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与古为新•孙晓云|特刊

新浪艺术

关注

孙晓云

1955年生于江苏南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十九次代表大会代表,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全国书法展、兰亭奖评审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导、硕导,苏州大学博导,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

荣 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和三次省部级劳模,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宣部全国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文联“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江苏省委省政府首届“紫金文化奖章”、全国七次书法大奖等。

出 版

《书法有法》

《孙晓云书法精品选》

《不忘初心——孙晓云书法》

《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孙晓云》

《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历代家规家训选》等

不忘初心 与古为新

Q = 周 学

A = 孙晓云

Q:孙先生,我们知道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您毕生都在从事书法艺术的创作实践与研究,从您的角度来看,中国书法本身对于中国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A:书法毫无疑问是中国文化的标杆和载体,因为它书写的是汉字,是中国至今还在使用的文字,而书法是由毛笔作为特定书写工具的。五千年的中国文明,书法作为文字作为中国之美、中国精神的象征,一直贯穿、记载着整个中国的历史。

Q:我注意到近年来您的书法实践方向,没有再继续书法艺术“创新”方面,而是回过头来一笔一划,用最传统的小楷抄写中华国学德育经典《四书》以及《历代家规家训选》等,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A:我们这两代人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地文化训练以及历史文化常识的训练,所以跟前辈比会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现在做的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补课。过去古人谁没读过 写过《四书》呢,科举考试是必考的,而我还没做过这件起码的事,一直是我遗憾的。近几年我抓紧时间,一有空就在家一边读、一边写,花了三年多时间完成了小楷《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去年出了四书合辑,今年,我又完成了《历代家规家训选》,加起来一共10万字。

有人问我:“你花几年的时间做一件事,书写了十万字的《四书合辑》以及《历代家规家训选》,是不是很值得?”确实很枯燥,但是对我来讲 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虽然很少逛街,这个期间也很少在外面吃饭,现在眼睛也花,写小字也不像以前速度那么快了。但是,我想留给我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我在这个年纪再不做这样的事,以后更没有机会了。

我一有时间就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写,甚至出差时都带着笔墨纸张。我又不能允许书写中有一个字不满意、有任何的错误,所以重写是经常发生的。我将写错的搜集起来有一大包,少说也有几万字。我总是对自己说, “不以善小而不为”, “勤以修身”,“吾日三省吾身”。就算是人生晚饭的“恶补”吧,但是补总比不补好。

Q:这次晋京的书法展取题为《与古为新》,是否也有这方面的思考呢?

A:《与古为新》出自于司空图在《诗品》当中一首诗中的一句话,“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它的意思就是,我们伴随着前人,做前人已经做过的事。不要担心我们在传统文化中没有继承、没有创新,一定会有创新的。所以我们要想好,作为每一个中国书法的爱好者,书法实践就是检验中国传统书法最好的标准。我们既不要背上传统的包袱,也不要背上创新的包袱。在继承当中创新,在创新当中继承。

Q:您十多年前的《书法有法》一书,被广大书法爱好者奉为学习书法的经典。书中很多内容是从理论方面阐释了书法的“法”,这本书一版再版,发行量有二十万之巨。从作者的角度,回过头来再读,是否有新的价值与角度,请您再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本书。

A:《书法有法》这本书,是将我四十年的书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它提出来,然后得出自己的答案。因为我觉得书法实践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就在我们身边的事,我们随时随刻都在跟中国文字打交道,跟中国书法打交道。它应该融入我们的血液,融入我们的思维方式,融入我们的行为。

Q:最后一个问题,书法对于您来说,意义又是什么呢?

A:我过去是书法实践者,现在还是书法实践者,将来我这一生都是书法实践者,我给这一生的定位就是书法实践者。书法已经成为我的精神寄托、心灵的安放地。每当我遇到情绪起伏和不安的时候,书法都能让我感到心情愉快、安宁,感到我有信仰、有向往,也有奔头。所以我一拿起毛笔就是最幸福的人,我就是离理想最近的人。

书法有法 声动中国

中国经典名篇因中国汉字而得以承传,因中国书法而得以生姿,这是中国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五千年薪火相传的文化密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诗礼传家的知识框架中借由逐字逐句的精神实践,以识,读,诵,写,行的完整链条实现了一笔一划,一言一行的知行合一,这也是中华文明得到世界尊重的重要依据。这一民族特性为构建全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此次孙晓云先生书法展的一部分,我们邀请高英,董蓓,王曙,傅国等朗诵艺术界名家,诵读《兰亭序》《安乐铭》《桃花源记》《朱子家训》《百家姓》等经典篇章。借助有声语言的二次表达,连通了此次展览视与听的物理关系。这一文化展示维度的增添,让观众在欣赏孙晓云先生书法的同时,更加深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让每一位深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观众,在感受书法作品间诗性静态美之余,聆听经典辞章中的文学律动美。如此,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周 学

朗诵人/Reciter

高 英

国家一级演员

原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院长

董 蓓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副院长

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

王 曙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

江苏广电总台主持人

傅 国

江苏省朗诵协会副会长、秘书长

江苏广电总台主持人

周 学

知名媒体人,艺事荟创始人

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

小雪初至 天地大美

孙晓云书法作品展

呈 现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主 办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 办

荣宝斋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

江苏省美术馆

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

展 期

2018年11月23日至11月30日

地 点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9展厅

荣宝斋大讲堂

主题

“书法实践者”讲座暨孙晓云系列书籍签售活动

时间

11月23日下午2:30

地点

北京西城区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19号

荣宝斋大厦2层多功能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孙晓云一直致力于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美德。近年来,她集中创作了“中华传统德育经典”系列,先后用小楷书写《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新近又完成了《历代家规家训》的创作,累计10万余言。这些体现中国书法艺术魅力、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书法精品的面世,受到热烈欢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孙晓云立足经典,传承文脉,潜心书法,孜孜不倦。三岁伊始,就在母亲的启蒙下临池学书,至今已经六十载。在洞悉古人用笔之理与笔法嬗变源流的基础上,对各种书体准确理解、长期实践,逐渐形成了笔精墨妙、韵浓情真、灵动秀劲、自然天成的书风。

同时,孙晓云非常注重书法理论思考和总结,《书法有法》一书先后由国内外六个出版社出版,十七年来畅销不衰,二十六次再版,印数突破二十万册,创全国书法理论书籍销售量纪录,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进程中,孙晓云以坚实的传统帖学功底、鲜明的个人书法面貌以及精到的书法理论研究,成为当今江苏书坛的领军人物和当代中国书坛的代表人物。

孙晓云拓展了中国书法,书法也成就了孙晓云。她是全国书法界唯一连续参加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的党代表,现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曾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值得一提的是,她也是江苏首届“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

“紫金文化奖章”是由江苏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文化艺术最高奖。当前,江苏正在着力打造高显示度的江苏文化标识,加快构筑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她创作的“中华传统德育经典”系列书法作品,是不可多得的文艺精品,是江苏乃至中国的文化标识。《与古为新——孙晓云书法作品展》,不仅作为重点项目列入江苏文艺名家名作工程,更是江苏为“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专门举办的晋京重头展览活动。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而应“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这次展览,孙晓云通过百余件书法作品,展示了她对传统与创新的深刻思考。衷心希望大家通过展览,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阅读中华优秀典籍的同时能够享受书法之美,感受中国汉字、中国文化的魅力。

不忘初心,与古为新。衷心祝愿孙晓云书法艺术之树常青,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奉献给伟大的时代!

——节选自

《与古为新——孙晓云书法作品展》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