”
经查,两家所谓的鉴定公司都不具备国家相关资质,出具的检测被告也都系虚假的。此案中负责鉴定的“劢颐”公司负责人张某供述,公司检测机器实际只能鉴定物品的金属含量,根本无法检测古董的真假或进行断代。
2016年11月中旬,他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靓尊”公司的员工陈某,对方表示会介绍客户到公司为公司增加收益,期间“靓尊”公司陆续带到公司做鉴定的有约18名客户:“都是根据靓尊公司和客户谈好的价格进行收费,我们从中共获取700-1000元的检测费,剩余部分都返还给靓尊公司了。”
“古董鉴定本身是一件非常复杂、非常专业的事情,并不是任何一个机构都能进行的。”记者从一些业内人士处获悉,对于古董鉴定,即使行业内的顶级专家也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一些参加拍卖的古董更是要汇集几方专业鉴定意见供参拍者参考:“相对于黄金白银、珠宝玉器鉴定,古董鉴定的情况最为复杂,前面那些只需根据物理特性,后者除了基本的物理特征,还要考虑历史情况、文化特点、艺术风格等来辨别真伪。”
警方提醒市民,上海目前没有专门从事艺术品收购的正规拍卖公司,不少没有拍卖资质的艺术品公司、文化传播公司、投资公司等以代拍卖、收购之名,实施诈骗活动。
“一般而言,藏品成交前收费的都是骗子,遇到成交前收费应马上终止交易。”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拍卖公司的一般流程是征集拍品、公开展览、组织拍卖会,成交后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而不是在拍卖之前就收费。此外,拍卖公司对鉴定的态度非常审慎,很多时候会要求拍品的持有方自行提供证明:“说是拍卖,却拉着你去指定的机构做鉴定,本身就很可疑。”
“捡漏”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这些被害人自己也应该反省,手上的藏品价格忽然翻出成百上千倍,哪儿有这样的好事?”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过去的确曾有过普通市民低价购来的瓷器、铜器被证明具有一定价值的情况:“比如最近正在放的电视剧《鬼吹灯》,80年代就有人专门去农村收老货了,现在还能有多少能到普通消费者手上?这种‘捡漏’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这些业内人士还表示,就算真的是古董,其价值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器型是否完整,品相是否完好,关键部位是否保留,出产地在哪儿等等,都是影响价格的原因。”他们举例称,比如国宝级的“北宋汝窑”瓷器,有商家拿着一小片瓷片卖出天价,并举例称此前在香港的拍卖会上,一小片汝瓷拍出了60万的天价:“问题是人家的品相近乎完好,这些商家卖出来的磨得连颜色都看不清了,还有什么价值呢?”
“现在尤其要警惕一些进入各类展览会‘镀金’的所谓拍卖公司。”一些业内人士介绍,曾在上海一次文物展览上遇到这样的公司,展出多件古董却没有一件肯卖出,反而不停询问消费者“有没有古董要卖”:“古董本身也是商品,不卖哪儿来的钱?这类公司很可能就和这些骗子一样,就是借展览会给自己‘镀个金’。”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