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红墙艺术家为何如此神秘

新浪收藏
来源:sssc盛世收藏公众号
神秘的“红墙”艺术家

“红墙”,红色的墙,原指紫禁城。到了现代延伸为国家红色政权机关,将国家领导人工作、生活的建筑统称为红墙,现特指中南海、人民大会堂这类国家政府机构或部门。
“红墙”是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及政治文化中心的象征和代名词。同时,这里也汇聚了具有国家最高艺术水准的艺术作品。因此,这些机构或部门也是中国最高文化艺术的珍藏源地,同乾隆时期的三希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被称为“共和国的三希堂”。
背景

中南海的藏画,自1949年中南海丰泽园的毛泽东居所挂起《荷花图》(张大千所作)开始,逐渐有绘画作品陆续进入红墙之内,无论是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场所,人民大会堂东大厅,还是领导人出访所携带的国礼名册中,恢弘的绘画作品,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仅就中南海一地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为数不多的画家曾为中南海作画。这些画作的图片,后经中央办公厅主管的出版单位结集成册,以《中南海珍藏画集》示人。
这些被选中的画家,来路身世不尽相同。大多数进入中南海作画的缘起,是逢七一、十一节庆,中南海有关部门需更替一些场所的画作;而画家得以能到中南海挥毫的缘分,则在于通过了一套成形的评估机制。
要求
1、画作要与时俱进
对于中南海的经典画作,外界多半眼熟,但只知其画不知其名。如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勤政殿召开时,立于各高层领导身后的雄浑国画。此画创作于2001年国庆前夕,名为《雄峙》,由山东画家张登堂创作,书法家欧阳中石题款,体量为6.2米×3.2米。
同样身为政治舞台核心地带的人民大会堂,每逢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完毕,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从会议室走出,步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常委们身后色彩柔和的国画,即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书画家侯德昌创作于1994年的《幽燕金秋图》。画作上题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系出自毛泽东诗词《浪淘沙·北戴河》。
进入2000年后,又陆续有一批新作进入中南海。悬挂在中央领导人办公场所的,就包括由著名”红墙“画家吴进良创作的《大吉大利满园春》。


大吉大利满园春在中南海怀仁堂悬挂
2、选画杜绝人情关系
著名画家吴进良在2000年之前就受邀进入中南海作画,中南海的怀仁堂选国画前,中央有关部门为杜绝人情关系,派人出京在各地筛查人选。第一阶段从北方几个省着手,后来又将目光转移到浙江、江苏等南方省份,都不尽如人意。后经地方文艺界的老领导推荐,先评估吴进良的作品画册,再回京查询他的个人资料,确定邀请他赴中南海作画。

原国家主席江泽民点评并收藏吴进良作品《大吉大利富贵图》
3、了解政治是必备素质
许多走进中南海的书画创作者,因其出色的艺术造诣,也会被有关部门委托创作书画,成为礼品。作为礼品的政治味道,自然要透过画作来进行有效传递。所以“懂政治”,也是“红墙”画家的显著特质。
2005年4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通知吴进良等六位画家,希望他们在最短时间内绘制出优秀画作,作为中共领导人赠送给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礼物。吴进良此前已有数幅画作为中南海收藏。这次接邀之后,吴进良想到将紫藤画成龙的形状,代表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血浓于水、同根同祖的关系。又画出两只大公鸡,9只小鸡,其中一只小鸡离鸡群稍远。吴进良解释说,这只孤单的小鸡代表宝岛台湾,总有一天它要回归鸡群,九九归一。9个小时后,一幅充满政治寓意的《合家欢·大吉大利》跃然纸上。
“红墙”画作的价值很难用金钱来量化。一般情况下,一旦画作被中南海收藏,作者都会收到一份由中南海某管理部门发出的收藏证书,证书中会有详细编号。除此之外,并无他物。但稀缺的荣誉授予,使得画家经“中南海”三字加持之后,自身的知名度以及身价倍增。 他们代表了当代书画界的最高水平,对我国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强劲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他们的作品也必将推动艺术市场的价值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