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分离66年 两岸宙字号唐三彩文物跨海重聚

观察者网

关注

据郑州日报1月20日报道,19日上午,“盛世风华——两岸唐三彩交流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展览汇聚了两岸多家文博考古机构提供的代表性唐三彩文物45件(组),其中,包括台北历史博物馆的10件(组),这是分离66年的“宙字号”唐三彩文物首次跨越海峡重逢。

本次展览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指导、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博物院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及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合作举办。在为期两月的展览中,台北历史博物馆携馆藏10件(组)三彩器参展,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博物馆等相关单位也选取了部分三彩器共同展出。

唐三彩因创烧于唐代,且釉色多以黄、绿、白三色为主色而得名。唐三彩以釉彩斑斓、色泽艳丽而著称,体现了唐代盛世激扬的时代精神,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也影响了中国后世低温釉陶及邻近诸国的陶瓷工艺发展。

据介绍,20世纪20年代修陇海铁路洛阳段时掘路所得的一批唐三彩,釉色鲜艳、造型生动,有人物、动物、器皿等。它们不仅见证了盛唐风华,更见证了一段曲 折奇妙的文物际遇。这批三彩器最初于1928年前后入藏河南博物馆,后因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与当时河南博物馆的其他文物一起走上了漫漫南迁路,之 后部分南迁文物运台,并于1955年入藏台北历史博物馆,从此这些盛唐之器便兄弟分离,隔海相望。

时至今日,这些隔海相望的盛唐之器,已分离66载。此次参与展出的台北历史博物馆的10件(组)唐三彩文物虽然只是当年南迁文物的一小部分,但将分藏两馆、遭际相同的两馆旧藏三彩器同时展出,却是一次历史性的重逢。

记者在展厅内看到,分别来自两岸的唐三彩精品被穿插摆放,不少造型相近的更是被摆在一起,这边是三彩鸡,那边是三彩鸳鸯尊;这边是三彩执壶,那边是三彩水 盂。最有意思的是一大一小一对骆驼,造型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一个是三彩,一个上了黄釉,两者据传同为1928年出土于洛阳,而今分别藏于河南博物院和 台北历史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这只黄釉骆驼标注为“宙字117号”,根据1936年出版的《河南博物馆馆刊》第三集所载清册中的一页,民国时期河南博物馆馆藏陶器正是以宙字号编序,除了这只黄釉骆驼,来自台北的另一件展品三彩武人也能在清册中找到当时的记录。

此外,“会古通今——两岸唐三彩暨低温釉陶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博物院同时开幕,来自海峡两岸文博机构和高校的40余位古陶瓷及低温釉陶领域的专家学者将从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史、工艺发展、社会研究等多维角度,对唐三彩与交趾陶进行为期2天的学术交流研讨。

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表示,此次,两岸文博界以学术研讨会为契机,以专题性对话式的学术展示,将分藏两馆的旧藏三彩器同时展出,是一次历史性的重逢。台北历 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表示,这次展览是一小步,却是两岸文博机构互动交流的一大步,相信以后两岸文物会有更多交流。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也称这次交流是一 次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看似寻常却不寻常的聚会,“我们是一个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者”。

据悉,“盛世风华——两岸唐三彩交流展”20日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展览持续至3月20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