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龙友丨静虚涵泳 萧然物外

新浪艺术

关注

涵泳:迂回与进入

经过一番努力,总算顺利毕业。

很长时间没有思考“创作”,只借生活的间隙肆意涂抹。展览也未及筹划,箧笥中积存的小品,率皆临时捡用,实在勉为其难,焦虑因此而起。

2013年11月,幸蒙诸方携助,在荣宝斋办了名为“三十而立”的汇报展,作品很不成熟,于我而言却颇值得纪念。倏忽五载,拙作又将在此展出,与彼时心情大不相同,少了一些欣喜,多了几分惶恐。

这几年间,生活与学业都历经种种,迂回反复。从学生到文艺工作者,又从社会回到校园,而今又面临未知前程。人生世事总是变动不居,而唯一不变的,却是对书写的坚持。想1998年初到艺校,偶涉临池,内心积存的感动突然被激活,二十年恍如一梦,“写字”——成为整个青春记忆的主角。无论得失与成败,此间都包含了太多师友们的关怀和期待,情之深切难于言表。

展览的名字——涵泳,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既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具体的方法。

古人读书治学,强调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薛季宣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未易以浅近夺,信能反复涵泳,会当有得。得之大小,则系乎精诚所至”。学者在经典中逡巡涵泳,从容不迫地深入其中,在胸中切劘经典义理,糅合生命体验;通过反复“玩味”,精诚投入,将它们融入笔端。董其昌说“书贵熟中生”,并非易事。如能平心静气,不为外物所累;对经典精熟细读,了然洞彻,或可谓“熟”。若能排弃臆断和陈说,自然时觉生疏,令人徘徊而不厌。这何尝不是我多年以来的梦想。更为艰难的是,经典即使掌握,也不能直接搬用,需要我们不断地做着复杂而细致的转换、诠释工作,从中寻绎出现实和经典之间保持一致的“义理”,此非涵泳所不能。

曾国藩与其子曾纪泽论学时说:“涵泳二字,最不易识”,“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又说“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

这几年的实践,精诚未至,更谈不上“有得”,偶或与之相合,稍得片刻欣喜。大多时间伏案工作,沉浸其中,以至疏忽了世故人情,怠慢了家人朋友;更致于丰标折损,平添二毛,内心犹不敢懈怠。逐渐接受了一种方式:虚心涵泳,随意所之。正如曾国藩所言,把“书”看作活水,且将自己看成花、稻和鱼。一方面盘旋于经典,同时在生活中培养书写技艺。竭力打破观念的藩篱,在尽可能真诚的书写中寻找“我”之所在。

涵泳,既可视为退守,也可以看成是为了更快进入的一种迂回,在日常的体悟中找到自己的归宿,带着理想走向未知的将来。

——龙友

师友惠语

作品欣赏

请横置手机欣赏

龙友,1984 年生于江西永新。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2006 年江西师范大学陶瓷艺术专业本科毕业;2012年江西师范大学油画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师从张鉴瑞先生;2012 年到南昌市文联工作,任南昌市文学艺术院副院长、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期间被评为江西省“四个一批”人才、南昌市“五四奖章”获得者、江西省优秀文艺工作者等;2015 年考入中央美院,师从邱振中先生,攻读“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博士学位;2018 年以论文《从杨凝式到欧阳修:五代至宋初的书写》获博士学位,并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论文”奖。 2012 年在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举办“游目骋怀—龙友书法作品展”。2013 年在荣宝斋美术馆举办“三十而立—龙友书法作品展”。2018 年在荣宝斋美术馆举办“涵泳—龙友书法作品展”。

作品在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优秀奖”(全国奖)、第六届楹联书法展二等奖等,多篇学术文章及作品在国内报刊、杂志上发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