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四僧”作品:市场焦点真假难辨

新浪收藏

关注

清初以来的画史画论中,“四王”始终牢牢占据画坛的主流地位。而“四僧”作为一个艺术概念的出现,是在民国时期。它既不是一个画派,也不是一个组织。虽然始终未被当时的“正统”艺术所接受,但是,300年后的今天,“四僧”的作品成为世界各地公私博物馆重要的收藏对象,以及市场追逐的焦点。

“四僧”之名从何而来

据收藏家朱绍良介绍,“四僧”这一称呼的起源是由日本人推动。甲午战争以后,大量日侨居住在中国。他们发现石涛、八大山人的作品非常好,但又觉得“二僧”不好听,于是从周亮工的《读画录》里翻出髡残和弘仁组成“四僧”。1914年,上海成立中国画研究院,当时画界的人就提出,要把弘仁和髡残也放进去,所以凑到一起组成“四僧”。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最早由日本人提出“三高僧”山水,即石涛、髡残、弘仁,他们的作品都是以山水题材为主,后来把八大山人加进来,统称为“四僧”。

南京艺术学院鉴赏老师薛翔认为,要探究“四僧”的起源,就要把他们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他对记者讲道:“从明代开始,商品经济已出现端倪,尤其是在南方,繁荣的城市商品经济市场和士大夫、文人、商绅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艺术品位的转变,影响了这一时期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对于艺术家而言融入城市商业氛围和受到文人赏识非常重要,并且,这一时期的创作思想受董其昌提倡的“南北宗论”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一场所谓艺术革命风暴在‘四僧’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苗头。”

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艺术思想的转变带来审美品格和艺术视觉的转变,原来正统的宫廷艺术不再一统天下,消费群体相应扩大,越来越呈现区域风格和题材的专业化。

周亮工《读画记》有记,他最喜欢髡残,认为髡残的画可以和明代文徵明、沈周相较。朱绍良讲道:“实际上在当时石涛、八大山人是主流一派,但由于画作多,最后就变成了一种商品画。尽管如此,石涛、八大的精品仍然要比髡残、弘仁的画价贵。那时的一些盐商、入清不仕的明末遗民对这四人的画寄予厚望,所以他们对隐逸画派这些人的画作进行追捧,也在宣传他们。江西巡抚胡亦堂收藏了八大的绘画,清朝皇室博尔都也收藏石涛的绘画,他们也喜欢一些新鲜的艺术作品。”

石涛市场最为复杂

谈到目前“四僧”作品市场如何时,北京匡时拍卖有限公司中国书画部主管晏旭表示,他们的市场很难表述,难点就在于作品存世量很少且复杂。他讲道:“‘四僧’的作品很难找,至今没有哪家拍卖公司真正实现‘四僧’作品专场,要说‘凑齐’就更是不可能,拍卖不能‘知其不可而为之’。经历了民国时期的收藏、作品的流散分布、藏家惜售等现实因素,想要做好一个‘四僧’专场是有很大难度的,并且不符合市场规律。”

全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石涛的作品有1000多件,髡残作品存世量不到100幅,这在徐邦达所著的《古书画伪讹考辨》中有提。而弘仁的作品传世亦不足200件。王亦旻讲道:“作为目前世界上收藏‘四僧’作品最主要博物馆之一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髡残作品21件(套),其中此次展览展出的4幅大轴作品,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弘仁和髠残的创作高峰期都集中在他们四五十岁的时候,全世界的收藏品中,弘仁有极少的早期作品,髡残则没有。”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四僧”作品全部是1949年之后以各种方式入藏。其中,石涛的作品《高呼与可》在1996年以400多万元的价格被中国嘉德拍卖有限公司购得。徐邦达曾说过,《高呼与可》是石涛作品中既精又少的作品之一,非常难得,属于文物中的一级品。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北京故宫才得以入藏此作。

对“四僧”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王方宇、王世清,收藏最有代表性的是台北“石头书屋”的主人陈启德,以及历经三代对遗民系统有着非常全面收藏的香港“至乐楼”,还有林百里、刘益谦等。日本研究“四僧”有代表性的是中村部哲、山本田二郎、菊池兴堂、三井高树。朱绍良告诉记者,他也致力于收藏“四僧”的作品,但是至今并未收集全,还缺弘仁和髡残的作品。

晏旭感叹:“虽然各大拍卖公司都有过‘四僧’的作品上拍,但真正好的作品还是在故宫、‘石头书屋’‘至乐楼’,虽然想征集他们的藏品,但藏家惜售。想遇到真迹是非常困难的,一旦出现必然会是极高价位。”

据他了解,四僧在市场上的价位,还是以八大山人的作品最贵,目前来讲最受欢迎的也是他;石涛的作品伪作太多,一旦出现真迹价格必然不菲;弘仁、髡残二位则是少之又少,所以在当代他们市场很小。晏旭表示,“买石涛、八大相对容易一点,弘仁、髡残几乎不可能。”

石涛作品的价格落差较大,有几千万元的,也有几百万元的,其中还有伪作,因此,他的作品市场比其他三位更为复杂。晏旭说:“我们经手过的石涛不少,但是不像八大山人那么有代表性。2012年春拍,匡时拍过一件很有名的石涛的《兰竹当风》,是大千大风堂至宝,当时以2875万元成交。”

“四僧”拍卖指数

2006年,北京荣宝上拍过一件石涛的《独树老夫家》(图1),以88万元成交。2010年,此件作品第二次上拍,在北京荣宝以448万元成交。在2011年,北京匡时又一次上拍此作,最终以943万元成交。今年春拍,保利上拍一件石涛的《山水小景》册页(四开),以828万元成交,经专家意见表示,该作为他早期作品。

八大山人的作品,2008年在北京匡时上拍的《仿倪山水》(图2),以8400万元成交,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性的拍卖纪录,该价位也是“四僧”作品迄今为止的高峰。另一件《孤禽图》,2000年在北京翰海以4400万元成交。后来在2010年此幅作品再次出现在拍卖场上,最终以6272万元成交,价格翻了几倍。

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弘仁的作品目前最贵的为2014年中国嘉德拍卖的《西园坐雨图》(图3),5347.5万元成交。2016年中贸圣佳上拍一幅弘仁的书法,当年被文物商店当做赝品标注,后来流通到市场,后该作品被专家认定为弘仁的真迹。

髡残的作品(图4)在市场上一直以来比较稀缺,也是“四僧”中有市场记录最少的一位。这些年来,想遇到一件好的、大家公认为真迹的髡残作品很难。据悉,北京宝瑞盈拍卖曾拍出过一件髡残作品。

300余年来,由于“四僧”的绘画艺术在画坛上的深远影响,使得藏家对他们的作品有着狂热的追求,再加上其画作在市场上的热捧,价格高居不下,使得在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伪作。

大家最乐于谈的当属张大千对于“四僧”作品的“作伪”(图5)。由于彼时市场并不成熟,对“四僧”的研究还不深入,信息也不发达,大家对“四僧”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市场上对“四僧”作品有一定的需求,因此产生了作伪。

(陆静 严小稚)

来源:收藏快报

加载中...