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萧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坛巨匠

新浪收藏

关注

萧瀚,著名画家,积彩色调水墨画开派人,生于安徽芜湖,196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友联画院副院长,北京海华归画院院长。

1987年应德国及法国政府部门邀请举办个人画展并讲学。1988年获西德巴肯霍夫基金会赞助提供画室进行艺术交流并考察北德艺术。1989年旅居德国,并在德国多个美术馆及画廊展出。1992年德国国家一台拍摄及播放(萧瀚艺术在德国)专题片,同时获德国新闻社(DPA)报导和介绍。他先后应邀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父纪念馆中山画廊等多处举办个人画展,历年来作品参加多项国内外大型美术展并屡次获奖,作品广为德国、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博物馆和著名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家收藏。《欧洲之春》三联画亦为欧洲理事会大厦收藏。自1994年始,作品每年在香港著名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德、荣宝斋、及台湾甄藏、上海朵云轩、北京翰海、嘉德、保利、中贸圣佳拍卖成绩斐然。2001年首次进入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价前十名”行列。2013年首次拍卖成交单幅过千万人民币记录,并荣登胡润百富艺术榜。

萧瀚的作品以中国传统为基础,并以创新的手法开拓具意象和印象色彩的水墨画的新路。以多次滴彩积色,形成诸多冷暖灰色调子,产生天然之趣,再结合大自然之万象,研创出自然而富变化的独特风格。其创作理念为“穷尽色彩之光辉,融合笔墨之精神,抒发现代之情怀”。

2002年以来于中国美术馆中央圆厅、上海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甘肃省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等举办个人画展并举办学术研讨会。自回国后受海归艺术家群体的委托,发起成立海华归画院和海归艺术家协会,2007年成功举办百年海归艺术研讨会,积极致力于推动海归艺术的各项事业发展。2012年至今全力推动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书画人才发展事业。

香港《艺术收藏》杂志:

唯有独特风格

画坛可居一席地

拥有开宗创派

市场方具高价值

张大千独创泼墨技法成为一代巨匠、傅抱石皴染画法独步画坛无人能及

李可染积墨画法享誉画坛、吴冠中点线面技法成为大师,

萧瀚开创积彩色调画法齐肩范曾、刘大为

中国千年画坛唯有突破方能标榜千秋。香港《艺术收藏》在近现代画坛艺术风格及市场解析中称:“谁的画能创高价?能在画坛占一席之地?远的不说,在中国近代画家中张大千开创了泼墨、泼彩技法,他的作品被全世界认可,拍卖也是天价频出;傅抱石独创皴染画法,他的作品深受藏家喜爱,单品拍卖最高达2个多亿;李可染积墨画法享誉整个画坛,作品成为天价的代名词;吴冠中点线面技法,作品在连续几年的拍卖排行榜中名列前十;萧瀚开创了积彩色调画法,改变了中国画坛二分天下的格局,成为与范曾、刘大为能够比肩的画坛大家。

张大千没有做到满幅色彩绘画而萧瀚做到了,成功独创积彩色调

想在传统国画基础上有所突破的艺术家其实早有人在,但并非人人有所建树。萧瀚成功独创了积彩色调的绘画理念,突破了传统水墨艺术的色彩空间,将国人习惯了的黑白线条、晕染效果、留白意境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把水墨丹青的审美志趣更加丰富,这走出去的积彩色调获得国、内外艺术家的一致好评。

如果张大千让西方艺术界认识了中国画

那么,萧瀚改变了西方艺术界对中国画的理解

早年,张大千居住在西方,他的传统水墨和泼彩画让西方艺术界认识了中国画。而萧瀚常年居住在德国修行,他的积彩绘法是独创并研究到十分成熟,在他浑然天成的色调里,远观有写意的随性,细察又有工笔的细腻。在散点透视中,竟能用国画笔法描绘出西画效果,这样的别致表达引得西方画界一片哗然。他是首位在德国国家一台(ARD)播放专题片介绍积彩调画法的中国画家,他是在德国举办个人画展的最多的中国画家。

谁能在范曾价值千万元的作品上挥毫泼墨

中国著名画家,国学大师范曾作品在拍卖场和收藏者手里,无论是欣赏还是鉴定,都需要戴上手套才敢小心翼翼的拿起。这是出于对天价艺术的保护,一旦有了闪失,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要想在范曾作品上再进行涂抹绘画,在当今画坛中恐怕没有任何画家敢这样。唯独萧瀚曾与范曾联合创作三十余幅萧瀚配景,范曾画人物作品。

《范曾·萧瀚旅欧合作作品集》两人引以为傲

萧瀚凭借自己对中国画的领悟独创了积彩画法,并形成了冷暖对比色调的水墨画。他深知传统之所以为传统的意义,所以他没有忘记时刻向大师学习,在向世界画坛迈进的过程中,

还必须要追寻前辈大师。两人共同出版八开精装的《范曾·萧瀚旅欧合作作品集》让两位画坛巨匠均引以为傲。

在德国举办画展最多的华人画家,被德国画界高度认可

国家电视台一台专题介绍的中国画家——萧瀚

萧瀚是在德国举办画展最多的中国画家,他具有意象和印象色彩的水墨画获得德国画界、评论界的一直好评,他的水墨艺术融会贯通了国画的意境和西画的印象,他在水墨上的大胆尝试取得重大突破,是国人认识到传统水墨的巨大潜力,水墨是无所不能的。他在哥廷根市美术馆举办的《萧瀚画展》吸引德国社会各界嘉宾参加。

德国国家电视台曾专门拍摄及播放《萧瀚艺术在德国》专题片,同时获德国新闻社(DPA)报道和介绍。

当代最具价值最具人气互为认同的大家

萧瀚

生于安徽。中国积彩色调水墨画开派人,196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现为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友联画院副院长,北京海华归画院院长、中国对外友好联络会理事,安徽大学及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刘大为·萧瀚精心合作

刘大为

1945年生,祖籍山东诸城。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顾问,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主任。

范曾·萧瀚精心合作

范曾

江苏南通人,字十翼,是中国人物画画家、书法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

萧瀚拍卖市场价每平方尺30-40万

范曾拍卖市场价每平方尺50-60万

刘大为拍卖市场价每平方尺30-40万

共同合作创作精品力作,艺术水平同具高度

刘大为:

当今画坛唯萧瀚能给我的作品配彩色景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是当代翘楚画家。他的人物画造型严谨,刻画入微线条流畅,刚健爽朗,风格清闲,完全摆脱了旧人物仕女画柔靡琐细的积习。他的水墨写意人物画更是继承了近代自任伯年以来包括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黄胄等大师的优秀传统,其特点就是热爱人民、贴近生活、造型生动、神态逼真、笔墨潇洒、清新流畅。他的人物作品可谓是曲高寡合,无人能及。当看到萧瀚的积彩画法后说:“在中国画坛、唯有萧瀚能配我的人物,画以五彩斑斓!” 二人合作过多幅画作。这些对传统书画造诣极高的大师们在与萧瀚合作的过程中,对萧瀚的绘画功力赞不绝口。

唯刘大为、萧瀚作为代表中国画坛在国际重要场所展出

2008年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世界著名华人美术家”奖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负责对外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中央对外工作的方针、政策,跟踪研究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发展变化,向党中央提供有关情况和对策性建议;受党中央委托,负责中国共产党同外国政党、政治组织的交往和联络工作;协调、归口管理中央直属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的有关对外交往工作。2008年,在钓鱼台国宾馆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刘洪才部长颁发的“世界著名华人美术家”奖。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到场祝贺。

2011年以刘大为任团长,萧瀚为副团长与赵安宁、陈政明、崔俊恒,郝平、苗再新、范扬、孔维克、陈琪画家团赴德展出,并赴奥地利捷克等地采风写生。2012年, 新任中国人民共和国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推动书画人才发展、成长、成功经验及梳理工作。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展览及世纪坛《浩然精神》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70周年书画名家作品展。

徐悲鸿归国后任北平艺专校长,将中国画推向了世界艺术巅峰

吴冠中归国后使中国书画艺术大爆发

萧瀚归国后任人社部书画专业委员会会长,将是中国书画市场未来风向标

在中国近代画坛,徐悲鸿、吴冠中、萧瀚被称为归国画坛代表人物,1928年,徐悲鸿与田汉、欧阳予倩组织“南国社”。在上海成立南国艺术学院,他担任绘画科主任;2月,应南京中央大学的聘请任艺术系教授;10月,任北平艺专校长,将中国书画推向了世界艺术巅峰;吴冠中游欧回国,任中央工艺美院系教授,并被任命为学术带头人。中国书画艺术大爆发,引领了中国书画市场,其作品屡在国际拍卖公司拍出天价;2002年萧瀚归国任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必将是中国未来书画市场的风向标。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父纪念馆破例同时展出首位在世画家作品,萧瀚是台湾画坛唯一获此珠荣的画家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创立于1955年,馆内收藏以中原文物为主,地方文物为辅,大部份系1956年7月至1957春接收原河南博物馆迁台及战后日本归还古物,和国父纪念馆同属于台湾最高级别的艺术殿堂。在近代画家中除张大千的作品曾经在两座博物馆在展出外,当今在世的画家中唯独萧瀚的作品破例共同在这两馆展出。1997年两家博物馆展出萧瀚作品多达220余幅。

画作引起国外艺术评论家的高度重视

对于萧瀚的作品,德国评论家海格·乔斯拉评论道:“他直接描绘的一些禅画,则是东方式的表现主义,更强调个体心态的直接抒发,昭示生命的真实意义和瞬间,人与自然的永恒统一和冲突,

大千世界的阴阳互补和精神世界的超然与追求。”

德国哥廷根市美术馆馆长艾瓦·卡波特对萧瀚的艺术给予评论,他说:“萧瀚强调墨、色相辅相成,这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似乎一直不太被重视,色彩的重要性往往受到忽视。萧瀚在极薄的宣纸上营造出繁复和谐,对比丰富的各种色彩调子,具有开拓与独立价值和创新意义。萧瀚展示他极度个人理想化追求和创意的作品无疑如同一束光亮,直射深邃的中国绘画殿堂,让人体验东方悠久典雅的传统艺术韵味之后又对现代思想情趣以关照。他衍化出新意的画风,诸色混合统一对比的蓝灰、黄灰、紫灰、红灰色调,在传统中国水墨画上未曾出现过,使得更有现代审美情趣。”

继齐白石、张大千、范曾、刘大为之后

2013年萧瀚荣登胡润百富艺术榜

胡润百富是追踪记录中国企业家群体变化的权威机构,是由出生于欧洲卢森堡的英国注册会计师胡润先生于1999年创立的。是中国推出第一份财富排行榜,也是现在国内财经榜单里影响最大的一个榜单。胡润排行榜分有许多类别,在艺术排行榜中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徐悲鸿、范曾、刘海粟等均因拍卖达到一定高度荣登胡润百富艺术榜。2013年萧瀚荣登胡润百富艺术榜!

2016年上半年,萧瀚荣列拍卖前十名,居第五位,而单价(每平尺)升居第2名达每平尺38万,在第一名吴冠中之后。   

谁在收藏萧瀚的作品?

——外国总统、中国政要、商界精英

香港特区特首董建华、澳门特首崔世安、赌王何鸿。、首富李嘉诚收藏萧瀚作品

2007年7月1日应香港政府、大公报、文汇报邀请与董建华、何鸿。、李嘉诚等28人作为主礼嘉宾之一,参加回归十周年庆典活动,在中华情全球华人书画世纪大展上作《文化艺术的回归》专题演讲,并获澳门赌王何鸿。颁发的纪念奖。会后,香港特首董建华、赌王何鸿。、首富李嘉诚均收藏萧瀚作品,11月在安徽泾县主持召开《百年海归艺术研讨会》;作品《秋霭晚照》入选北京第二届国际双年展。

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行政院长吴敦义、郝柏村收藏其作品

2009年获外交部李肇星部长于钓鱼台国宾馆颁发《特聘优秀艺术家》证书。4月应邀访台,受到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国民党副主席兼秘书长吴敦义接见,萧瀚新作《黄山三十六峰》、《李白诗意》等为其收藏。

《黄山云起图》被德国总统代表政府收藏

2006年,11月在北京昌平虎峪山庄召开画院第五次会议,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日本等著名海归画家提出有益见解,晚宴后观看文艺演出,次日登山郊游写生,会议圆满。会后受德国总统克里斯迪安·伍尔夫接见,《黄山云起图》为德国总统伍尔夫代表德国政府收藏。

欧洲议会大厅收藏萧瀚《欧洲之春》三联画

欧洲议会的主要任务是讨论人权问题和派遣人权观察委员会,如对被揭露的警署或监狱虐待和酷刑事件进行调查,或者提醒一个国家和公众舆论对种族主义或排外思潮提高警惕。1995年,萧瀚创作的《欧洲之春》三联画被欧洲理事会议会大厦秘书长克奈贝斯办公室收藏。

彩墨融辉  东西筑桥

毋庸置疑,中国绘画在全世界受到艺术爱好者的欣赏。

这个世纪以来,也有越来越多中国艺术家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中国绘画也由此渐渐有了新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尽管在这个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中,中国绘画还是以其固有的传统和特征性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虽然有由于不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变迁和发展,但她仍是以其特定的表现形式,民族的认同性,文化的象征性持续稳定地保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和风格。

近几年来,西方人对中国画的各种表现力以及他的内涵和哲理越来越感兴趣,对于她的受敬重的传统和精神已透过揭开的一扇扇窗户而窥见一斑。

萧瀚频频在西方的许多重要的地方展示他极度个人理想化的追寻和创意性的艺术作品,无疑如同一束亮光,直射深邃的中国绘画艺术殿堂,让人体验认识东方悠久典雅的传统艺术韵味之后又对现代思想情趣以观照。

萧瀚出生在中国安徽位于扬子江畔的一个古老小城。他的故乡是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画派——新安画派的发源地。这使得他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对这个画派古代大师所流传的笔墨技艺和丰富论著有深切体会,使他很早就流动著以哲理为根基的绘画传统血液。青少年时代,他就表现出对绘画少有的热情与敏感。以至节省了早餐费用来购买颜料和纸笔,勤习苦读,训练功力和塑造信念。事实上,这个满江风帆、古街老巷、青山绿水、晚霞朝雾风景秀丽的小城风光,陶冶了他特有的情怀和梦幻般的心灵,养育出对自然景象云、水、雾、光、影的炙热感情和诗境般的追寻。

在他1964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绘画系不久,即经历文化大革命被迫中断学业的非常时期。纯真的艺术创造被受到质疑,而他仍以人性的纯情率真沈浸山川烟云的抒怀,这是他艺术家特质的内心律动所致,正是这种顽强不懈的保有一贯性的刻苦努力,使他取得非凡的成功,并成为一名艺术教授。萧瀚现已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是当今中国画坛在认同传统基础上创新现代山水画并其独特风格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成就是把西方绘画的丰富色彩与表现手法融入中国绘画中,使二者有机结合,互为交融,相亲而映辉。

萧瀚虽然描绘的是现实的自然景象,但他并非仅仅再现它的外部华饰,而是试图沟通与诠释事物的内在精神与统一,力图将其灵魂溢逸出来。这就是中国画千百年来推崇的“形神兼备”,“意”为主要艺术内容的传统。他的绘画是写实的,但极富诗意和幻想,深邃而具哲理,凝定超越时间的永恒,有极强烈的个人风格与以正统文化观念融会现代观念的艺术价值。

萧瀚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如“光色与幻影”,“轻逸与凝重”,“晦寒与鲜暧”,以此塑造具象征意义的山石、树竹、云雾、河流与泉水,让这些基本元素在互补中构成有气氛的山水画。黑色的墨在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墨分五色,墨色在神奇的宣纸上可以呈现多层次的表现方法,由浓到淡地渗化就像人的呼吸,可以渐渐缓慢地消失。萧瀚又结合他有丰富经验的多次泼彩积色法,创造出流动的、朦胧有韵味的意境,从而使他的绘画带有印象主义的色彩。用刚柔相济的墨线和冷暖变化的色块使他绘画中的物象变成梦幻般地飘逸和蕴籍,大地和宇宙融为一体,自然物象与神精心迹渗透化合,体现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传统哲学精神,传递着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歌。

尤其要强调的是与墨色相辅成的色彩,这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似乎一直不起统领作用,色彩调子的重要性受到忽视。萧瀚在极薄易化的宣纸上营造出繁杂和谐、对比丰富的各种色彩调子,是一个开拓与独创,但这种创建又不失去原本固有的中国画传统和审美法则,因此更有独立价值和创新意义。

他画上的色彩层次是细腻丰厚的,那些透明沈稳西画才有的各种灰调复合色,呈现光泽和魅力,与含玄学意味的墨色和跳跃的亮色交织组合同奏一曲,流畅而委婉,意韵无穷。这与他自1988年移居欧洲来有很大关系,在这流派纷呈的多彩世界中,使他能立身异质文化的彼岸而回眸审视同质文化的长短,距离感造就清晰度,他面对西方色彩大师的名作筛选和摄取精华,唤起对色彩的觉醒。他带着熟练坚实的中国画传统技艺和美学观念,又极有胆识与清醒的思辨,尝试新的探索。用宣纸去显现色彩的个性,并借助水与毛笔的晕染和笔墨韵律,衍化出新意的画风。诸多混合统一对比的蓝灰、黄灰、紫灰色调,在传统中国水墨画上未曾出现过,使得中国绘画更有现代审美情趣,他的研创实则是架筑起东西方绘画互为认同的桥梁。

德国哥廷根市美术馆馆长。艾瓦·卡波特(EV·KABOTH)

1993年7月於哥廷根

漫天彩霞映溪山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萧瀚先生的一本画册,一看就放不下手了。赶忙重新翻到画册的扉页上端详画家的照片,心想,这位未曾谋面的中年男子做了一件真正的大事。

毫无疑问是与传统相衔接的中国水墨画,但却把沉睡久远的色彩全部唤醒了。先前也曾有人来唤醒过一部分,如张大干、林风眠他们,但还很少听到像他唤得那么响亮,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

中国传统文化创造了一种在现实中的精神生存方式,机智地选取了收敛、淡雅、飘逸、素朴的基本风致,力图用最省俭、最含蓄的途径来表达不甘同流合污的自由襟怀,这便决定了中国艺术的诗化写意取向。这是一种永远值得珍爱的文明形态,更作为这种形态的传代者也有权利对前辈提出质询:长久的收敛和含蓄,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力的涌动?浅灰色的江天枯瘦的树,雨蒙蒙的诗意深玄色的禅,罩住了祖先千百年,什么时候,能使华夏山水和中国人的欲望一起,以人的绚丽和烂漫宣泄出来?我不知萧瀚先生自己是怎么想的,我翻着他的画册寻找了一种长久的期待。

萧瀚笔下的色彩,层次丰富、饱满准确、透明不浊。处处回荡着朦胧美和流动美,显而易见地展现着西方印象派的神韵,这种神韵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世界各国的现代审美者都能眼睛一亮。没有人今日怀疑这只能出自于一个视野开阔的现代创造者之手,而不可能是哪位墨守成规者的妙手偶得。但是,这些奇幻的色彩基于中国传统水墨画之上,让人领略一个古老民族、一种古典美学可能达到的生存状态;更重要的是,画幅中的意境,也曾是中国古代最初的那批文学家艺术家们驻足过的,至少是想象过的,因此形成了历时旷远的精神贯通,演示出一种纯属东方的灿烂。

需要说明的是,萧瀚画中的意境虽然也有传统根脉,却于中国古代陈陈相关的文人画中少了孤傲习气、桔涩风致,也跳开了以物易物式的摹景写实,而是直取个人理想中的整体诗境,若梦若真,近似鸿蒙初开,又仿佛天国一偶,是初见似曾相识,细看却又辉煌得陌生。原因中只在于,这是一种对人间美景的精选和集中,对世上烦杂的摒弃和超越,因此已经问鼎瞬间凝固的永恒。原始人、未来人、初生儿、万寿者,都与这个情景有关,中国古代诗情画意中也有些高韬部位与此接壤,它与转统根脉的联系,也就在这里。在我看来,这也触及了我心中的艺术本意。

我在获得这种感觉之后结识了萧瀚先生,像他自己说,创造如此色彩世界,确实有我所感觉到的追求,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伴随着大量技艺化的探索,他向我详细介绍了泼彩积色的种种技艺,真可谓匪夷所思、前无古人。由此我想,他把绘画当作一个逼近天籁的事业,于是也把作画过程当作一个充满天籁之趣的游戏。宣纸、色彩,笔墨,与水山云雾一样,都是天地间的造化。它们同时都是工具又同时都是对象,应该抱着孩童般的心境,惊喜地追随它们有可能出现的变幻。这样,他既不是守株待兔,也不勃地一步步走去,随机应变,随遇而安,一切让过程本身去铺排。此情此景,倒已近似庄子所说的“逍遥游”。

余秋雨中国著名文化学者

人间碧落两勾留

范曾/文

天下之美,,无过于出水芙蓉,出岫云影,它们清逸而舒缓地构成了无法言说的美妙乐章。在艺术上的一切雕凿痕迹,都源于虚骄的心理状态,因此一个艺术家的心灵渣滓太多时,他的艺术立刻会反射出取法掩盖的庸俗。

当我们看到绝无才情的或者言不由衷的作品时,都会有一种憎厌感,因为艺术品是崇高精神的升华,是心智的结晶,是艺术家的全部生命,因此,矫揉造作可说是艺术的大敌。

在中国山水画坛上,萧瀚的作品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它潇洒跌宕,如人无人之境;它蓬头粗服,却如不加粉饰的处子。它博大,那是由于它排除了繁文缛节的雕凿;它丰富,那是由于运用了冲、积、泼、染、勒、提和种种不知名的技法,使画面处处不同凡响;它奇幻,那是由于它不役于物象,而能“以奴仆命风月”,在具象中处处都有抽象的匠心。

有人说萧瀚无法无天,这真是溢美之词了。古往今来,在艺术上真正做到无法无天的有几人?我以为他还远远不够呢?石涛曰:“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艺术上的“至人”和艺术法则上的“至法”,只是指那些可以做到心所欲不逾规的的极少数的人,没有“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胸襟和气度,就不可能从艺术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然王国。萧瀚有胆量和识见,又有精到的造型能力和高雅的艺术趣味,那么,在艺术探索的征途上,他就有指望从有法走向无法,从而在艺术上独标一格。

我以为萧瀚在艺术创作上的陶醉,是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他作画时,置毁誉于不顾,忘情在山川云烟的描画上,暂得于已,怡然自足。他不像某些画家太注意别人的观感,太注意功利的得失,结果往往艺术之内的东西考虑得太少,而艺术之外的东西考虑得太多。萧瀚却有些天真,有些烂漫,有时他的画面上会偶然出现些颇不合逻辑、但十分有意思的地方,那恐怕就是天成文章。

我有一首送萧瀚的七绝,词曰:“雄风浩荡起庐州,万壑千崖象外搜,画到烟霞迷惘处,人间碧落两勾留”。愿与萧瀚兄共勉。

(本文来源马来西亚吉隆坡星洲日报  1991年8月25日 星期版)

积彩创新风格异

刘大为 中国美术协会主席

2001年9月我应德国汉诺威市政府邀请至柏林参加在议会大厦举办的《刘大为·萧瀚现代中国画展》,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萧瀚,待画展开幕之时我也是初次见到萧瀚的中国画山水画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到底是在异国生活和研究者的作品,与国内的中国画创作者完全不同,有个人独特的风格和追求,满眼皆是色彩的斑斓和异国风情,感觉新意和别样,一种文化的不同和创新扑面而来”。

我细细地品味萧瀚的作品,以中西文化的异同和追求去解读他的作品,看到西方艺术对他的影响,使他对中国画陈式化的格局进行改革和突破。突出的一点是他把西方的色彩和技法嫁接到中国画的创构中。不单单是中国画常常奉为圭臬的笔和墨的追求和标准,而是将色彩的表现力辉煌张显出来,让色和笔墨与线共同主宰画面,创造笔墨色的三元素的和谐有序,这种新的追求和技法融汇不是简单的色墨交融,是一种有机融和的结合,即需要对中国文化艺术技法熟练的驾驭,同时对西方绘画艺术有深刻的研究理解,并以文化底蕴为基础的内外结合。因此萧瀚的这种创新中国画也为西方人所欣赏和接受,而又有东方的蕴味和文化底蕴支撑,仍就是中国气派的绘画。

萧瀚创作的成果为中国画的创新和中西合璧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是值得肯定与赞赏的。首先是他的丰富色彩营造,让千百年来以水墨为上的中国画亮丽和多彩起来。他的色彩是借鉴西方色彩原理,创造一种科学原理下环境色的表现,正如德国哥廷根美术馆馆长卡波特所说“萧瀚所创造的这种红灰、蓝灰、银灰、黄灰等色调的绘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未曾出现过”,这说明是一种开拓创新,艺术创作中最为难得的就是创新和风格的建立,是所有艺术创作者一生追求的至高境界,能在中国画坛形成一种画风;其次是他的这种色彩追求在技法上不是西方印象派色彩的调和法,不是简单照抄使用蓝色加黄色而合成为绿色后涂抹在纸上的西方水粉、油画的那种技法,他创新了一种犹如黄宾虹、李可染积墨法的积彩法,让宣纸成为一个大的调色板,不断多层次积色,造就浓淡变化的色彩互渗显现,叠加后的中间色透明而丰富,不同于中国的重彩画以厚涂和矿物质颜料覆盖作画,始终保持宣纸的渗化和活性,以多次积色但仍薄薄地呈现各种色调的技法,成功创造了他的“积彩色调”水墨画风格。

当我在和萧瀚交流更久以后,我对他艺术上的追求有了更多的理解与认识,他是和我们这代人有共同的经历和艺术情结。他从儿时到大学前都是以国画为学习的起始,大学和我们一样经历了文革,促使他画了十年的油画、水彩水粉、连环画、年画和版画,是那个时代戏称的“国、油、版全面发展,年、连、宣拳打脚踢”艺术追求。我见过他画的几本连环画,有线条的、块面结合的,都有欣赏性和高度技巧。他所创作的素描和色彩小稿很有灵性,油画和水粉主题创作也得到很高的认同,《华夏照千秋》水粉创作获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优秀奖,《艺术世界》杂志选为中心页刊登,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成绩,甚至他创作了不少版画作品也极有韵味,还被出版社请去为他人修改年画。这些经历造就了全面的绘画基础,对于他后来研创积彩色调水墨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厚积薄发,博观以约取,才有今天的成果。

他的积彩色调水墨画已然成为他独特风格的代表性创作,他同时研创积彩风格的花鸟画也突破了前人的技巧和式样,是有写意和写实的融合性,这种具象和抽象结合的审美作品在中国花鸟画中不多见,是他自己的艺术语言。

他的积彩人物画不同于一般的造型和笔墨技巧,在色迹斑驳中勾呈人物形象,是因势利导的把人物浮现和刻画出来,具有灵性和生动,是首先由无为而达到有为的境界,人物无论是由古到今,全凭意念和感觉去与画中人物对话,能感应和交流,这种人物画是胸中有积累才能感发和流露真情。萧瀚以积彩法创作的人物画更是色彩和造型兼备的独特面貌的人物画。

大道易行,大纛已张,愿萧瀚的积彩色调水墨画走向更高的山峰!

承传统之韵 开一代新风

黄光男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

历史博物馆展出他的山水画,我站在他那些色彩厚实、水气淋漓的大块风景之前,一则震惊画境的深邃;一则惊讶他画风的大胆。他的画强调和谐与对比之间的关连,籍由色彩的运用,表达了明与暗、深与浅、浓与淡所形成的深密的层次感和趣味性。而所谓大胆,指的是他整体的色调以灰色为主。灰色的一股印象是黯黯沉沉、缺乏生气,他欲不然。他的灰色脱胎自他成长环境里所经历的文化大革命等的阴影,抒发出他内心潜的感情,是真实情感的再次;次外,还有他讲究技巧所加入的光度、深度和空间的各项变化。所以,虽然是灰色调,欲生气盎然。

他绘画里吐露的时代脉息也是我激赏的部分。中国人自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融合中西”成为有心人最关注的一项时代课题。美术创作方面,由徐悲鸿、刘海粟首开风气,其后林风眠、李可染等人更以鲜明亮丽的成绩,把中、西方的画理、画趣熔于一炉。当然,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等人一向亦被推崇为以传统笔墨另开新境界的水墨画大师。而目前,老辈画家算来是吴冠中的融合中西最具成就;年轻一些的画家,则应该可说萧瀚是集誉于一身的佼佼者了。

萧瀚绘画的最大特色是“泼彩积色”手法。也就是,不怕色彩浓厚,一层一层的迭合沉积。这种手法,事实上就是西方人绘画的基本技法。另外,他的画特别注重光影、明暗的对比,这也是西方绘画里的重点要项。所以,他不只是一改中国文人画的疏淡、空白的趣味,使画面色彩满布,还在水墨的基础上注入西方绘画的技法和格调,辟出中国绘画的崭新格局,展示了今日中国人渴求的时代性。

萧瀚的创作理念为“穷尽色彩之光辉,融合笔墨之精神,抒发现代之情怀”故他主张应该以创作开发“笔情墨趣色辉的中国画新意境”。我想,看过他画作的人应该都会同意,他确确实实以他的画实践了他说的话。而我写此篇序的用意,一则表达我的敬意;再则也希望中国的美术界有更多这样的人,那么,以后中国的绘画就不会再分成国画、西画,而是明明白白的“中国画”。

世界级著名收藏家感言(部分)

我愿意成为萧瀚作品的经营者

我出生于张大千的故居四川,20世纪90年代初期移民美国。曾经与张大千的泼墨作品失之交臂,没能收藏到他的代表作品。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与萧瀚结缘,在萧瀚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绘画的激情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我感受到了一种真善美。一直至今,我第一眼看到他的画作时产生的激动之情都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从此,我便成了他的“铁杆粉丝”。我会在中国成立一个国际艺术基金组织,推广和经营萧瀚等艺术家的作品,虽然我不是艺术家,但我能够感受到艺术家的创作灵魂,在众多辛勤的耕耘者背后,我愿意成为一名合格的经营者。

——美国古国联合航空集团董事长古梅

张大千、傅抱石、萧瀚作品是我的收藏方向

萧瀚的作品具有保值和升值的信心,是他进入台湾市场后能做到以精品惠顾收藏家和稳固上升空间。更重要是他独创了艺术风格,如同收藏张大千、傅抱石、赵无极、李可染作品一样,虽然目前萧瀚的画价已在一定高度上。但如果迟进场,可能会失去收藏他作品的机会,因为可以评估他的升值空间在不久的将来会成倍上升。台湾市场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种迹象,我每年都会有数百万元的资金有计划去收藏他的作品。

——台湾来鹤台建设董事长 施明华

我们每年都会有一批资金投资到萧瀚的作品

当旅德著名中国画家萧瀚的画展到达深圳举办时,我本人立即喜爱上了他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由于本公司近几年来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智慧,事业发展的非常顺利,为提高企业的文化底蕴,我们选择收藏萧瀚画作作为投资艺术品的起点,并逐年跟踪收藏,每年至少有一笔资金投入。投资萧瀚的艺术精品收藏到一定数量作品后,不仅出版专辑,还可以建立艺术陈列馆展示这些作品,使企业的文化形象不断上升。

——香港高迪实业公司董事长 陈竹均

萧瀚的作品本集团建立专门的陈列馆

本集团每年高价收藏萧瀚的作品,已在新建的办公大楼里建立了专门的陈列馆,展示他的积彩画作,成为本集团提高员工文化艺术修养的欣赏场所,也是集团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每次收藏他的作品会超过千万元,他的一些代表作和巨幅作品,如《霞映云山飞瀑鸣》等,欣欣向荣,云山水流的画作为企业带来好运和财气,所以多年来均挂在我的办公室里。他的画作还被本集团烧制成数米高的巨幅瓷板画,装饰在大楼的潜艇和许多重要墙面,成为企业的文化亮点。

——江苏省建筑集团董事长 陈正华

跟踪收藏萧瀚作品是趣事也是投资

从2002年春本人收藏萧瀚第一幅巨构《晚秋暮韵》以来,逐年跟踪收藏他的精品,互相成为好朋友,常聚首饮茶谈艺,也使本人有更大兴趣和决心从事艺术品的投资,并对艺术产业的前景看好。目前已在一处王府大院内建立了规模较大的艺术沙龙,主要收藏萧瀚的作品和海归派名家画作,确立收藏投资方向,是萧瀚独特风格作品的魅力和机缘,引领了本人最后将放弃其他商业活动,而全身心投入艺术投资行列中来。

——北京私人大收藏家 黄董事长

名家点评

笔情、墨趣、色辉

萧瀚巧妙地把西画的光色表现法运用于中国画,从质材媒介到艺术语言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在这方面做出成绩的,还有张大千、刘海粟、黄永玉先生。

他谨慎地保存文人水墨的创造成果,在注意笔法、墨法的基础上加强“色法”,确立自己“笔情、墨趣、色辉”的探索方向。

使山水画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格调,参照和采用了西画的色彩,运用了许多“做画”的方法,但没有丢掉书写,丢掉笔墨。更重要的是,他遵循传统的审美原则,在山水画中写景传情,追求意境表现,具有雅俗共赏的品格。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著名理论家  邵大箴

开启了中国画的新篇章

萧瀚的绘画艺术成就在于融合了西方与中国的绘画因子,进而培育出独树一帜的个人风貌。他结合了中西特长,讲求物象之真实,运用科学的描绘,透过笔、墨、色的观念,呈现心造万物,追求自然的艺术境界。他架设了中西之间的桥梁,揭开中国画新页。

——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展览前言

复兴了中国色调画法为中国画指引了方向

“积彩色调水墨画”仍是水墨画,但已不是传统文人画家以水墨为上的画风,而是用积彩的方法使之具有色调倾向性的水墨画,或者说他将文人的黑白世界演化为七彩世界,不仅仅是适应了不谙“墨分五色”的洋人的视觉,也复兴了曾经称为丹青的中国画的色彩传统。但萧瀚复兴的色彩意识不是中国古代的“五色”系统,他是试图以西方人发现的“七彩”的色光去照亮、去唤醒中国人眼中的“五色”,让色彩这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去实现中国画推陈出新的使命。所以,“积彩色调水墨”的提出便超出了萧瀚个人艺术的意义,而令人思味中西艺术色彩观念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著名评论家 刘曦林

萧瀚作品为画坛带来清新的风

在中国山水画坛上,萧瀚的作品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它潇洒跌宕,如入无人之境;它蓬头粗服,却如不加粉饰的处子。它博大,那是由于它排除了繁文缛节的雕凿;它丰富,那是由于运用了冲、积、泼、染、勒、提和种种不知名的技法,使画面处处不同凡响;它奇幻,那是由于它不役于物象,而能“以奴仆命风月”,在具象中处处都有抽象的匠心。

——中国画坛巨匠、国学家  范曾

积彩色调水墨画的顿悟

萧瀚

中国画千百年来多以墨色为主体,充盈遮盖了整个艺术苍穹。“墨分五色”成为欣赏中国画、体味色彩的单一标准,极具玄学意味。而占半壁河山的色彩原理被置于一旁,或轻描淡抹成为浓、淡、干、湿墨色之附庸。余在五彩缤纷的西方艺坛,吸取和采撷精华,并运用西方颜料和中国颜色混合使用,使中国宣纸在多次泼彩积色后,发挥最大程度的渗透性、融合性和包容性,创造色彩丰富瑰丽、浓艳脱俗的“积彩色调山水画”。

余研创的色彩中国画,挣脱了单一的中国传统审美绘画体系,以鲜明的粉色和水性色交错使用,多次以透明的色彩沉积,也以浓烈之色覆盖迭加,传统的笔墨退居次要地位,或平分秋色,或退到了画面的深处作为一个底韵托载色彩山水。尽量显现色彩在宣纸上的各种光泽和力度,使色相明确饱和,具有张力。这样多次泼彩积色使各种倾向的色彩互相碰撞、流动、激荡、渗化、溶合滋润和对比迭加,凭着感觉从闪烁不定的沉积色斑中寻觅出山水物象,使其“浮现”出来。这种色彩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发性,极富幻想。创作起始,并无明确的构想或“胸有成竹”,常常是看着弥漫全纸的斑迹而“空发奇想”触发画意,再依据人生积累和深厚造型基础去塑造勾成物象,并小心保留一些意想不到的偶然渗化出的“天然之色”。这些彩色的山水画给人一种新的感受和心理满足。色调造成主旋律和音乐的韵律感,绚丽多彩和繁复统一有机契合,形成一种可与西画媲美而又别具色彩韵味的积彩色调水墨画风格。

用多次积色法去表现山水,可以验证中国的宣纸对色彩的表现力亦是无限的,并不比西洋画逊色,甚至许多微妙反映,西画望尘莫及,主要是宣纸的渗化能力促使泼积上的色彩互相融化配合、渗透,形成诸多黄灰、紫灰、绿灰、蓝灰、银灰等冷暖软色调的透明感和韵律味,是西画的调色法也难以比肩的。而且薄薄的宣纸还可以两面作画积色,除主要积色外,还可用泼、冲、印、沥、染、罩、提等法把色彩沉积到宣纸上,达到特殊效果。

中国水墨画历来强调的是笔墨即笔情墨趣,宣纸对墨的反映以达尽至,干、湿、浓、淡、泼、积、焦墨、宿墨等变化无穷;笔法就更多,中锋、侧锋、顿、拙、折、拖、劈、抖笔、颤笔,还包括繁复的各种办法,不胜枚举,为前人所创造的集大成。唯色法单调,用色多以易融化渗透的花青、赭石、胭脂等,轻描淡抹。在墨的绝对统治下,作为附属、稍厚重的矿物质颜色,如石青、石绿、朱砂等,多作点缀,不敢作主旋律,也仅以原色用之,未见如西画用复合色以致画面形成微妙色调,背景更不敢施以大片混合色调呼应主体,空以白纸千篇一律。余的画面量满幅用彩色,绚烂多彩,色彩变化细微,仍是东方气派与审美情趣,于传统构成中求新、真、活、奇。空气、水分、风、阳光、晨雾、雨露皆化合在色彩丰富的层次中,均是以色来营造这活生生的真山水,折射出万象旁出,鸿蒙顿开,宇宙丽象,云水奔突,宏观微达之七彩光芒。

色调水墨画的技法关键是把宣纸变成一个调色盘,让多次积上的色彩沉淀迭加,在水分的作用下互相化合渗透,完成复合色的调配。不同于西洋画的调色盘上调色,再绘画塑造在载体之上。因此,每一次积色均要水分充足,确定主调色彩之后,同时积上补色,达到色彩对比和谐。天然的色斑启迪物象的幻造,沉积的间色具有印象派色彩的光泽,再以笔墨擦和色笔描绘,造成厚实圆浑,层次深邃,丰富精致,肌理、质感、结构显明,透气缜密,诸元素均在色彩的流动和沉淀中达成新的秩序和格局。

积彩色调水墨画的营造

萧瀚

华人艺术家旅居海外,薪传东方文化艺术,弘扬和推广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之文明,赤字之心常为世人欣赏赞扬,“北溟之鱼化为鲲鹏,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九万里,其志在凌云浩水间”。无论北溟之鱼抑或南溟之水,鲲鹏振翮均意在执着求索之中。纵观近百年来诸多东方艺术大师如徐悲鸿、张大千、林风眠、刘海粟等均远涉西方,展现和振兴东方艺术的神韵与雄风,又从西方撷取精华,融东西艺术为一体 ,再展开东方艺术之新风。如徐悲鸿所说:“西方画也可采者融之。”更值得钦佩者乃林风眠打破传统国画“重墨轻色”的桎梏,首先把西方环境色即印象派色彩变化运用。实则中国画在汉唐之前即是色彩斑斓、沉雄博大、神采飞扬,唯文人画兴起之后逐渐转入淡雅逸华为主的审美观点,以写意抒发胸中逸气为追求目标,色彩顿缩。历代皆在笔墨上掘深探微,“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不可夺墨,犹宾不可溷主也”。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阐明以墨代色的原因为:“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 ,不待铅粉之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运连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沈宗骞虽然认识到“天下之物不外形色而已”,但他受文人画家的人生观、审美观、宇宙观和佛、道、禅的影响,仍主张描绘物象时,“既以笔取形,自当以墨取色,故画之色,非丹铅青降之渭,乃在浓淡明晦之间能得其道”,从主观意识上忽略五彩缤纷的自然之色。究其长期以来“舍色求墨”的根源,乃老、庄思想统领的结果。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庄子也曰“五色乱目”。因此,在观念上贬低、忽视、排斥了自然色彩的美学功能,掩盖了色彩的光辉。

但是现代人思想观念,随着人类和科学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东西方文化又相互渗透撞击,知识结构重新组合,文化格局更加多元和纵深,世界虽然变得很小,但人的思维却更为广阔博大,节奏随之迅速跌宕,审美观念愈发激昂多面,让人在体验认识东方悠久的典雅的传统艺术韵味之后,又对现代审美情趣加以观照,墨色的黑白世界已无法概全今人之情愫,《画论》中的春晃、夏苍、秋青、冬黑之水色,也不能表达大千世界诸多冷、暖相互对比的细微色彩调子。前人在石青、石绿、朱砂、藤黄、花青等原色和墨的结合上作了可贵探索,但色彩的科学分析及环境影响、互补等,许多复合色如黄灰、紫灰、蓝灰、红灰、银灰等印象派色彩原理,在宣纸上的表现力,前人还未予以深入研究和实践,即使张大千、刘海粟开创泼彩画,亦是用石青、石绿、朱砂、藤黄等中国画固有色在画面局部或浓墨中心泼上渗化,而混合的中间色彩调子仍未见形成。但在历史画坛上相比于王洽泼墨,李成惜墨,只讲墨法的片面观点,已是很大突破,不容否定开创之成就。画坛在习惯势力的延续以及陈陈相因的束缚下,中国画色彩发展之难,陋习之固,实践之艰,是由许多历史原因及保守势力所造成。当初徐悲鸿先生仅在所画的水墨猫、马、喜鹊背项等处直接敷上白粉,即遭保守派的惊呼,要发起不许他摧残中国画的讨伐。林风眠的画长期得不到承认,被认为在宣纸上作西洋水粉画。直至七八十年代中有许多画家大胆以浓色涂抹也遭否定,难怪西方人见到淡雅飘缈或浓黑苍玄的坚守了千百年传统不变的中国画,习惯地称为“黑色的画”,认为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力不及西画宽广,难与之媲美。然而并非如此,宣纸对色彩的反映和包容却是无限的。余移居西欧多年,亲见西方各派大师的色彩原作,研习默化,含英咀华,开拓和营造印象派色彩在宣纸上的种种尝试和体悟,发掘了色彩在宣纸上的许多微妙反映及渗透与承受力,认为不比西画逊色。在结合西方之胶彩和传统中国颜料并用的实践中,用拓、泼、冲、印、沁、沥、染、罩、提等诸法,反复积色宣纸的正反两面,通过对颜色隔纸的过滤和各种泼、积技法的运用,可以出现许多复合色和形成微妙的多种色调。由于通过宣纸本身的渗化作用,使色泽鲜明,色相明确的调子十分透明,厚重丰富,确可说有些色彩表现力使西洋画也望之不及。

宇宙万物,多彩瑰丽,确非一种墨色可以表现。纵观千百年来有许多人认为:水墨画最为苍白之弱点在于难呈现景物之璀灿色彩,用色多以易融化渗透的花青、赭石、胭脂等色轻描淡抹。在墨的绝对统治下,作为附属、厚重的矿物质颜色也是局部使用,不敢作为主调;仅有完整的“笔法、墨法”研究的中国画舍弃了半壁河山的“色法”,是不完整的审美标准。“笔情墨趣色辉”的研究方向应该受到鼓励和承认。如果说中国画要使全人类都能认同和欣赏,就要融合西方色彩学观点在宣纸上显现色彩的光泽和力度,形成有张力、色相明确饱和的调子。因为“水墨为上”的旨趣,西方人确实懂得不多,很难从“墨分五色”中真正体悟出色彩来。我在德国讲学时,即有人当场问我:“墨究竟分哪五种颜色?”并认为不科学,因按光学原理分析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这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西方画家忠实地、仔细无漏地再现客观自然,真实地观察同一视点的景物,记录同一时间光影色彩的变化,科学地毫无主观臆造地描绘环境色是守理性、讲真实、重科学的观点,与东方崇尚自然、含蓄内向、重视心灵主观意念的画论存在极大差异。中国画的水与天,常用空白不着点墨片色去让人体悟色彩意境,而西方人以为这如同“皇帝的新衣”一样荒谬。我曾在西方的一次画展上展出一幅“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画,上方有三分之二的空白天空,表现空寂高旷下的野水更加静谧和悠远,下方三分之一是河岸和一叶停泊的扁舟。有位购画者希望将上方三分之二的画面截去,只要下方那三分之一。他以为上方的三分之二什么都未画,只是宣纸材料本身,不应有价值(因中国画以大小尺寸论价),不像西画即使白色墙或天空,都要以混和冷暖亮色去表现其中的对比,往往看似白色部分,而确是色彩非常丰富的地方。因此,中国的水墨画欲在西方取得赞同和共鸣,要挣脱单一的被奉为永恒不变的传统审美体系,发展和开拓色墨交融的新风貌,允许用鲜明的粉色和水性颜色交错使用,以透明和覆盖积色重迭,颜料也不仅是中国画颜色,可以拓展胶性颜料交错使用,让宣纸作最大程度地承受发挥特性及优点,并营造出繁复和谐、对比丰富的具印象派风格的色彩调子,呈现色彩的个性和魅力,而浓淡变化的墨色和这些色块相互渗化衬托,交织组合,形成组合透明沉稳,流畅委婉,意韵无穷,有独特风格和审美价值的中国画,使西方绘画的丰富色彩和表现手法融入中国绘画的丰富色彩和表现手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