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业里能否挣脱假古董标签

新浪上海
舒抒
对于成片建筑保护,首要原则是要使用建筑,“不能让历史建筑变成博物馆。”与此同时,保留原有的建筑密度并加以使用,意味着投资成本的上升,既然政府不可能长期托底,那么就必然要引入市场机制,加以法规引导,让历史建筑进行再开发。

位于衡复历史风貌区的建业里因改建成酒店而饱受争议,有传闻称其部分建筑将高价出售。记者日前从建业里产权持有者上海徐房(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复建后的建业里将于明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但所有建筑都不会出售。
作为石库门建筑群改建酒店模式的探路者,建业里与新天地、田子坊一样均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究竟哪一种模式最适合上海石库门的“再生”,专家表示,困难或许比你我想象的都大。
“不出售”保留居住功能

图片说明:建业里公共区域
建业里地处上海最大的成片历史风貌保护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建国西路以北、岳阳路以西。20世纪30年代,法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在 此投资建造房屋,故称建业里,并分东、中、西三弄。对外开放后,西弄将作为酒店,东弄和中弄作为酒店公寓和长租公寓使用。
昨天(19日)下午,记者现场探营,可以看到整个石库门建筑群已完成外部复建,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天井、老虎窗等上海石库门房屋的标志均有所保留。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中、西弄交界处,原本居民取水用的水塔被改建成了工业风格的眺望台,这里也将成为未来建业里的新地标。

图片说明:建业里西弄酒店区域“秘境花园”
据悉,建成后建业里酒店总建筑面积为4.32万平方米,由55栋石库门酒店、40套石库门服务式公寓及约4000 平方米的沿街商业三部分组成,意在延续建业里最初“外铺内里”的布局。
有传闻称建业里部分石库门房屋将作为“豪宅”出售,引发市民关注。对此,上海徐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劲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业里目前产权归属徐房集团,为100%国有资产,完全不存在出售一说,未来也不会作为私人用地使用。

图片说明:酒店公寓二层起居室 舒抒摄
建业里运营方、嘉佩乐酒店中国首席代表梅萍告诉记者,未来公众仍可自由进出建业里露天区域,欣赏石库门建筑。但考虑到酒店管理和顾客隐私,酒店客房及长租公寓的露天区域将不对外开放。
复建存有遗憾

图片说明:从酒店公寓楼顶可以看到,“马头山墙”元素被保留了下来 舒抒摄
作为上海现存最大的石库门里弄建筑群,建业里于2003年被列为上海市保护整治试点项目。早在2006年,这里就已经开始大规模改建,但2010年后整个工程却进入停摆。
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历史保护街区的改建如还停留在利用现代材料、现代工艺、仿照古代样式改建,且仅为商业目的,而不是留存历史,就会成为人们所担心的“假古董”。
他同时指出,历史建筑修复应遵循“五个原”原则,即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原结构、原环节。“找出历史建筑原有材料,运用原来的工艺样式,最大限度保留原来街区肌理,适度修缮因岁月流逝而损坏的部分,同时恢复建筑本身的功能。”

图片说明:建业里中弄 舒抒摄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建业里东弄、中弄建造于 1930 年,西弄建造于1938年,前后共22排两层砖木结构楼房,260个单元房屋,占地面积约1.79万平方米,建筑总量约2.33万平方米。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建业里高峰时曾有住户千余家,长期处于超负荷使用状态。因此,过去建业里虽然历经不同程度的修缮,但大部分建筑在2006年整体改建时已出现结构性损坏,甚至内部木结构部分开裂霉烂。居民整体搬迁后,东弄、中弄已出现严重破损,部分建筑只剩外墙。

图片说明:建业里西弄保留了建筑原本的黏土砖 舒抒摄
朱劲松介绍,根据上述情况,建业里改建之时决定整体保留三分之一建筑,即完整保留西弄,而东、中弄因损毁严重,无法直接修复,故进行复建。复建过程中, 考虑到传承石库门文化这一首要原则,因此保留了“马头山墙”、“清水红砖”、“半圆拱券门洞”等经典石库门元素,延续西弄的内部格局。
“今天建业里房屋结构、建筑尺度和比例均完整保留原样,石库门建筑群肌理并未发生改变。”朱劲松表示。
不过他也坦言,建业里复建的确存有遗憾。根据最初设计,施工方将在拆下的砖墙中选取仍可使用的红砖重新进行外墙装饰,“但拆下2万余块后发现,经过70 年,砖块都变‘酥’无法使用。”同时由于建筑材料限制,东、中弄复建最终采用了陶土砖而非原本的黏土砖,并且砖块勾缝间的水泥涂抹也略显粗糙,在施工工艺 和部分材料选取上留下了遗憾。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历史建筑保护等级,“复建”有局部复建、全 部复建等多种区别。建业里“复建”获得的评价褒贬不一,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国仍沿用文物保护法对历史建筑保护进行规范,无法涵盖建业里这样的石库门建筑 群。因此,郑时龄建议尽快编制完整的建筑遗产保护法,对历史保护建筑和建筑群进行有梯度、有层次的法律制约。
历史建筑不能变成博物馆

图片说明:建业里中弄、西弄公共区域效果图
业界对石库门建筑保护一直存有“四种模式”的说法,即新天地模式、田子坊模式、建业里模式和其他文保模式(如建业里的“姐妹”步高里)。
但郑时龄指出,对于成片建筑保护,首要原则是要使用建筑,“不能让历史建筑变成博物馆。”与此同时,保留原有的建筑密度并加以使用,意味着投资成本的上升,既然政府不可能长期托底,那么就必然要引入市场机制,加以法规引导,让历史建筑进行再开发。
因此,建业里尝试利用开设酒店这一市场模式来探索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某种程度上也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

图片说明:酒店长租公寓地下二层、地上二层半,地下深度约12米 舒抒摄

图片说明:酒店长租公寓地下一层起居室 舒抒摄
记者了解到,建业里地下已经建成了深达2层的地下空间。其中,西弄地下将作为车库和酒店后勤准备空间,东弄、中弄地下2层为车库,部分长租公寓地下1层则为天井和起居室。
梅萍介绍,未来建业里停车位将达230余个,通过挖掘城市地下空间,在寸土寸金的历史风貌区开辟出了为地上空间服务的“隐形区域”,也是建业里改造的一大亮点。
那么,上海目前是否存在较理想的石库门建筑群保护案例?
“现在总结还为时过早。”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刘刚表示,无论是尚贤坊、安康苑,还是建业里,上海石库门建筑都或多或少受到快速大规模拆迁的威胁。而田子坊、步高里乃至新天地的再开发模式都不具备普遍性,因此上海需要尽快在石库门改造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他表示,石库门作为未来上海将不再出现的建筑类型,其历史文化意义将愈发显著。另一方面,石库门所在的历史风貌区对小型设计创意产业等新经济形态都有很强的精神与物理支撑,对上海形成文化产业核心、迈向全球城市也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源:上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