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件文物资料展现巴蜀的怒吼

重庆商报
重庆商报讯 昨日,“巴蜀的怒吼——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物资料展”开展,620张(件)抗战历史照片及文物,生动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巴蜀儿女为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其中,收复重庆王家沱日租界、重庆救国会等相关照片和文物系首次公开。
部分文物和照片首公开
展览包括“民族危难 救亡兴起”、“国共合作 团结抗战”、“川军请缨 不辱使命”、“愈炸愈强 同仇敌忾”、“生产建设 支援前线”、“承续国脉 文化先锋”、“共庆胜利 共载记忆”7个单元,共计展出抗战历史图片320张,抗战文物约300件(套)。
“民族危难 救亡兴起”单元首次展出了在“九一八”事变后,重庆人民通过开展反日斗争收回王家沱日租界的一些史料图片。重庆三峡博物馆抗战研究所所长、展览策划人艾智科介绍,其实早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我国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运动,而重庆人民抗战也开始于这个时期的收复王家沱日租界。
“《马关条约》后,日本政府就逼迫清王朝签订条约,租借重庆南岸王家沱建立日租界,租期30年。到1928年,王家沱日租界发生日本兵残害苦力工人事件,引起重庆人民抗议,自此开始一系列救亡运动。”艾智科说,当时重庆各行业工人联合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反日大罢工,1931年9月24日,四川各界组成反日救国大会自动收回王家沱租界特组委员会,发布《告民众书》和《告租界内本国民众书》,对王家沱日租界进行经济封锁。同年的10月22日,日本驻渝领事清野长大郎率领侨商及日舰撤离重庆。24日,重庆市政府派军警接管了王家沱。
记者看到一张展出的报纸上写到:“王家沱日租界,既由警团前往接管,特委会即遵令结束。”艾智科透露,这便是1931年10月24日重庆市政府派军警接管王家沱后的相关报道。
展览将持续至12月底
除了历史图片和文物外,展览还设置了“巴蜀的怒吼”主题雕塑,“千秋红岩”纪录片播放平台、重庆大轰炸半景画演示系统、战时重庆街市场景、重庆六五大隧道惨案场景、抗战歌曲收听平台等12个辅助展品。
“巴蜀的怒吼”主题雕塑摆放在展厅入口处,以山字为造型,寓意山城。雕塑的正面山下,有一群抗战战士作冲锋状,也有学生奔走呼号,还有拿着石头和大刀的民兵。
展览中的重庆大轰炸半景画则“重现”了当年大轰炸的惨痛情形,刺耳的警报声响彻云霄,一架架轰炸机从远处直奔渝中半岛,当一枚枚炸弹从空中呼啸而下,重庆城顿时陷入片片火海之中,惨叫声不断。
“抗战时期我家住在较场口,距离现在大轰炸惨案遗址很近,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大轰炸中被炸成了废墟。”今年82岁的粟远奎是重庆大轰炸的幸存者,一大早就赶来参观展览。他告诉记者,日军对重庆的轰炸持续了好几年,他两个姐姐于1941年的大隧道惨案中遇难,父亲了受了伤。“即便是家被炸毁了也要支持抗战,当时我们就把一个老古董卖了,将换来的钱捐出来支援抗战。”
展览将持续至12月底,市民可前往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